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明明:人民币还有升值空间 美元兑人民币或触及6.2

中信证券明明
明明认为,当前人民币汇率走强动能仍然较强。对外贸易角度来看,短期内中国对美出口将保持强劲,贸易顺差或继续走高,拉动人民币继续升值;此外,短期内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可能性较低。

核心观点

2020年6月以来,人民币走出一波强势期,美元兑人民币的即期汇率从高点的7.16一直降至近期最低点6.42。虽然人民币汇率在2021年2月-3月出现贬值,但随后重回升值通道,截至2021年5月20日,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录得6.44。我们认为后续人民币仍有升值空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向下或触及6.2。

多空因素下人民币双向波动加大,但整体走强。今年4月以来人民币重回走强态势,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与美元指数的相关性有所提高。人民币汇率在2021年2月-3月出现贬值,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从2月24日的6.45涨至3月30日的6.57。随后人民币重回升值通道,截至2021年5月20日,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录得6.44,较2021年高点下跌约1.98%。经分析,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包括:(1)4月美国受到实际利率下行、美国经济复苏动能放缓和以及欧洲地区经济修复等因素影响,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呈现下跌趋势;(2)5月以来就业疲弱和通胀飙升又引发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出现波动,进而导致人民币汇率出现波动;(3)中国对外贸易的高景气度、经济修复和自身综合实力发展带动的国内资产吸引力提升均提高了人民币需求,推动人民币币值的提升。

强出口继续支撑人民币需求。受制于我国资本和金融账户并未实现完全可兑换,利率平价理论的适用性有所弱化,而与之相比经常性项目收支和对外贸易差额对汇率的解释力度更强。全球贸易修复分化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率先修复。考虑到当前印度、日本等地新冠疫情再度爆发,对全球产能或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同时中国产能继续恢复,2021年中国对美出口或继续保持高景气,拉高贸易顺差的同时,为人民币升值提供动力。从美国角度来看,美国的贸易逆差在2020年12月以来逐步增加,截至2021年3月达到744.48亿美元,环比增加5.56%。持续的贸易逆差提高了外币的需求,为美元带来贬值压力。

当前美联储左右摇摆,但整体保持偏鸽。将名义美债收益率拆分成通胀预期和实际利率,我们发现,整体上看实际利率的下降幅度更大,体现了当前美国经济修复走弱预期。而美联储在态度上仍然偏鸽派,强调通胀的暂时性和维持低利率的必要性,预计短期内政策收紧的可能性较低。实际利率走低叠加美联储鸽派态度,或导致美债收益率上行动能不足。而美债收益率料将通过中美利差影响人民币汇率。当前中美利差为150bps附近,仍然高于100bps的安全边界,若后续中美利差继续走阔,将进一步提高人民币资产配置价值,从而推动人民币需求提升,拉动人民币升值

总结:央行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到:‘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稳定市场预期,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随着中国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币国际化以及金融市场持续开放,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特征将有所加强,人民币汇率将更加市场化。结合我国强劲出口、美国实际利率走低以及美联储整体偏鸽态度等因素,我们认为人民币汇率仍具备走强动能,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向下或触及6.2。

正文

2020年6月以来,人民币走出一波强势期,美元兑人民币的即期汇率从高点的7.16一直降至近期最低点6.42。虽然人民币汇率在2021年2月-3月出现贬值,但随后重回升值通道,截至2021年5月20日,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录得6.44。我们认为后续人民币仍有升值空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向下或触及6.2。

多空因素下人民币双向波动加大,但整体走强

今年4月以来人民币重回走强态势,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与美元指数的相关性有所提高。本轮人民币升值走势从2020年5月底开始,美元兑人民币的即期汇率从2020年5月28日的高点(7.16)起持续走低,在2021年5月10日曾到达近一年内最低点6.42,最大跌幅达到10.34%。

从近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在2021年2月-3月出现贬值,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从2月24日的6.45涨至3月30日的6.57。随后人民币重回升值通道,截至2021年5月20日,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录得6.44,较2021年高点下跌约1.98%。

从美元指数的角度来看,历史上其与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的相关性存在一定波动。例如2021年1-2月,美元指数有所上涨,而人民币汇率因为结售汇的支撑表现相对平稳。从2021年3月以来,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再次出现与美元指数保持类似走势,二者相关性有所提高。

今年以来美元指数先升后降

2020年Q2-Q4阶段,中美利差走阔提高了中国资产的配置价值,导致美元贬值。两国10年期国债利差对资金流向具有引导作用,进而引起货币需求变化。以中美两国为例,2020年3月新冠疫情在美国爆发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至0.7%附近,而中国10年期国债则保持在2.6%附近。在2020年Q2-Q4期间,中美利差大幅走阔,于5月中旬突破200bps,叠加避险情绪影响,中国资产配置价值提高,人民币需求提高导致美元贬值。

2021Q1,美国经济基本面持续转好叠加美债收益率持续上行,带动美元升值。宏观经济方面,美国2021年一季度的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PMI屡创新高,其中3月制造业PMI录得64.7,非制造业PMI录得63.7。同时,美债收益率从2021年1月4日的0.93%,涨至3月31日的1.74%,涨幅高达81bps。经济基本面的高景气和美债收益率的持续上行共同作用,推动美元指数从1月4日的89.88涨至3月31日的93.18。

2021年4月,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呈现下跌趋势。对于4月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的下行,我们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在于市场对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态度,在美联储持续对外释放的维持宽松信号下,市场对于美联储货币政策提前收紧的担忧有所下降。

具体来看,4月10年期美债收益率的下行主要来自于实际收益率的下降,而在这期间通胀预期的变动相对有限。从构成美元指数的一揽子货币权重来看,欧洲经济的修复也影响了4月之后的美元指数走势。在美元指数的计算中,欧元权重为57.6%,英镑权重为11.9%,合计达69.5%,因而欧洲地区的经济基本面走势对美元指数的走势产生一定的间接影响。随着欧洲地区主要国家的经济复苏,欧元、英镑等货币走强,造成美元指数的走弱。

2021年5月以来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出现波动,进而导致人民币汇率出现波动。进入5月后,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受到就业和通胀数据影响发生波动。

一方面,公布的4月非农数据未及预期,美元指数短线快速下行至90.40附近,拉升后继续震荡下行,当日收跌于90.24;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下降近10bps至1.48%附近。而后公布的通胀数据则大超市场预期,4月未季调核心CPI同比升3%,导致当日10年期美债收益率在数据发布后大幅上行7.3bps,高点冲破1.69%,美元指数高点上逼91。

在物价水平飙升但就业市场疲弱的情况下,美联储左右为难,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波动率加大,进而导致人民币汇率出现波动。

人民币需求不减

经济持续修复下,我国高景气度出口是推动本轮人民币走强的重要原因。对外贸易是观察汇率走势的一个重要角度,理论上一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时(出口>进口),对该国本币的需求将上升,进而引发本币升值。

2020年2季度以来,我国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工业生产也逐步恢复,同时海外疫情爆发,全球供需错配背景下我国出口率先反弹,贸易差额也由逆转顺,连续14个月保持贸易顺差状态。其中,2020年11月和12月当月贸易顺差达到疫情以来峰值,对应同期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低点。进入2021年,一季度受海外供给恢复影响贸易顺差有所收窄,人民币升值趋势略有回落。但4月份我国进出口均远超预期,贸易顺差的提升再次推动人民币走强。

2021年4月外资继续增持我国国债,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2021年3月外资出现小幅减持我国国债,也从一定程度上对当时人民币的贬值有所影响,4月外资重新增持我国国债,4月债券托管总量为32219.45亿元,较3月增加648.6亿元。

关于外资持债规模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1)同期美债收益率下行,导致中美利差走阔;(2)同期新兴市场疫情扩散,人民币资产吸引避险资金。

综上所述,本轮人民币升值行情可从美元指数和人民币需求两个维度进行解释。第一,2021Q1美国经济基本面的快速修复叠加美债收益率持续上行,带动美元升值;随后4月受到实际利率下行、美国经济复苏动能缓和以及欧洲地区经济修复等因素影响,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呈现下跌趋势;5月以来就业和通胀读数又引发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出现小幅波动,进而导致人民币汇率出现波动;第二,中国对外贸易的高景气度支撑本轮人民币走强,2021年4月进出口数据超预期以及外资重新增持我国国债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币值提升。

强出口继续支撑人民币需求

受制于我国资本和金融账户并未实现完全可兑换,利率平价理论的适用性有所弱化,而与之相比经常性项目收支和对外贸易差额对汇率的解释力度更强。利率平价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一国货币的远期汇率差价等于两国利差,虽然该理论在一定程度能够解释人民币汇率变动,但其内在假设包括无交易成本、资本可完全流动等,在中国资本和金融账户未完全开放的环境下,解释力度有所削弱。相比较而言,从经常性项目收支和对外贸易差额对汇率的解释力度更强,尤其是短期内中国进出口处于高景气度,从这一角度分析更具实际意义。

全球贸易修复分化背景下,中国对美贸易将继续保持高景气,为人民币走强提供支撑。全球视角来看,中国自2020年6月以来对外出口额转为正增长,尤其是在2020年10月后保持10%以上的高增速。相比之下,美国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修复则较慢,英国和日本的出口额截至2021年2月仍然为负增长(-3.14%和-0.45%)。从中美贸易来看,2021年以来,中国对美进出口同比保持10%以上增速,4月当月贸易顺差受出口增加和进口减少影响,较3月数据增长约31.5%。考虑到当前印度、日本等地新冠疫情再度爆发,对全球产能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中国产能继续恢复,2021年中国对美出口或继续保持高景气,拉高贸易顺差的同时为人民币升值提供动力。

美国持续的贸易逆差为美元带来贬值压力。2021年以来,美国制造业与非制造业PMI持续保持在高位,其中2月-4月的制造业PMI以及3月-4月的非制造业PMI均高于60。消费需求方面,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同样呈现高增局面,2021年4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录得88.3。随着美国经济的逐渐修复以及消费端需求的复苏,美国的贸易逆差在2020年12月以来逐步增加,截至2021年3月其贸易逆差达到744.48亿美元,环比增加5.56%。持续的贸易逆差提高了外币的需求,为美元带来贬值压力。

当前美联储左右摇摆,但整体保持偏鸽

实际利率走低叠加美联储整体偏鸽,或导致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上行动力不足。将名义美债收益率拆分成通胀预期和实际利率,我们发现:一方面,2021年3月中旬以来美国实际利率由升转降,从3月18日的-0.56%降至5月18日的-0.88%,变动幅度32pbs,体现了当前美国经济修复走弱预期。但另一方面货币宽松叠加财政刺激,导致美国国内通胀率快速上行。从影响名义利率的通胀预期来看,2021年3月中旬以来通胀预期持续上行,从3月18日的2.27%升至5月18日的2.52%,变动幅度25bps,而美联储在态度上仍然偏鸽派,强调通胀的暂时性和维持低利率的必要性,预计短期内政策收紧的可能性较低。经济复苏的不平衡与美联储政策取向相互作用,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上行动力不足。

美债收益率的影响通过中美利差传导至人民币汇率。在该逻辑下,美债收益率走低导致中美利差走阔,进而使得美元资产配置价值降低,人民币资产配置价值提升。从历史均值的角度看,11年以来中美利差的均值基本保持在100bps以上;从投资者行为的角度来看,我们对2014年中债境外机构债券托管量有数据以来中美利率与外资购买国债以及外资购买国债和政金债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00bps的中美利差基本可以维持外资不流出我国债市。当前中美利差为150bps附近,仍然高于100bps的安全边界,若后续中美利差继续走阔,将进一步提高人民币资产配置价值,从而推动人民币需求提升,拉动人民币升值。

结论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特征将有所加强,人民币汇率将更加市场化。上月中国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在莫干山会议上表示“人民币在中长期内将持续对美元升值,既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人民币相对购买力不断提高的结果,也是美联储搞量化宽松和不断扩表的后果之一。”

此外,央行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提到:‘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稳定市场预期,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随着中国自身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币国际化以及金融市场持续开放,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特征将有所加强,人民币汇率将更加市场化。

综上分析,我们认为当前人民币汇率走强动能仍然较强,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向下或触及6.2。从对外贸易角度分析,考虑到全球其他地区疫情的反复,以及美国内需的修复,短期内中国对美出口将保持强劲,贸易顺差或继续走高,拉动人民币继续升值。另一方面,美国持续的贸易逆差也从美元贬值角度为人民币提供支撑。从美债角度分析,当前美国经济修复走缓导致实际利率下行,叠加美联储偏鸽派态度,短期内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可能性较低。两方因素共同作用下,我们认为人民币仍有升值空间。

本文作者:明明债券研究团队,来源:中信证券,原文标题:《多空此消彼长,人民币还有升值空间吗?》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