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曾遭暂缓审议的深交所主板拟IPO企业深圳市亿道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亿道信息”)将在9月8日再次接受发审委的上会审核。
亿道信息的商业模式合理性问题或成为其前次上会受阻的原因之一。
作为一家电子产品代工厂,亿道信息将产品的加工环节交由外协厂商完成,且报告期内该部分产品收入占比均超过8成,依赖“外包”而自身业务的“真空化”是其业务模式受到的主要质疑。
信风(ID:TradeWind01)注意到,亿道信息曾于2018年从控股股东深圳市亿道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亿道控股”)处收购了深圳市亿道数码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亿道数码”)。
对于收购缘由,亿道信息在招股书中将其归结为“避免同业竞争”,但这一说法与其挂牌新三板时宣称“不存在同业竞争”的表态大相径庭。
为何会针对同一事实却给出了前后迥然相反的陈述,亿道信息似乎未能在现有的信披材料中给出足够的解释。
被诟病的“转包”模式
亿道信息主要为TCL等企业代工消费电子和可适应各种恶劣环境的三防类电子产品。
此番IPO,亿道信息计划发行不超过3511.15万股、募集7.94亿元,投向坪山研发及产业化基地的建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报告期内,亿道信息的业绩实现了稳定的增长——2018年至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0.62亿元、11.09亿元和19.11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06亿元、0.58亿元和1.85亿元。
包括平板、笔记本电脑在内的代工是亿道信息的主要收入来源。
2018年至2020年,消费电子业务的营业收入分别为8.58亿元、8.42亿元和16.21亿元,占比均在8成以上,该部分业务的毛利率也从2018年的12.26%增长至2020年的18.46%。
收入、毛利率齐升的原因在于亿道信息挖掘了教育类、政府类等终端需求。
“公司注重对细分市场内的行业客户的挖掘和维系,在教育类、政府类等行业中获取了一批毛利率较高的订单。”亿道信息表示:“新冠疫情催化了全球消费者在线办公和在线教育的需求,2020 年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市场的需求增加驱动公司产品订单大幅增长。”
然而实际负责消费电子产品生产的却不是亿道信息,而是外协生产商。亿道信息根据客户需求试产出合格的样品后,再将原材料交由外协厂商完成全部产品的生产。
换言之,手握客户资源的亿道信息将其获取的订单“转包”给其他厂商完成。
这导致亿道信息对外协厂商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亿道信息也承认:“如果公司不能持续保持对外协厂商的良好管理,或现有外协厂商出现加工任务饱和、加工能力下降而公司未能及时找到替代厂商,将面临产品质量问题和订单无法如期交付的风险,进而对公司整体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困扰亿道信息此次IPO的问题不仅于此。作为代工商的亿道信息却并不承担主要的生产加工环节,其核心竞争力或存在一定的争议,这也导致部分生产能力较强的外协厂商或将对其产生替代性威胁。
例如,提供原材料和外协服务的供应商漳州万利达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漳州万利达”)在官网中宣称其为政府部门提供服务。2020年至2021年上半年,亿道信息对漳州万利达采购金额分别为9839.06万元、1853.01万元,占营业成本的比重分别为5.71%、1.46%。
外协厂商倍利得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在官网宣称其主要客户包括TCL,这与亿道信息的客户也出现了重叠;外协厂商惠州市华辉信达电子有限公司也在官网中称其与众多一线品牌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其中包括华为、阿里巴巴、小米等客户。
值得注意的是,将大部分生产环节进行外包的情形在同业可比公司中并不常见。亿道信息所列举的卓翼科技(002369.SZ)、兆驰股份(002429.SZ)、闻泰科技(600745.SH)三家同业可比公司均采用自主生产为主的模式。
以卓翼科技为例,其曾在年报中如此记载:“在深圳、河源、天津设立了三大制造基地,生产规模扩大的同时也在不断优化产业模式。”
“外包在拟IPO企业中比较常见,但本身就已经是代工厂了,还要把大部分的生产环节外包出去的话,发行人的替代性风险就会被放大,核心竞争力也要打上问号。”一位北京的投行人士表示。
昔日收购案“信批打架”之谜
2018年,亿道信息曾按照1.25亿元的估值,从控股股东亿道控股的手中,以发行股份方式收购了作为关联公司亿道数码100%的股权。
截至申报前,亿道控股对亿道信息的持股比例为55.25%。
对于该起收购的目的,亿道信息在招股书中披露称:“为了形成清晰的业务发展战略目标,合理配置存量资源、避免同业竞争、减少和规范关联交易、形成完整独立的产、供、销体系。”
信风(ID:TradeWind01)注意到,这番说辞明显与亿道信息2016年申请挂牌新三板的说法截然相反。
彼时,股转公司曾对亿道信息的潜在同业竞争问题提出质疑。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的经营范围以及主要从事业务,是否与公司从事相同、相似业务,相同、相似业务的情况及判断依据。”股转公司指出。
亿道信息以业务存在重大差别为由,明确表示其与亿道数码之间并不存在同业竞争。
“亿道数码主营业务是研发、生产与销售核心要件PCBA产品,与亿道信息主营业务为客户提供行业智能终端平板产品和相关技术开发服务存在重大差别,不存在同业竞争情形。”亿道信息曾如此回答。
事实上,亿道信息收购亿道数码的真实原因,或指向了满足IPO业绩要求这一目标。
在收购亿道数码前,亿道信息的主要业务是三防类平板电脑的代工,且业绩规模相当有限。2015年至2016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21亿元和0.64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01亿元和0.11亿元。但在收购亿道数码的2018年,亿道信息的营业收入当即“暴增”至10.62亿元,此后业绩更是平步青云,直至2021年收入达19.11亿元。
亿道数码2020年的净利润已达1.47亿元,已是亿道信息同期合并口径下净利润的75.68%。
一方面,亿道信息在挂牌新三板阶段强调与亿道数码“不存在同业竞争”,而此轮IPO申报中,亿道信息又反手将对后者的收购原因归结于“避免同业竞争”,两次截然相反的公开陈述孰真孰假,或许仍然是一个待解谜题;另一方面,前后两次的“信披打架”是否会引来监管部门对亿道信息的进一步问询,而这是否又会对其IPO带来不确定性,市场正在等待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