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修炼的三层阶梯:如何回到历史场景进行深度复盘?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周期股的兴盛与衰落,消费股的崛起与轮动,科技股的爆发与沉寂,终究是中国产业变迁的缩影。

在策略研究界,兼备卖方研究和买方投资的沉淀,又不断求索思考,著书立说,笔耕不辍,荒原资产的创始人凌鹏一定赫然在列。

凌鹏曾任申万的首席策略分析师,2012年带领团队获新财富最佳策略研究第一名。从研究所策略首席到公募基金经理、再到私募投资总监,七年卖方与十年的买方经历使得凌鹏能够穿越多轮A股的牛熊起伏与周期浮沉,在波诡云谲的市场中依旧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以审时度势的态度不断打磨探究策略方法论背后的门道。

通过对十余年间A股市场的深度思考与复盘,凌鹏将其方法论总结提炼为“在复盘中修炼策略”,并推出了《A股复盘笔记》、《A股经典案例复盘》和《A股行业比较复盘》三季以投资复盘为主题的系列大师课。

第I季《A股复盘笔记》以时间为轴,详尽地复盘了A股十余载的历史事件、关键节点与市场全貌,可谓是一部A股的“编年史”

第II季《A股经典案例复盘》以案例为轴,选取了投资案例中9个最值得反复推敲的时间节点进行深度拆解,回到历史现场,置身经典案例,总结教训启发,可谓是一部A股的“断代史”

第III季《A股行业比较复盘》以行业比较为轴,从A股行业变迁的视角复盘了周期、消费、科技三大领域在过去20年间的牛熊起落与兴衰浮沉,可谓是一部A股“行业变迁史”

回到历史场景进行深度复盘

而在这三季大师课中有一条始终贯穿的主线——回到历史场景进行深度复盘

复盘是修炼策略的一大秘诀,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回到当时的情景,回到历史的现场。很多人喜欢站在后来者的视角看待过去发生的事情,总觉得在历史中,市场无论是多么悲观还是多么疯狂,当时人们做出的决策都是荒谬且愚昧的。“这怎么可能呢?怎么会这样呢?当时市场居然如此荒谬?”

而当一个投资者自身处于相同境况时,可能也会赴前车之鉴。所以只有置身于当时的场景,以当时的宏微观环境、主流预期、逻辑推演去看待市场,总结背后的教训启发,才能有更为通透的观察视角,更好地为未来做准备。

如果我们不能从历史复盘中悟到一些教训启示,那只能通过市场的摸爬滚打中才能学到,那注定是遗憾的。

具体而言,凌鹏老师总结了两个重点的复盘方向:

1.对历史经典的案例和情景不断复盘。这使我们了解市场是如何发展至今日之全貌。也正如所说的,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总是压着相似的韵脚,但也绝不是简单的重复,只有在历史行情中吸取教训才能在新的行情来临前有所研判。

2.对自己过往的投资和决策进行复盘。详细记录下自己每笔交易的明细和缘由,培养定期复盘的习惯,回头看时当时在投资中的不良习惯也就一目了然了。

这是凌鹏老师沉淀总结的复盘之道,也正是长期且行且悟的习惯使他能在这变幻莫测的市场中保持独立思考。

如何回到历史场景进行深度复盘?

在第II季《A股经典案例复盘》中,有着详细的案例拆解,其中一个著名的经典案例——可以载入A股史册的“5.30事件”。

A股从2005年998点一路上涨到2007年5月中旬,摸到了4000点以上,期间大多数股票的多倍上涨,绝大多数的股民都能赚钱。因为正值牛市途中,市场非常躁动,市场风格以炒烂、炒小,炒新为主。政府为此出台了一系列的降温措施,如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等都没能挡住A股疯狂上涨的脚步。

2007年5月30日凌晨,财政部凌晨突然宣布上调印花税从1‰上调至3‰。时任策略研究员的凌鹏在晨会上做了点评发言,资金分流多少?市场交易量多大?市场究竟抽离了多少资金?一组组关键数据分析后得出判断,提升印花税对股市没有多大影响。

可意外的是,当天下午股市开始暴跌,5月30日,A股上证指数跌幅6.5%;深圳成指大跌6.16%。

在其后的一周时间里,指数最大跌幅达到-20%以上,众多股票连续遭遇3个跌停,近1/3股票停牌,一片哀鸿遍野。

然而如此大的跌幅是基本面分析无法解释的,在经过不断对模型和数据的检验后,依旧找不出逻辑错误,这令当时的他百思不得其解。

而在后续投研生涯中凌鹏老师反复思考才逐渐明白,真正驱动市场行情的是中期风险收益比,这可能才是造成市场如此大波动的主要原因,也是驱动行情演绎的重要线索。

在风险收益比不好的情况下,一旦有一个随机事件的出现便可能会打破市场平衡。某种程度上,这类事件的发生只是一个借口,并不是触发行情真正的原因。

也就是说“5.30”事件中市场急剧的上涨和下跌和印花税并无直接关系,在当时可能任何出现一件突发随机事件都会造成这样的结果。

而事实上我们回顾中外市场的标志性事件中,还有许多案例可以这一点,比如:2012年“塑化剂”事件后酒鬼酒的暴跌、2018年疫苗案后医药板块的暴雷以及1970-1974年美国漂亮50行情,都可以看到类似的踪迹。

如何在复盘中做好行业比较?

在多年研究和复盘A股市场全貌后,如果要用一个视角将A股的牛熊更迭和市场轮动贯穿起来,那就是行业比较,这正是第三季《A股行业变迁复盘》的主题。

策略研究的重点有三大任务:大势判断、行业比较和主题投资。而其中,行业比较是贯穿A股始末的。对于策略研究者而言,行业比较需要更多的行业层面的知识储备,也同样在投资实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因此在实战中建立良好的行业比较体系对于如何把握趋势机会尤为重要。

具体而言,如何做好行业比较?

第一步是把行业放在投资的角度进行细分。投资者由于心理架构、个性、经历有着不同的分层从而导致每个人所擅长的方向也全然不同。

第二步是对每一个子行业进行历史上深度的一个复盘跟研究,一个行业在历史上曾经历过几轮周期,每轮周期又有什么样的特征,再系统进行复盘思考并将其一一总结。

以科技浪潮为例,科技股的诞生一定是有载体的,在现实生活中触手可及的。同时,科技股又是供给创造需求的。例如2013年-2015年间的第一波科技股行情,它产生的背景是智能机渗透率的提升。在2010年-2014年期间,智能机的渗透率占比从10%迅速上升至90%,这种超常的速度带来了两个效应:第一,电子元器件具备了“消费”的属性。“消费电子”直接提升了电子股的估值。第二,从硬件到场景应用的转变。渗透率突破90%,硬件的增速开始下降,但应用的红利开始出现。这一轮智能手机的浪潮是2013-2015年创业板大牛市的背景板。

而对于当下正在演绎的新能源车,正在上演又一轮科技股浪潮与变迁……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周期股的兴盛与衰落,消费股的崛起与轮动,科技股的爆发与沉寂,终究是中国产业变迁的缩影。
 
而对于投资而言,极致的风格轮动和行业切换都只是A股牛熊变幻之间的常态。

凌鹏老师的系列复盘从宏观策略、经典案例、行业比较等不同的角度深入回顾了十余年间A股历史进程,过去20年兴衰浮沉告诉我们,优秀的投资者更需具备宏中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和行业比较的思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让我们一起在复盘中不断修炼策略!

 

风险提示:大师课为甄选第三方合规机构人士,讲授投研理论课程之平台,所授内容不构成对任何具体产品的买卖或投资建议。平台课程所表述的意见仅供学习与参考,不代表华尔街见闻意见或观点,也不解决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市场具有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平台不对任何与您依赖课程观点或信息而遭受的损失承担责任。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