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涨超40%,又一个新能源板块正在默默走强

9月8日,核电板块再度走强,中国核电东方电气等涨停,中国广核中国核建江苏神通集体走高。

值得一提的是,从7月29日相对低点以来,中国核电股价涨幅已经达到39.66%;中国核建股价涨幅也已经达到43%。

消息面上,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已正式复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推动开展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工作。

另外据中国核电消息,9月3日秦山核电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公司召开首批商用堆碳14靶件研制启动视频会,据悉利用商用堆辐照生产碳14技术开发项目为全球首例,这或许也是一大催化。

今年早些时候的政策工作报告中提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这是近10年来政府工作报告首次用“积极”的字眼来形容核电发展工作安排,兴业证券认为,受益于核电积极发展的逐步兑现,核电在碳中和背景下有望迎来发展机遇期。

政策十年来首提“积极发展”核电

国家总理李克强在今年3月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的发展核电,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近十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来首次用“积极”的字眼来部署核电发展。

溯及以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信号最为明确的一次,2012-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核电的表述如下:

财信证券认为,从安全发展到稳妥推进再到今年的积极有序发展,政府对核电发展的态度已经呈现出积极的转变。

事实上,此前受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泄露的影响,十三五期间我国核电行业一直在波折中发展。

截至2020年底实际在运装机容量5103万千瓦,未达到5800万千瓦的十三五规划目标,尤其是2016-2018年期间核电项目零审批,行业发展陷入停滞;直到2019年,核电的审批才获得官方重启确认。

“风光”外核能或是终极答案

华泰证券指出,发展核电的最核心逻辑还在于,碳中和约束条件下,需求端终端电气化带来各行各业电气化加速,新增电力需求较大,另外我国核电技术发展全球领先,“一带一路”政策下核电出海有望带动新增长潜力。

据中广核统计,“一带一路”沿岸共计划对28个国家进行核电出口,规划机组126台,合计约1.5亿千瓦。以三代机组平均造价1.6万元/千瓦预估,仅建造市场空间已高达约2.4万亿元。

而供给端,一次能源结构中,石化能源的比重下降,由此带来电力供给缺口。

华泰证券测算,按到2030年火电占比下降到65%的保守测算:1)仅考虑电动车渗透率的提升,核能发电需求增长319%;2)考虑各行各业的电气化进程,核能发电需求需增长546%,空间上或不弱于风电和光伏。

华泰证券认为,随着碳中和条件下终端电气化的逐步推进,电力供给缺口有望持续加大,由于多种因素约束(火电受制于碳中和、风电/光电受制于政策规划和产能、水电受制于自然条件),核能或是解决电气化趋势下能源供给缺口的终极答案。

核电积极发展逐步兑现

2021上半年我国新开工5台机组,积极有序发展的政策正在逐步兑现。

数据显示,2021上半年我国核电发电量同比增长13.70%,增速回升;同时设备利用小时数达到3805小时(年化7610小时),延续自2016年以来的上升趋势。此外,核电投资额增速也于2021上半年出现回升,在建机组将于2025-2026年迎来投产高峰。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预计,到2025年中国在运核电装机达7000万千瓦,在建核电装机达到3000万千瓦,核电建设有望按照每年6至8台机组稳步推进。

兴业证券对此指出,受益于核电积极发展的逐步兑现,核电全产业链的景气度有望回暖。

顺带再提一下核电行业的整个行业竞争格局。

由于核电的开发运营具有行政准入壁垒、技术壁垒、资金壁垒,所以呈现出高度集中的行业特征。

目前仅中核、中广核、国电投、华能4家拥有核电运营牌照。截至2020年末,中广核集团装机占比54.42%,中核集团装机占比40.56%。

相关公司

华泰证券指出,此前出于安全性等因素考虑,核电并非政策首要考虑,市场对核电的关注程度也较低,但随着碳中和条件下终端电气化的逐步推进,电力供给缺口有望持续加大,核电的关注度有望逐步提升。

兴业证券指出,核电属于典型重资产行业,运营期可获得优质现金流,利用小时数高、度电成本较低、低碳稳定高效等优势,在碳中和背景下有望迎来发展机遇期。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