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暴跌!
近期大宗商品普跌,且从周五的走势看,并未呈现止跌的迹象。“铜博士”一度下跌3.7%至每吨7955美元。第二季度,铜价下跌了20%,是十年来表现最糟糕的一个季度,跌至17个月低点。
而前期大宗商品下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伴随美股市场的反弹。
诚然,从逻辑而言,大宗商品下跌预示着经济的下滑,通胀压力的缓解,从而使得美联储收紧的压力得到释放,因此美股受益于流动性的改善,有一定的反弹动力。
但是近期美股对大宗暴跌再度无视,开启了二次探底。为何大宗暴跌,带来的反弹只是昙花一现?伴随着近期的下跌,美股再度掉头向下。见闻vip认为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此大宗非彼大宗
从大宗商品暴跌推断出美联储通胀压力缓解,存在一个前提假设就是暴跌的大宗商品包括原油。可近期的暴跌,恰恰不包括原油,WTI依旧维持在100美元的高位。
其实,美国的通胀同铜、铁矿石等固定资产投资导向的工业品相关性并不大,而原油这种消费型的工业品才是美国通胀的主导。因此原油不跌,其他工业品暴跌,反映的更多是一种滞胀的逻辑:经济下滑,但通胀压力仍在。
从原油上看,美国通胀并未见到缓解的迹象,原油的供需基本面并未发生变化。
基本面角度,在《天下苦OPEC久矣》分析过,当前的原油根本挑战依旧是供需的错配。由于OPEC机制的存在,使得供给能够随着需求应机选择调整,而原油的价格弹性极大,这意味着在边际短缺下,价格上涨幅度远大于减产幅度。
短期而言,市场短期很难找到新增供应端。伊朗曾经是国际市场给予的希望,的确当前伊朗自身也受困于农产品价格上涨,面临输入性通胀的压力。需要“石油换食品”来平抑国内的高通胀。
但正如《伊核谈判重启,问过俄罗斯了吗?》所述:欧盟、美国、伊朗、沙特、俄罗斯,都有各自的诉求,矛盾与利益多重交织,里面的相关方越多,矛盾越难调和。
除了原油之外,美国现在已经陷入到价格广谱性上涨的陷阱,而不仅仅局限于大宗商品领域,这也标致着鲍威尔“通胀暂时性”幻想的破灭。
《市场高兴得太早了 通胀的“三大火箭”才刚点火》指出,租金、薪资-通胀螺旋等都将导致通胀维持高位
美股自身基本面的羸弱
除了流动性的原因,美股自身基本面下行才是其疲软的核心因素。自从2008年“次贷”之后,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全球维持了长期低通胀缓解,央行长期被低通胀所困。而长期的流动性泛滥,也使得美股的估值上升了一个台阶。
但流动性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美股互联网业绩的长期增长,才是其实现其股价上涨的核心。
《美股估值为何高于其他主流市场?》就分析过,美股看起来实现长牛,但其实依赖于少数权重个股的持续拉升,而从全市场的角度,美股恐怕并没有看起来那么美好。
见闻vip在一系列文章《巨头褪去成长“光环”,纳指将估值崩塌?》、《假成长,真周期,纳指底在何处?》、《2022年 VS 2000年,纳指泡沫更大了》、《纳指的窘境:当流量无法变现》中均指出,整个互联网都在面临流量增长见顶+流量变现困难的双重挑战。
这使得美股过去15年的故事存在破灭的风险,美股面临流动性、业绩的双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