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1月财新制造业PMI 49.9,供给约束明显减弱

11月的制造业产量为4个月来首次上升,但需求疲弱导致用工数量进一步下降。

12月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9,略低于10月0.7个百分点。中国制造业在10月份取得轻微增长后基本没有变化。

11月制造业产量微增,为4个月来首次上升,困扰生产的电荒问题有所缓解,加快生产恢复。与此同时,新业务总量略有下降,产能压力因此得到减轻,积压业务量保持轻微增速。

另一方面,需求疲弱也导致用工数量进一步下降。与此同时,价格数据显示,投入成本与产出价格的涨幅皆放缓。

这一走势与国家统计局制造业PMI并不一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1月制造业PMI录得50.1,高于10月0.9个百分点,结束两个月的收缩,重回扩张区间。

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点评称:

尽管在一系列保供稳价措施的作用下,供给约束明显减弱,11月制造业生产结束连续三个月的收缩,生产指数站上荣枯线,但在需求、就业等走弱的拖累下,中国制造业景气再度落入收缩区间。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点评称:

在“保供稳价”政策支持下,制造业供给约束放松,供需双升且价格下行,经济“滞胀”局面有所缓解。

展望未来,近期新变种病毒“奥密克戎”传播抬升了全球疫情防控压力,我国供给优势或将再度凸显,生产和出口活动韧性强化。

总的来看,制造业供给恢复,需求疲弱,但企业乐观度较10月份回升,制造业普遍预期未来一年的产量仍有增长机会。

新订单总量微降

11月中国制造业的产量自7月份后首次恢复增长,增速轻微。

调查样本企业表示,市况增强,能源供应相对改善,困扰生产的电荒问题有所缓解,这些因素支撑了产量上升。但是需求走低、成本上扬、部分企业用电仍受限等因素拖累了整体增速。

11月份,新订单总量微降,未延续前两月的扩张态势。来自海外的新订单也有所收缩,但收缩率为4个月来最弱。

部分企业表示,由于新冠疫情反复持续,以及成本上扬导致的产品售价上涨,对需求形成抑制。需求略显低迷,且全球供应链危机导致海外运输较为困难。

就业市场略有收缩

新订单减少,也导致采购活动整体小幅收缩。其中,消费品生产企业的就业收缩较为明显。

市场需求疲弱和成本压力限制了企业对于劳动力的使用,企业连续第4个月收缩用工,但收缩率继续保持轻微。

另一方面,采购库存与成品库存皆轻微上升。需求减弱而产量提高,因此积压业务增速有所缓解。业务积压率轻微,为9个月来最低。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