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回收——汽车电动化浪潮下的千亿市场

动力电池回收前景广阔,潜在市场空间或超千亿。

受新能源车销量走高的推动,我国动力电池装机规模快速放量。

而动力电池回收作为锂电后周期行业,需求有望受产业链景气传导而逐年走高。

天风证券郭丽丽预计2030年国内动力电池总退役量有望达到380.3GWh,2021-2030年十年CAGR高达48.9%,未来有望呈现指数式增长。从长视角来看,行业当下正处于长景气周期的起跑点。

动力电池回收前景广阔,潜在市场空间或超千亿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预测,预计到2026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将达到762GWh,2021-2026年行业CAGR将达到37.60%;其中,三元锂/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预计将分别达到305.8/456GWh,2021-2026年CAGR分别为32.67%/41.71%。

假设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为5-8年,分别按照10%、40%、30%、20%的比例退役。

根据上述条件进行测算,预计我国2030年我国动力电池总退役量达到380.3GWh, 2021-2030年十年CAGR高达 48.9%。其中,我国动力电池的总退役规模在2021- 2025/2025-2030年的CAGR则分别将达到51.6%/46.9%,未来有望呈现指数式增长。

从电池种类来看,三元锂电池的退役量在2021-2025年CAGR为 89.1%,远高于磷酸铁锂电池的29.3%;而在2025年以后,磷酸铁锂电池的退役规模有望快速放量,2025-2030年的CAGR将达到60.3%,而同期三元锂退役量增速将放缓至37.0%。

根据天风证券的预测,在中性预期下,预计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的市场总规模将达到758.4亿元,2021-2030年CAGR为58.3%;而在乐观情形下,2030年动力电池梯次+再生利用市场总规模则有望达到1048.9亿元。

再生利用市场发展迅猛,将为行业前期发展贡献核心增量。再生利用市场技术完备,在商业模式上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案例,是当前废旧动力电池的主要利用方式,也将为市场前期发展贡献核心增量;因此,再生利用市场将成为动力电池回收企业角力的主场景,从再生利用市场中脱颖而出的企业将有望成为未来行业的领军者。

梯次利用市场厚积薄发,2025 年后规模有望迎来指数式增长。由于当前梯次利用市场标准体系与商业模式尚不清晰,天风证券预计行业未来2-3年仍将处于政策规范与商业化探索期。中性预期下,预计到2025年梯次利用市场规模将达到15.2亿元,而随着行业标准与商业模式逐渐完善,梯次利用市场将在后续迎来指数式增长期;中性预期下,2030年市场规模则有望达到313.5亿元,2025-2030 年行业CAGR有望达到83.2%。 

商业模式多样,渠道、技术是核心竞争力

回收渠道的差异将直接决定商业模式的优劣。电池回收是动力电池再利用的核心环节,回收渠道的稳定性不仅会对电池回收企业的回收成本产生明显影响,还决定了企业后续再利用环节的业务量规模。按照回收主体的不同,行业当前存在着三种主流商业模式,依次分别为:

①以电池生产商为回收主体的模式;②以汽车制造商为回收主体的模式; ③以第三方为回收主体的模式。

商业模式1:以电池生产商为回收主体 

整车厂的渠道优势最明显,电池回收的成本低、效率高,在产业链中具有核心地位; 

商业模式2:以整车制造商为回收主体

电池生产商的上下游协同场景多,可以形成产业闭环,商业模式最为稳定;

商业模式3:以第三方为回收主体 

第三方企业的专业性强、回收积极高,企业与整车厂、电池厂等渠道方合作的深度、 广度将决定第三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业务发展前景。

梯次利用环节:技术壁垒高,标准体系尚待明确

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前提多、技术要求高。动力锂电池的梯次利用一般分为拆解、余能检测、筛选和重组 4 个环节。

由于我国动力锂电池梯次利用起步较晚,目前存在以下几个显著问题: ①梯次利用电池的安全性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②电池拆解设备的研发方面投入较少,自动化水平较低,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大多数企业还是以人工为主、机械为辅的回收模式,只有邦普等少数企业在拆解设备方面具备自主研发能力,但仍不足以扛起梯次利用这个大市场;

③在电池检测和筛选方面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由于回收的电池来源、类型、尺寸不同,导致梯次电池的一致性不足,同时电池一次使用阶段的BMS数据不知,因此在检测和筛选阶段的技术要求与经济成本比较高。

再生利用环节:聚焦再生成本与锂回收率

再生利用环节工艺成熟,湿法冶金是当前的主流技术路线。湿法冶金成本主要由化学试剂与能源费用组成。行业当前镍、钴回收效率高,锂回收率仍存在提升空间。从企业端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各企业对镍、钴、锰的提取效率也已基本达到政策要求,而对锂的提取率则普遍在 85-90%,当前仍有一定的上升空间,提高锂回收率已经成为动力回收利用企业强化自身盈利能力的另一方向。

天风证券认为,当前市场无序竞争激烈,劣币驱赶良币现象严峻;预计随着政府初步完成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监管覆盖,行业乱象整治已箭在弦上,后续行业规范化政策或将密集推出,大型回收企业有望长期受益。

本文主要观点来自于《动力电池回收:从“0”到“1000”,尽享行业发展红利》,来源:天风证券郭丽丽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