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早在2010年初,安派科生物就提出了泛(多)癌症筛查理论,面对这一创新理念,业界看法不一,安派科生物却始终坚持,在质疑声中成功走到现在”,提及此,安派科生物(ANPC.US)董事长、CEO俞昌博士唏嘘不已。
“十年间,安派科生物从未停止努力:包括2010年初以来临床实验结果的报道(含多次ASCO论文发表),数十项在多国家涉及泛癌症筛查权利要求的专利申请、公开和新闻发布。同时伴随着美国同行企业的积极宣导协同,终于在2020年前后,泛癌症筛查的创新理论被业界广泛接受。不可忽视的是,这其中中国的安派科生物起步更早,走得也更远!”
创新虽然孤独艰辛,但始终要坚信坚持
俞昌是首批“国家重点人才项目专家”,先后担任三家上市公司联合创始人/高管,对其上市(包括纳斯达克及科创板)均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作为300多项专利的发明人,其专利遍及全球近20个国家和地区,近200项已获授权,并屡次通过跨界创新发明,成功产业化了多个高难度创新产品。
俞昌出身医学世家,曾就读于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上海交大医学院),但大学期间被检查出色弱,只好转读物理学。就这样本想从医的俞昌,却早年进入了半导体行业,先后在美国集成电路巨头美光科技、摩托罗拉、中国著名企业中芯国际任职,后联合创办了安集科技,成为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前辈”。此后似乎又是冥冥中命运的安排,他又从半导体行业跨界“回”到医学领域,开辟了一条从未有过的“泛癌症早筛”的道路。2020年1月,他创办的癌症早筛企业安派科生物在美股上市,引起全球对癌症早筛行业的关注,并引领了后来的癌症早筛企业上市潮流。
俞昌认为,生物物理技术可以和他在半导体行业的工作经验相结合。因此,采用创新芯片具有特色的传感器,应用于血液中生物物理特性的检测,成为安派科生物最初的发展思路。
2010年,俞昌开始全身心投入融合芯片和生物物理技术应用于泛癌症筛查的工作中,和联合创始人俞和教授、研发副总杜学东一起创立安派科生物,也由此成为国内最早布局癌症筛查业务的企业。
2020年1月,安派科生物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最早在美国上市、主营业务在中国的癌症早筛企业。经过十多年发展,安派科生物在癌症早筛领域有了丰富的技术积累,也成为癌症早筛赛道上,发展最迅速的企业之一。
开拓新赛道,率先提出“泛癌症筛查”理论
起初,俞昌和其团队提出“泛癌症”和“多层面、多参数筛查”创新方法学和癌症检测理念的时候,受到部分投资者和专家的质疑,认为用血液一次性检测多种癌症是不可能的。
但俞昌和团队坚持初心,精于研发,深耕泛癌早筛领域,独立研发出创新建立在生物物理特性和癌症发生风险关联性上的“癌症风险评估”(Cancer Differentiation Analysis,CDA)技术。该技术与CTC、ct-DNA以及外泌体等新兴技术被称为“下一代”癌症筛查和检测技术。
在2010年初安派科生物就开始申请泛癌症检测专利(中国专利号CN 106929401 B和美国专利号US 9,408,565:权利要求包含19种癌症),并研发了泛癌症检测重要核心传感器,同时与国内多家医疗机构开展深度合作收集了大量临床样本数据。早在2014年就在上海科技报、上海热线等媒体公开发布安派科生物CDA技术可一次性筛查16种癌症,并在2015年ASCO发表了多层面、多参数、多癌症筛查的论文,开启安派科生物泛癌症筛查的创新技术之路。
后来,美国公司Thrive基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癌症研究先驱Bert Vogelstein、Kenneth Kinzler和Nickolas Papadopoulos博士发表于2018年Science的一项研究而研发了CancerSEEK泛癌症早筛产品;随后美国肿瘤液体活检企业Grail在2019 ASCO上公布了其泛癌症血液早期检测产品的最新数据。这两家美国公司的研发起步和成果发布均晚于安派科生物数年。
随着安派科生物的多年坚持和专利的陆续公开、多项科研数据的论文发表和临床大数据成果发布,及多家同行企业的一起努力下,业界开始慢慢接受泛癌症筛查的理念,认可这种用血液一次性检测多种癌症的先进早筛技术。
安派科生物癌症检测技术涉及采集血液,置入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化设备,通过高通量高灵敏度的传感器,检测血液中的生物物理参数,通过基于大数据的算法计算,得出被检测者的癌症风险检测与评估报告,这是安派科生物泛癌症早筛的整体流程。
“整个流程最核心的包括传感器、芯片和算法。其中,检测过程仅需要6-7分钟。”俞昌介绍。
看起来流程并不复杂,但其中运用了大量芯片和生物物理学技术。过去十多年,安派科生物一直在这一领域深耕,是生物物理学应用于癌症早筛的开拓者。
癌症早筛的目的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由于早期肿瘤没有明显症状,早筛的意义就是在受试者还没有明显症状的情况下,进行风险评估,经检测被评估为癌症高风险的,需到医疗机构做进一步检查,从而更早地发现潜在的癌症风险。
目前,国内外从事癌症筛查业务的企业较多,癌症筛查的技术路线也多种多样。不同于医院实施的有针对性的癌症检查,癌症早筛面向更广泛的人群,因而应特别注重检测的成本、癌症种类的覆盖面、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性及便捷性。
与传统的通过单一层面、单一参数进行癌症检测的方法不同,安派科生物技术通过对血液中的生物物理参数进行检测(其具有蛋白层面、细胞层面和分子层面等多层面的特点)。这一技术具有早期性、高灵敏度、高特异性以及高性价比等优势。
“我们采用血液检测方法,操作简单,成本可控。目前一次性最多能够检测男性24种、女性26种癌症,而且检测的癌症种类还在不断增加。”俞昌介绍,安派科生物也是最早提出泛癌症筛查和多层面、多参数筛查创新方法的团队之一。
除了能筛查出癌症患者,基于1万4千多个受试者的随访数据显示,安派科生物的检测技术还检测出了大量癌前病变患者。“这说明我们的技术有足够的早期性,使用早筛技术,能够有足够的时间窗口,查到更早期的患者,从而避免癌症的发生。”俞昌表示。
“其实现在有很多种癌症,是没有办法用血液检测的,而我们的CDA技术能够进行初步筛查,所以我们潜在地填补了这方面的技术空白。比如食管癌,目前并没有肿瘤标志物可以检测,传统的方法就是内窥镜,但安派科生物的技术是可以用液体筛查食管癌。”俞昌介绍。
生物物理学应用于高通量泛癌症筛查此前并无先例,因此,无论是技术路线,还是检测设备都只能从零开始。俞昌说,从创立之初,安派科生物便坚定了自主研发的方向,如今,不论是癌症早筛的技术还是设备,都源自安派科生物的自主研发。
自主研发、独立赛道带来了运营成本和企业发展上的巨大优势。2020年,在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影响下,癌症早筛行业的经营普遍受到较大影响,但安派科生物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9%,亏损同比降低,显著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实际上,安派科生物现在的创新力度还是比较大的,因为我们是在一个新的赛道上行驶,用生物物理方式来开展泛癌症筛查,可以说我们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是需要一些勇气的,我们也希望,未来安派科生物能够成为科技和创新的典范。”俞昌表示。
驶入“深水区”,安派科生物新型癌症治疗技术和产品线启动
癌症早筛业务收入的持续增长标志着,在进入癌症早筛行业十多年后,安派科生物的技术路线已经通过了市场验证。而在行业不断发展以及技术能力的不断提升下,安派科生物也将逐渐驶入“深水区”。
癌症早筛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的工作。目前,癌症早筛行业依然面临诸多问题,除了需要不断提升检测技术外,还包括如何降低检测成本、提高市场认可度等。
“完善早筛技术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继续提升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俞昌表示,为了提高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需要从多方面入手。
在硬件方面,今年年初,安派科生物完成了新一代传感器的研发。据介绍,新的传感器不仅良率有了明显提升,检测信号的稳定性也得以提升。“配套改善了芯片的设计和工艺流程,我们整体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俞昌说。
提升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还需要不断扩大样本量和优化算法,并排除各种干扰项。多年来,安派科生物积累了大量临床和商业样本,其样本量在国内外同类机构中均稳居前列。
数据显示,安派科生物CDA癌症风险评估技术对肺癌和食管癌等多种癌症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而且,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更新,该项数据有望不断提高。
通常情况下,受试者在使用癌症早筛产品后,如被判断为高风险,下一步可能就是医院的进一步检测、确诊,而再之后则是癌症治疗。癌症治疗,是医学界的一座难以攻克的大山,也是安派科生物融合芯片和生物物理技术的延伸。
“生物物理技术用于癌症早筛的十多年来,我们做了大量临床研究,发现随着癌症患者病情的发展,各项生物物理指标也在随之演变。所以我们判断,生物物理指标的变化,和病情进展有直接的关系”,俞昌介绍。
“另外,研究发现,微环境的变化,可能导致基因突变和细胞分裂出错,进而导致疾病包括癌症的发生。那我们能不能使用生物物理的干预和治疗方式,控制它不让它变化,或者直接逆转这个过程?”俞昌表示,生物物理技术在某些治疗领域已经开始被成功应用,安派科生物也有信心迈出这一步。
进入2021年,安派科生物的好消息不断:
1月25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安派科生物在其指定的医疗器械检测实验室开始III类肺癌辅助诊断医疗器械的注册检测,这是在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取得的重大进展。
2月底,安派科生物开发并完成新一代多癌症检测传感器CDA Pro sensor (CDAPS)的测试。CDAPS是安派科生物一项技术突破,与上一代癌症检测传感器相比,在检测信号稳定性、传感器良率、成本以及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等多个方面都有了改进。特别是在一个回顾性临床样本检测中,癌症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达到了95%以上。
5月下旬,安派科生物宣布将开发基于生物物理原理的创新癌症治疗技术。预期这项新技术将利用集成电路(IC)技术制造的关键治疗模块,针对癌症病变人群和癌症人群中表现出异常范围的生物物理特性进行干预和治疗。此项目预计在2021年第三季度开始实验室验证。
6月7日,安派科生物还获得了美国专利商标局授予的其首个疾病治疗发明专利。该专利涵盖了以癌症治疗为目的修改生物样品特性的新型装置结构和方法,是安派科生物在美国获得的第21项专利。
同时安派科生物宣布,癌症治疗项目获得融资超过400万美元,该资金将资助癌症治疗医疗设备的制造和该设备的实验室测试。
俞昌对于安派科生物未来的发展有着清晰的规划。他告诉记者,未来5年,安派科生物力争成为中国肿瘤早筛的领头企业,安派科生物的CDA技术平台要进一步推广,深入到中国的每一个地区。而之所以有这种期望,俞昌表示,更多的是希望能为中国的肿瘤预防事业,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不同于此前的创业经历,癌症早筛作为一项能够挽救生命的事业,带给俞昌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一种截然不同的人生体验。
*以上内容来自第三方,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华尔街见闻观点,请独立判断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