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知道地产发生了什么吗?

刘晨光《地产的真相》发刊词

发刊词:挖掘中国地产的真相

加入刘晨光「地产的”真相“

大家好,欢迎来到《地产的真相》。我是刘晨光,来自于易居克尔瑞集团。

为什么在这一时点推出《地产的真相》?

为什么会在这个时间点上推出《地产的真相》这门课程呢?原因在于,房地产是国民经济支柱行业,但是很多人对房地产的理解只认为是房价,甚至会认为房地产企业是暴利的代名词,但真实的房地产行业比想象的要复杂。

第二,当下的房地产会员遭遇了自中国房地产商品化改革之后最大的冲击,本轮危机中40-50家大型企业爆雷,也是堪称首次。所以我们想了解背后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制度为什么会推动这轮的调整?有哪些一以贯之的改革?又发生了哪些失误和偏差?

第三,政策对房产行业、包括城市发展,交通建设、股债平衡等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储备。这些改革储备将伴随这一轮冲击而逐渐推出,重塑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第四,本轮爆雷之所以严重,原因在于房地产开发企业遭受了重大的问题。但是房地产企业的问题,表面上是房地产企业的债务不够自律,但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国管控以及财务制度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我们也希望借此进行分析。

第五,整个房地产行业(不限于房地产开发行业),未来哪些领域会有哪些更大的机会值得关注?

课程内容介绍

这门《地产的真相》课程的主要内容分成八个方面:

第一方面,房地产行业当前的市场状况,我们从数据层面来看当下房地产的市场现状。分析社会科学的时候,没有数据是不行的,但如果数据过多、过复杂、过交错,同样是看不清楚这个行业,所以我们非常希望用极简的数据来看一下当下市场的现状。

第二方面,这轮危机的溯源和导火索。本轮地产冲击的导火索是土地征收成片开发,但更深层次的背景源于2016-2018年的金融地产改革。

本轮地产冲击的“火药桶”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尤其是民营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高杠杆、高负债。高负债推动企业必须要有高的销售额,必须有高的流动性,以及必须有高的信用体系做支撑。背后深层次的并不在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可能还有很多制度性的因素。

第三方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二十大对房地产行业的定位,以及二十大之后房地产行业大的定调是怎样的。

第四方面,近段时间政策端的一些信息对行业的影响。为什么我们没用房地产政策,而用政策端呢?其实房地产只是一个行业,但它影响的不光是行业政策,可能还有交通政策、金融政策、城市政策。所以我们会把与之相关的政策端信息都进行梳理。

第五方面,回顾上一轮2012-2015年的房地产周期,我非常希望通过对上一轮周期的分析,来看看有哪些经验今天可以借鉴,有哪些教训今天可以吸取;在上一轮当中,哪些企业做了哪些事情,今天回过头来是错的一塌糊涂,我们可以避免它;哪些企业在上一轮当中有很多非常不错的成绩。不论企业今天是否成功,那一段的经验,我们希望抽离出来,供今天来借鉴。

第六方面,房地产行业的底线和一些乐观因子。说到底线和乐观因子,它一定是政策和政府的制约因素。即使是政府,不论谁是负责人,都必须遵从这些底线和制约因素。

第七方面,过去5年的改革储备。比如土地政策储备了哪些政策、城市改革储备了哪些政策、金融政策储备了哪些政策,都是未来的重要方向。基于此,看未来才会更加清楚。

第八方面,房地产行业未来可能的机会。但凡说到房地产行业,不只限于目前开发商所主导的开发行业。除了开发行业,还有一系列的代建、资管、资产交易,包括物业、产业战投等一系列,都是整个大房地产行业的组成部分。未来随着开发的资金回报率的降低,开发的资金池的拆解一步步进行下去,大的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才会越来越好。目前房地产的GDP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是7%,而美国是11%,显然随着房地产开发规模不再增长,房地产行业占GDP的比重如果要进一步的提升,靠的是什么?靠的肯定是大的房地产行业。

这是本轮课程的大概纲要,我们也希望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对房地产行业有更深的理解

房地产:社会科学的理解

最后,我也提一下个人对房地产这一社会科学的理解。

首先要看数据,但是又不能完全看数据。没有数据,一切都停留于纸上谈兵,但如果数据过于交叉、过于复杂,往往会掩盖真相。任何社会科学只要用极少数的数据,找到最核心的一个因素是很重要的。

第二是信息,要想对未来有所预知、预测,显然需要来自于企业端的信息、来自于政策端的信息、来自于智库端的信息。而在这过程当中,积累非常重要。为什么?原因在于知道、主导政策的人不会说,但会说的人不一定主导政策。

另一方面,企业可能也说是一套,实际做是一套。如何跟踪观察企业,关键是能不能把这些信息给抽离出来,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市场逻辑。我国是现实主义导向的,历次的改革都源自于发现问题、产生危机、解决问题、应对危机,不断的推动整个国家往前走。显然逻辑也来自于问题在哪,应该怎么去做,配套政策落地的时间是什么样子的。所以梳理这个逻辑实际上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可能也构成了我们对行业的一些理解。我们也非常希望通过课程,透过不限于这三个方面,可能还有其他方面,和大家来进行一些探讨和了解。

主讲嘉宾介绍

说到我个人,我在房地产行业从业已将近20年,伴随着这个行业的黄金发展时期,收获很大,感触也很多。但本轮的危机实际上也是第一次经历,经历了这轮危机之后,不论从心态还是阅历上都更加完整和深入。在这20年的从业经历过程当中,有几点感触特别深:

第一,我早期帮大量的金融企业、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开发商做了很多项目,特别是土地前端的一些项目。但再好的结论,对应上具体的一些企业,最终的效果可能是不一样的。所以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每个企业的运营能力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我们经常在谈行业趋势的时候,很容易忽略具体企业的能力。而这个行业长期以来的价值判断、周期判断是被金融所主导的,金融认为这是一轮上升周期,那么我们应该加紧进入;如果认为是一轮下降周期,那么我们不能进入。

但实际对于企业而言,一定要比金融更加强,它一定要有更强的运营能力和内控能力,才能够穿越行业,取得更大的一些业绩。所以真正长期从业的人员应该追求“长坡薄雪”的态度。

第二,我自己喜欢帮企业做大量的顾问类的工作,每三个月进行一次检讨复盘更新。原因在于,好比在10月份翻阅到7月份报纸的时候,会发现报纸上的观点完全不一样。我们不能说7月份的报纸完全是胡说八道,但可以说有很多其他因素被叠加上去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我自己非常喜欢对未来有一些大致的判断,尤其是未来3个月会看的比较清楚,发现问题马上检讨。

对于服务的企业家,我建议尽可能不要大量的对外下判断,说的逻辑越完美,越可能对下一步的改变产生大的阻力。

第三,我非常喜欢和企业接触,大量走访企业家和具体的一些项目,敬畏企业家对市场的敏锐态度,敬畏商业的本来面目。商业的本来面目,实际上就是合理利润,控制成本。赚钱基本上靠周期,行情不好的时候要守住底线,行情好的时候获取超额回报。这些观点往往在很多人看来很土,但实际上这才是商业的真谛。

第四,对政策保持更多的敬畏感、理解感。因为很多人会认为政策制定方比较傻,但实际上我们会认为政策制定方具有更大的全局性。政策制定方的逻辑往往更加长期,甚至很多政策制定都是基于问题来的。所以对政策脉络的理解、对政策的敬畏,是我非常看重的。

希望这些从业的经历及沉淀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

欢迎加入《地产的真相》,我们课程里见。

- E N D -

 加入刘晨光「地产的”真相“」

— — 《地产的真相》目录— —

 

 

风险提示:大师课为甄选第三方合规机构人士,讲授投研理论课程之平台,所授内容不构成对任何具体产品的买卖或投资建议。平台课程所表述的意见仅供学习与参考,不代表华尔街见闻意见或观点,也不解决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市场具有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平台不对任何与您依赖课程观点或信息而遭受的损失承担责任。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