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erna市值一度超越默克,BioNTech是拜耳的两倍,mRNA改变了医药股版图

借着新冠mRNA疫苗的风口,医药新锐纷纷将百年老牌巨头甩在了身后。但质疑声也不断,美银认为估值已经到了“荒谬”的地步,摩根大通则表示,现在的估值仿佛是它们“拯救了全宇宙”。

随着mRNA疫苗大火,无论是Moderna还是与辉瑞合作的德国公司BioNTech都受到了市场热捧。

周一美股盘中,Moderna股价创历史新高,上涨17%,市值飙升至1955亿美元,一举超过拥有130年历史的老牌医药巨头默克。周二,Moderna股价回调,收跌5.72%,市值回落至1834亿美元,暂时落后于默克。

年初至今,Moderna股价已经翻了三倍。上周四,Moderna发布二季度财报,营收猛增6516%,超70亿美元,净利润为27.8亿美元,每股收益6.46美元,均超出预期。

另一边,成立仅13年的BioNTech市值如今已经是158年历史的德国医药老大拜耳的两倍!截至周二收盘,BiNTech市值为1005.93亿美元,而拜耳市值仅为548.53亿美元。

BioNTech 9日公布财报,受惠于新冠疫苗大卖,今年第二季度营收53亿欧元,较去年同期的4770万欧元暴增100多倍,预估全年营收可达159亿欧元。

从营收来看,BioNTech今年有机会超越百灵佳殷格翰和默克等传统大药厂,跃居德国第2大药厂,仅次于龙头拜耳,改写了德国制药业的版图。

mRNA疫苗的崛起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开了疫苗的mRNA时代,这个此前绝大数人所不熟知的生物技术词汇,开始走进大众视野,受到了全球市场关注。

新冠疫苗有五大类技术路线:1.灭活疫苗,2.腺病毒载体疫苗,3.重组蛋白疫苗,4.核酸疫苗,5.减毒疫苗。

mRNA疫苗和DNA疫苗同属于核酸疫苗,是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DNA或mRNA )直接导入动物体细胞内, 然后通过宿主细胞的表达系统合成抗原蛋白,从而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来达到预防的目的。

简单可以理解成,这些外源基因是携带有“制药”信息的信使,它进入人体后,每个人的身体就变成了一个疫苗工厂,根据这些信使提供的信息来直接制造抗原,进而引起免疫反应。

mRNA技术路线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迅速跟上病毒突变的速度,可以根据突变进行新一轮的抗原设计。这对于当下变种病毒肆虐的疫情来说,尤为重要。

Moderna和BioNTech都属于mRNA技术路线的先驱。早在2010年,Moderna获得了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资助研发mRNA抗病毒疫苗;BioNTech则专注于将mRNA技术用于研发抗肿瘤疫苗。

此前,这两家公司虽然都掌握mRNA疫苗核心研发技术,可因为缺乏商业化机会,常年处于亏损状态。随着疫情将mRNA技术推向前台,Moderna和辉瑞/BioNTech疫苗凭借着高达95%左右的保护率,快速登上了“疫苗神坛”。

估值膨胀过头了?

尽管顶着“mRNA技术先驱”的光环,有不少分析还是认为,目前对相关公司的估值已经高到不合常理了。

美国银行证券分析师Geoff Meacham在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写道:“Moderna的估值已经从不合理到荒谬了。”

Meacham指出,虽然Moderna的新冠疫苗是全球复苏的主要贡献者,但要证明近2000亿美元的市值是合理的,必须符合两个前提假设:

首先Moderna要能够在2038年之前每年提供10亿至15亿剂新冠疫苗。

其次,该公司的所有项目(包括4个二期试验项目、10个一期试验项目和8个尚未进行人体试验的临床前项目)的成功概率为100%,使得总销售额最高可达到300亿美元。相比之下,Moderna在过去四个季度的总收入仅为约70亿美元。

Meacham认为,这些假设是不可能被实现的。这位分析师承认,他看好Moderna的疫苗所基于的mRNA技术,但是市场对该公司的估值让他不得不看空该公司的股票。

Meacham重申了他对该股逊于大盘的评级,并将目标价维持在115美元,较当前水平有75%的下跌空间。

摩根大通此前也表示了类似看法。

该行分析师在近日一份报告中表示:“即便市场认为Moderna能够拯救世界,但它当下的估值就跟拯救了宇宙差不多。”

摩根大通给予Moderna中性评级,目标价170美元,较当前水平有63%的下行空间。该行表示:“新冠疫苗可能存在供应过剩的可能性,以及疫情持续时间的不确定性,让我们对市场已经赋予这一产品的估值越来越谨慎。”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