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新锐私募“暗引”二股东,与牛散“重名”,其他投研骨干依旧无股权

顾铭
实控人不是法人

盘点百亿量化圈,能冠之以“火箭般上升”的私募机构当属衍复投资。

这家量化机构在2019年11月备案为私募管理人,不及一年管理规模突破百亿元。

蹿升速度如此之快,背后的灵魂人物高亢扮演决定性作用。

围绕高亢的故事颇多,童年奥赛冠军、保送北大、转学麻省理工、入职海外顶级的对冲基金Two Sigma、华尔街跳槽争议、回国加盟本土私募、分家产、再立门户······

数月前,这家百亿私募的股权结构发生微妙变化,新增两位股东,其中一位股东身份更是破朔迷离。

衍复投资备案的员工信息中,找不到这位“二股东”的信息,而高亢团队的其他核心人物却未能进入股东行列。

量化“火箭筒”

衍复投资的诞生,与2019年8月的一场私募“分家产”事件密切相关。

高亢高中时曾获得国际物理奥赛金牌,之后保送北京大学,后转学至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双本科学位。2010-2014年高亢在华尔街著名机构Two Sigma担任量化研究员,参与算法交易模型的开发。

2015年,高亢加盟中国本土量化机构——锐天投资,该机构因Alpha高频策略出众,并跻身量化私募“四大天王”阵营。

2019年,锐天投资对外披露,高亢携其Alpha策略团队离职,独立运营,并将严格保护高亢先生及其策略团队的知识产权,锐天投资不保留任何原有Alpha的策略代码。

数月后,高亢创立衍复投资,并在2020年管理规模破百亿元,并在各大代销渠道铺设产品线。

另立门户不到一年的时间,高亢团队就进入量化基金的头部军团。

据私募排排网,截至今年7月21日,衍复投资代表产品成立相对于沪深300指数的超额收益,超过80%。

另据渠道信息,衍复投资的中证500模型占比最大,包括了指数增强、中性、灵活对冲以及美元基金,今年策略上机器学习方法用在挖因子上的比重有所增加。

高亢并无法人身份

与众不同的是,虽然高亢为衍复投资创始人,但他并不具有法定代表人身份。

据中国基金业协会备案系统,衍复投资的法定代表人为顾王琴,他曾担任招商银行资管部的客户经理,曾经和高亢一起在锐天工作过。

其他两位登记的高管中,合规风控为王慕涵,该人曾任职于南京银行上海分行。另一位高管则是高亢,他的职位标注为“其他”。

衍复投资的上述备案信息更新至2021年7月14日,旗下员工人数为41人。

股权结构变更

工商资料显示,衍复投资最初成立之时,高亢100%控股。今年3月28日,新增两位人士,即法定代表人顾王琴,以及一位名叫胡雪龙的股东。

其中胡雪龙持股6%为第二大股东,顾王琴为第三大股东持股2%,公司剩余92%的股权仍握在高亢手里。

 

同日,这家私募的企业类型由自然人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类型。

 而据官方的备案信息显示,衍复投资备案的员工信息中,并没有这位股东胡雪龙。

神秘的二股东

胡雪龙是谁?

这是衍复投资留给大家的问号。

不过,据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自2014年起,A股市场有一位叫胡雪龙的个人投资者,陆续买入多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最新踪迹停留在今年一季度末。

这位个人投资者与衍复投资“二股东”重名,但两人是否为同一人尚待考证。

扑朔迷离的治理

二股东以外,衍复投资的内部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厘清。

与其他大型私募机构纷纷给予核心员工股权激励不同,衍复投资的这轮股东变更引入了一名外部人。

当然,如果一定要算的话,如今担任法人代表的顾王琴,算是公司团队里第二个拿到股权的人(第一个是创始人、实控人高亢)。

另外,今年1月18日,高亢把衍复投资的监事职位给了郑利明。

根据路演信息,郑利明是衍复投资的核心骨干,他目前担任公司技术总监一职。

在机构路演资料,高亢与郑利明的信息“并列出现”,出现于核心研发代表人物的介绍中。

 

资料显示,这位技术总监是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学士,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硕士,研究方向分布式计算和存储。毕业后在百度搜索引擎部工作,负责数据接入处理,支持策略快速更新迭代,新闻推荐,负责推荐架构开发,包括处理每天数十亿访问请求,数亿用户画像实时建模等。

然而,路演材料中并没有出现“二股东”胡雪龙的任何信息。

衍复投资在组织架构的介绍中,也与其他众多私募不同。

通常情况下,证券类私募的组织架构为控股创始人(多为投研人物),直接管理旗下各大部门,甚少出现外部股东。

对比衍复投资的架构,最顶层是股东,其次是执董事。

股东中,除了控股方高亢,还有一位不明身份的“二股东”,以及公司法人顾王琴,而执行董事又是公司法人顾王琴。

此外,高亢身边的投研核心人物郑利明担任监事一职,并不持股。

想了解更多内容欢迎进入资管读者群交流,加小编芝士糖好友入群(微信号:cpt20180918)。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