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飙升后,美国油企“众生相”:大企业观望,小公司争相增产

目前美国734个活跃的油气钻井平台中,有62%由Endeavor等私营公司运营,而在2019年初的1106个钻井平台中,这一比例为49%。

本轮油价飙升,美国私人石油生产商成为真正的赢家,这些小企业正在迅速增加产量,而大型石油公司则处于观望状态,一定程度上错过了这波油价上涨的红利。

这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此前,哪怕是拜登政府向大型页岩油厂商施压,要求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增加供应,以抑制油价不断上涨,许多大型上市能源公司也依旧无动于衷。

私营钻井公司则顺势成为美国能源市场的关键参与者。随着油价上涨,这些规模较小的运营商是少数几家竞相增加原油产量的公司之一。

根据投资咨询公司Pickering Energy Partners的数据,Endeavor和Mewbourne这两家私人石油公司目前在美国运营着33座石油和天然气钻机,而2020年只有5座。相比之下,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在美国合计运营着27座钻机,低于2020年的33座。

Pickering表示,到今年年底,Endeavor和Mewbourne将合计每天生产约43.3万桶石油,占美国预计总产量的4%;这两家公司今年将每日增产11.6万桶石油,占美国预计产量增长的18%。

尽管私营油企的开采不足以抵消俄罗斯石油在全球市场上的供应缺口,但这一行动是有意义的。

根据能源数据和软件提供商Enverus Inc.的数据,目前美国734个活跃的油气钻井平台中,有62%由Endeavor等私营公司运营,而在2019年初的1106个钻井平台中,这一比例为49%。

私营油企增产没那么多掣肘

华尔街见闻此前多次提及,在2015年之后,不少美国页岩油厂商陷入“油价反弹—增产—供给增加—油价下跌—被迫减产”的循环之中,之后2020年的负油价更是因此致使数十家企业破产,严重打击了页岩油产业增产的信心。

这些上市公司的投资者更是对它们的利润表现感到失望,变得更倾向于获得股息和支持股票回购,以要回原先投入的数千亿美元股东资本,而不是雄心勃勃且昂贵的钻井计划。

这也是大型石油上市公司为什么对加大钻探持谨慎态度的最大原因之一。

私营企业多年来拒绝收购方,它们向银行和其他机构借钱,依靠自有资金来开采石油,这让它们在寻找新油井方面,比那些向外部股东负责的公司更加自由。

包括华尔街对ESG指标的看重也不会影响到这些私营公司,而上市公司则为其所累。

行业高官认为,拜登政府对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的强硬态度向华尔街发出明确信号,即碳企业不受欢迎。

这产生了连锁反应:投资者对美国石油业务的回报持怀疑态度,迫使公司放弃投资进而回购股票或增加股息以提高回报率;这反过来又减缓了美国石油产量的增长。

此外,现任美国政府“重清洁能源、轻化石能源”的政策,也对美国石油行业造成了打击,包括限制市场准入,加大相应的碳排放规定,也都会对石油巨头产生更大的影响。

这也是大型石油企业拒绝增产的另一个最大原因。

行业认为,如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来增加产量,就需要政府提供更有支持力度、更宽松的能源政策,包括重启联邦租赁销售、批准液化天然气许可证和支持新管道建设。

仍需警惕油价暴跌风险 84岁的私营钻井企业主对油价继续攀升持怀疑态度

但与大型石油公司相比,私营油企也更需要警惕油价暴跌风险。

不能保证目前这种有利的市场环境会一直持续下去。石油市场以暴涨暴跌闻名,这些公司知道,如果油价再次暴跌,亏损可能随之而来。

84岁的亿万富翁Autry Stephens拥有的Endeavor公司,就有过几次濒死的经历。

该公司尽可能通过借款来扩大开采规模,这种融资方式在油价上涨时有效,但在困难时期却也很危险。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1999年,Stephens拖欠债务,2008年和2014年,原油价格暴跌,他的公司濒临破产边缘。每一次,Stephens都会关闭自己的钻井平台,出售资产,并设法找到新的贷款机构来维持运营。

2019年,Stephens接受了以数十亿美元出售Endeavor的提议。

随后,新冠病毒出现,全球经济崩溃。2020年4月,在俄罗斯与沙特发生价格战之后,新冠疫情引发石油需求急剧下降,以至于没有多余的存储设施可以储存石油,油价一度跌至负区间。最终收购交易失败,公司再一次陷入困境。

不过到了2020年夏天,随着油价超过每桶40美元,Endeavor开始钻探新井,成为首批缓慢提高产量的公司之一。

这个增产时机恰到好处,这使得他的公司狠赚了一笔。

然而,他对油价将继续攀升的预测持怀疑态度。也许是他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经历了油价的大起大落,他认为油价最终会回落。

他说:

“世界各地有足够的石油和天然气,需求将迅速下降,(油价持续上涨的)这个时期不会持续太久。”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