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免疫规划、病毒学、呼吸及感染疾病、儿童健康等领域专家出席,介绍重点人群医疗服务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有记者问道:我国现阶段流行的毒株以BA.5.2和BF.7为主,但是现在一些国家出现了BQ.1和XBB等优势毒株,并且已经在我国本土并病例中被检出,请问这些毒株的致病力如何,一旦传入国内,是否会引发新一轮流行?我们该怎样预防?
中疾控指出,奥密克戎BQ.1和XBB分支已传入我国,其传播优势会逐渐增加。据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介绍,BQ.1和XBB是奥密克戎新的变异分支。国际上,在一些欧美国家已经逐渐显示出,它们是优势毒株,主要表现为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增加。但其致病力和奥密克戎其他系列变异株没有明显区别,重症率和死亡率在流行BQ.1和XBB的这些国家没有显著增加。
一旦传入我国是否会引起新一轮的流行,其实BQ.1和XBB已经传入我国,我国近三个月以来已经监测到BF.7、BQ.1、XBB传入我国,一共有130多个奥密克戎的亚分支输入我国,同时这50个亚分支引起关联的本土病例或者暴发流行,包括BQ.1和XBB,其中9个省49例病例中检出BQ.1及其亚分支,在3个省11个病例中检出XBB亚分支。整个BQ.1和XBB在我国尚未形成优势传播(目前还是以BA.5.2、BF.7为主),但其传播优势会逐渐增加,和BA.5.2和BF.7,以及其他50多个输入的亚分支,可能会形成一个共循环。
关于如何预防BQ.1和XBB,许文波指出,其实是和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一样的,我们采取的措施就是监测它的致病力有没有变化,监测其基因组有没有进一步的变异,如果其临床特征有任何变化,我们会和基因组特征联系起来进行研判,但是暂时还没有发现BQ.1和XBB在国内外引起重症和死亡增加的报道。预防还是要做好,我们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见闻此前文章《BQ.1还是XBB?传染性更强、重症率也不弱?一文了解这个冬天的主流新冠变异株》对BQ.1、XBB重症率和传染性做过详细介绍。
随后有记者提问,新冠病毒一直在变异,目前主要还是奥密克戎亚分支,请问未来新冠病毒可能发生更大的变化吗?它的演变趋势是什么?是否会出现传染性和致死率都很高的毒株?
许文波指出,奥密克戎从2021年11月份出现以来,截至到2022年12月18日,已经从BA.1到BA.5这五个分支演变出709个亚分支在全球,包括重组的毒株,这些亚分支互相之间重组产生的毒株是72个,XBB就是这72个里面的一种。所以,奥密克戎的变异会一直持续下去,只要是在人群中循环,它就要复制,复制就要发生变异。病毒本身基因的变异可能会导致它的一些抗原表位的改变,增加了其免疫逃逸能力。
现在的变异趋势,从原始株到阿尔法株占优势,之后是德尔塔株占优势,之后出现了奥密克戎BA.1,迅速取代了德尔塔,BA.2又取代了BA.1,之后BA.5又取代了BA.2。但是从今年9月份以来,这个趋势是什么呢?BA.5和BA.2的重组株XBB和BA.5下的子分支BF.7和BQ.1,这些的免疫逃逸进一步增强,它的传播力也增强,就代替了BA.5.2。国内的人群对奥密克戎系列变异株都是敏感的,所以BA.5.2占绝对优势。所以奥密克戎的变异趋势是,免疫逃逸能力强的占优势。免疫逃逸使人群对该毒株又易感,即使它的传播力不增强,它的传播优势仍会增加。
第二个,它会不会传播力又增强,致死能力又增强?这个可能性比较小。奥密克戎引起的住院、死亡、重症的病例都明显低于早期的德尔塔株和其他VOC变异株。所以整个700多个分支都没有观察到显著的重症和死亡增加。所以总体来说变成致病性明显增加的可能性比较小。再有,它会不会出现传染性和致死率更高的毒株,这种可能性就更小了。现在的人群已经通过疫苗或自然感染获得一定程度的免疫,对人群有较好的保护力。即使病毒再变异,除非发生一些颠覆性的重组导致完全的免疫逃逸,才会增加传播风险,但这种可能性比较小。所以整体来说,出现既有高传染性又有高致病性的毒株可能性比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