央行:下一阶段坚持稳字当头、不急转弯,不应过度关注公开市场操作数量

央行在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称,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判断短期利率走势首先要看政策利率是否发生变化,主要是央行公开市场 7 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是否变化。

北京时间2月8日周一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的宏观经济形势、货币政策操作和下一阶段主要思路。

报告指出,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将坚持稳字当头、不急转弯,强调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并称判断短期利率走势首先要看政策利率是否发生变化,主要是央行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是否变化,而不应过度关注公开市场操作数量。

在重点专栏文章中,报告分析了大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称本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过程中,全球流动性回流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规模减少。长期来看,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经济复苏态势明确,主要经济体央行宽松货币政策可能退出,届时资本流动方向可能出现变化,要防范相关风险。

在“合理评估居民部门债务风险”的专栏中,报告称要高度警惕居民杠杆率过快上升的透支效应和潜在风险,在我国消费贷款快速扩张过程中,部分金融机构忽视了消费金融背后所蕴含的风险,客户资质下沉明显, 多头共债和过度授信问题突出。2020 年以来,部分银行信用卡、消费贷不良率已显现上升苗头。

报告指出,2020 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齐心协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我国经济运行稳定恢复,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也是少数实施正常货币政策的主要经济体之一。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2.3%,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5%,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进出口贸易逆势增长。

总体来看,2020 年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前瞻性、主动性、精准性和有效性,为我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多措并举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2020 年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0.1%,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3.3%。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2020年12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1%,较上年同期下降0.51个百分点,创有统计以来新低。信贷结构持续优化,2020年末普惠小微贷款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30.3%和35.2%。人民币汇率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双向浮动,弹性增强,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2020年末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报94.84,较上年末升值3.78%。

2020年,全国房价总体稳定。受疫情影响,2020年初商品房销售和房地产开发投资有所下降,3月之后持续恢复。2020年末,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同比上涨3.7%、2.1%,涨幅较上年分别回落3.1个、1.5个百分点。2020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6%,销售额同比增长8.7%;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7%,增速较上年回落2.9个百分点,其中,住宅开发投资同比增长7.6%,增速较上年回落6.3个百分点,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3.8%。

房地产贷款增速回落。2020年末,全国主要金融机构(含外资)房地产贷款余额49.6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增速较上年末回落3.2个百分点,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8.7%。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4.5万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较上年末回落2.2个百分点;住房开发贷款余额9.1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较上年末回落6.4个百分点。

在回顾2020年“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中,报告强调了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央行政策利率波动:

2020年,为应对疫情冲击,中国人民银行前瞻性引导政策利率下行,MLF和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均下行30个基点,并通过LPR传导进一步降低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下半年,MLF和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均保持不变,展现稳健货币政策姿态。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提高公开市场操作的连续性,通过每日操作持续释放央行短期政策利率信号,引导货币市场短期利率围绕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在合理区间波动。MLF利率作为中期政策利率,对市场中长期利率的引导效果显现,12月份同业存单利率、国债收益率均有所下行,并向MLF利率靠拢。

判断短期利率走势首先要看政策利率是否发生变化,主要是央行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是否变化,而不应过度关注公开市场操作数量。公开市场操作数量会根据财政、现金等多种临时性因素以及市场需求情况灵活调整,其变化并不完全反映市场利率走势,也不代表央行政策利率变化。其次,在观察市场利率时重点看市场主要利率指标(DR007)的加权平均利率水平,以及DR007在一段时期的平均值,而不是个别机构的成交利率或受短期因素扰动的时点值。

报告称,目前我国经济向常态回归,内生动能逐步增强,宏观形势总体向好。但也要看到,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境内外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对此要深刻认识和辩证看待,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必胜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值得关注的问题和趋势”方面,报告列举了四大要点,分别为:疫情仍是影响2021年全球经济走势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发达经济体宏观政策可持续性面临挑战;金融市场风险持续积累,资本市场估值与经济基本面相背离,市场波动风险上升;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风险等。

针对下一阶段的政策操作,报告指出: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坚持稳字当头,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保持好正常货币政策空间的可持续性。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把好货币供应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同时根据形势变化灵活调整政策力度、节奏和重点。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深化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巩固贷款实际利率下降成果,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加强监测分析和预期管理,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 处置、问责制度体系,维护金融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方面,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完善金融支持住房租赁政策体系。

在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方面,发挥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规范存款利率定价行为,加强存款管理,禁止地方法人银行开办异地存款,强化对各类贷款主体明示年化利率的要求,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

在描述“中国宏观经济展望”时,报告指出,中长期看,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向常态回归,内生动能逐步增强;物价涨幅总体运行在合理区间,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2021年初会受春节错位的暂时扰动,待基数效应和供给扰动逐渐消退后,CPI 有望回升趋稳;随着我国内生增长动能增强,工业生产持续回暖向好,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生产资料价格加快上涨,PPI 同比降幅进一步收窄, 短期内有望转正。

不过,报告也预警提示称,我国防范疫情输入和国际经济金融风险的压力仍然较大。进入冬季后,国内多地出现聚集性疫情,可能给消费恢复带来不确定扰动。宏观杠杆率因疫情应对出现阶段性上升,不良贷款上升等信用风险可能滞后显现,区域性金融风险隐患仍然存在。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