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周期品大师课《周期品投研方法》
2.5 中国化工的未来在哪里?
本期提要
- 产业链:从原料到材料
- 企业:从成本到客户
-
走出国门,星辰大海,全球化是化工巨头的必经之路
本期内容
大家好,欢迎来到华尔街见闻大师课,我是中泰证券的化工行业首席分析师谢楠。
我们今天来讲中国化工的未来在哪里。前面我们讲了周期的情况,行业格局是龙头往上走的情况,景气的短期波动,以及应该关注的重点。那么我们如果从形而上又应该怎么思考化工行业呢?
产业链:从原料到材料
产业链正在发生从原料到材料端的变化。每一轮的产业升级,不管是之前的电子电器,还是现在的新能源时代,背后都离不开材料对下游应用的支撑。大家一定要重视材料的长期价值。
从上图可以看到,蓝色代表海外企业在某一阶段突破的产品,红色代表国内在某一阶段开始引入该产品。很明显它们是有时间差的,国内一直在追随国外的步伐。我们之前把这种现象称为消化,这个词似乎更符合中国化工行业发展的内在。
产业链的位置问题,或者说过去二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中国人民吃苦耐劳的品质。我们现在做的事情至少在化工领域,国外都是可以做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吃苦耐劳品质,生产出成本更低的产品。
在材料或应用领域阶段,成本越低,就代表企业做得越优秀。但是具体要做什么事情呢?比如说到MDI,但是MDI怎么用?MDI怎么产?MDI怎么工艺化?怎么去销售?其实国外在过去四五十年已经把这些事情做得很成熟了。
我们只不过需要先把这个事情做成,然后再优化,只要有了这个产品之后,就能进入市场。我只要告诉别人,我做的MDI比科思创的便宜,我做的MDI比巴斯夫的便宜,就能实现销售,而不需要告诉客户怎么应用MDI。这是国外为我们铺好的路。
在此之前,强调的都是原料,产业链除了降本,没有更多的贡献。但是整个社会的发展是由材料去推动的,但材料是否可以做出贡献呢?原料端的竞争优势在于成本和规模,而材料的发展关键在于企业研发实力、配方工艺的优化能力和客户的响应能力,其本质在于对每一个细分应用的Know-how。
国外企业凭借积累多年的客户资源和研发经验,已完成从原料企业向材料企业的转型。研发投入是中国企业实现“原料”到“材料”转变的基础和关键。在政策指引和龙头企业发力下,我国化工行业已到达和欧美企业全面竞争的临界点,实现材料端的突破指日可待。
我们认为,专利数量是产品产业化的先行指标。像现在,在技术化的领域,中国已经赶上了德国,在整个化工领域里,中、美、日的差距已经不是很大。
企业:从成本到客户
以前同一种原料的生产企业,根本不需要去关注自己的下游,它只要关注自己的成本,就可以在化工行业里面占有一席之地。
但是面对现在的竞争机会,企业在存量经济、整个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水平发展下,已经不再适用这种只关注成本的做法。那么怎么去做呢?怎么开拓新的领域呢?只能通过客户。
走出国门,星辰大海,全球化是化工巨头的必经之路
化工产品一定是全球化的,而全球化的产品就永远摆脱不了天时地利的影响。举个简单例子,从2020年12月底开始,有一些化工品价格出现回落,有人认为是需求下降导致的。其实了解了产业链之后就会发现,并不是需求不行,而是中国出口的火爆导致了海运壁垒,因为每年航运的船基本是确定的,集装箱也是基本确定的,运量就那么些,运谁呢?
这就是一个瓶颈。即使需求有,供给端跟得上,海外需求再火热,也无法实现销售,只要短期的需求是回落的,价格就要有回调。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和客户走在一起。那是在客户旁边建个厂更好,还是天天视频电话会议更好呢?肯定是前者更好。化工企业的未来发展一定是走出国门的。
全球化布局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其实现在很多企业也已经实现了全球布局,比如与下游企业配套比较紧密的轮胎产业已经率先实现了全球布局,而且过去几年轮胎企业的股价走势也证明了这一战略的正确性。
我们再讲并购整合。鉴于2014年、2015年A股的情况,人们一般认为并购整合是一个贬义词。但是结合之前讲的农药产业链,我们会发现,海外企业也存在并购整合,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它一可以整合社会资源,二可以提供更高的效率去为社会服务。
全球化工企业的并购数量维持在很好的水平上,而且金额也处于窄幅波动适度的情况。这就是海外龙头在做的事情。中国企业其实也正在做这件事情。企业一定要借助全球最优秀的平台发展自己,不要闭起门来造车。相信化工企业未来会有更多这样的例子。
这就是今天课程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 E N D -
加入周期大师课《周期品投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