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具备估值优势
东吴证券指出,美债利率走势和内需政策是关键,从这两方面看下半年A股将震荡上行:
一方面,未来A股资金面的关键要看美债收益率走向。若美债收益率回落带动中美利差缩小、人民币走强,叠加国内政策预期提升或后期稳增长政策实际落地,外资将有望重回流入,为A股注入流动性。
另一方面,美债利率的下行将使得国内政策空间打开,下半年刺激内需政策值得期待
中原证券分析称,2023年一季度盈利增速有所下降,但A股依然具备估值优势,有利于做中长期布局:
从市盈率估值看,申万全A指数市盈率16.8倍,处于历史分位数27.0%的水平;申万沪深300指数市盈率14.4倍,处于历史分位数29.2%的水平;申万创业板指数市盈率36.9倍, 处于历史分位数 14.8%的水平。
安信证券对后续市场走势评判也较为乐观,报告指出,目前对A股下半年的走势暂时界定为:走出磨底期,开启技术性反弹:
进一步,从政策推动经济复苏预期的定价来看,我们维持反复强调 6 月 7 日中期策略会提出的“经济预期修复配置消费,消费下半年超额比上半年好”的大观点。
中原证券表示,当前市场处于估值底部,值得长期战略配置。2023 年下半年市场有望从估值低点反弹:
1.国内央行已经着手降低利率以推动经济发展,可能将明显提升市场偏好。
2.由于美国通胀水平依然高于其政策目标水平,预计2023年下半年还将加息1次,使美国政策利率达到5.5%,而如此高利率的环境必然打击美国经济。
3.美国经济在2024年进入衰退是大概率事件,美联储届时必然通过降息应对,全球无风险利率下行预期也存在可能。
信达证券认为,投资者对盈利的担心很多,即使用偏悲观的预期(即盈利下降的时间还要持续很久),股市的估值也大概率处于低位了:
比如2011-2015 年,A股ROE中枢大幅下降,但估值的下降主要是在2011-2012 年。而2013-2015 年,在盈利下降的背景下, 股市估值中枢反而抬升了。2018-2019 年,A 股 ROE 下滑了2年,但股市底在2018 年Q4,2019 年股市也是估值抬升。
国胜证券相对来说稍显悲观,报告指出,下半年约束仍多,一是短期负循环亟待打破,居民谨慎、物价走低、企业利润承压;二是中长期约束凸显,赚钱效应下居民理财需求增加,预计债市走强、债券配置力量改善:
一季度央行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储蓄意愿下降,投资意愿增强,反映赚钱效应下居民理财需求增加,有望为债市带来增量资金。综合看,债市走强、债券配置力量改善,对利率影响偏正面。
太平洋证券表示,尽管居民收入、消费者信心指数、商品房成交等与疫情前仍有差距,但走出底部的迹象明显,不必过于悲观。消费存在阶段性的二次复苏行情。
TMT——“风浪越大,鱼越贵”
太平洋证券用“风浪越大,鱼越贵”来形容TMT行业。长期来看,TMT行业中的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仍是首选,从产业的发展来看,AIGC仍然处于初创期,这一阶段以估值驱动和主题投资为主,属于大行情上涨的第一阶段:
从中长期来看,TMT行情只是大的上涨周期的起点,
1)同样的高通胀银行破产的宏观环境中,与科技革命相关的小票表现亮眼,科技板块在未来45年中拥有超额收益;2)行业周期处于初创期,只属于大周期上涨的第一阶段;
3)从资金调仓来看,资金向TMT行业的倾斜并未结束。
安信证券直言,基于当前的环境“TMT不会输”,TMT行情的第二波已经启动,顶部在今年第三季度的可能性较高,三个逻辑支撑:
1、2023年TMT释放业绩是大概率事件;
2、泛新能源离均衡仓位仍存在一定距离;
3、历史上大级别产业主题投资多为双顶结构,顶部间隔4-5个月。
复盘结构牛市的估值规律,盈利增速的提升往往驱动估值的进一步提升。具体来看,计算机、半导体、电力设备板块的 PE-TTM 在牛市启动均在 30 倍左右,随着中报、三季报、年报的盈利陆续确认,三轮结构牛市的PE-TTM同样迎来持续提升。
具体来看,观察PE-TTM,电子目前为 45 倍、计算机 75 倍、传媒50 倍、通信 35 倍,相较于此前高点的114倍、160倍、142倍、95倍的水平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东吴证券指出,从新供给侧的角度来看,政策驱动下,AI等数字经济主题是我国现在面临的行业结构性机遇,AI的发展正加速赋能行业创业升级:
一方面,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有望挖掘潜能,打造为两大GDP驱动引擎;
另一方面,我国人口红利是建设数字化中国的宝贵财富,数据要素和设施投入打造“数据红利”:据国际数据公司测算,预计到2025年,中国产生的数据总量将达48.6ZB,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年均1.5至1.8个百分点。
信达证券指出,后续来看,主题行情如果能够升级为赛道,往往需要经济企稳:
我们认为,即使是历史上较强的两次成长股牛市,成长产生超额收益较强的阶段经济也是偏强的。
2019-2021 年成长股牛市期间,成长股在2019年的超额收益并不是很大,期间经济是下行的,而2020年-2021年,成长股的超额收益逐渐走强,期间的经济也是逐渐走强。
中特估魅力不减
去年11月北京举行的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发表主题演讲时首次提及“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
在此之后,中特估概念开始升温,相关指数不断攀升,以中证国新央企综合指数为例,截至7月3日,其自年初以来已涨5.25%,中证中央企业红利指数自年初也已涨8.56%。
平安证券认为,“中特估+”板块可分为“中特估+”板块即“中特估+分红” (金融/能源/通信/公用事业等)和“中特估+景气” (先进制造/“一带一路”/数字经济等)。
万联证券指出,央企和地方国企PE和PB的分布规律类似,多数企业主要分布于低估值区间,在“稳增长、扩内需”基调下,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类央企、国企业绩增长预期走高, 估值提升空间较大:
截至5月31日,从央企和地方国企估值分布情况来看,大多数央企和地方国企PE集中于0-20倍区间,其次为20-40倍区间。
其中在0-20倍市盈率区间,包含央企105家,地方国企264 家;
在20-40倍市盈率区间中,包含央企124家,地方国企215家。从市净率来看,央 企和地方国企PB多数在2倍以上,其中有 243家央企PB>2,占全部央企数量的54.48%, 有381家地方国企PB>2,占全部地方国企数的41.73%。
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中央企、国企 加速布局,在政策支持下,市场对未来业务的发展寄予厚望,成长性可期。
安信证券总结称,“中特估”行情来看,1倍PB和5%股息是重要择时判断,若市场预期转弱,“高分红中特估” 大概率不出错(银行、电力);若市场预期强,“业绩增中特估”大概率有希望(一带一路、 运营商)。
信达证券指出,从“中特估”来看,政策是比较重要的催化剂,本质是长期估值偏低的修正,有望持续2年,可以持续关注。
招商基金在报告中指出,“中特估”未来发展趋势为提高分红和回购,改善股东回报和再投资收益。
港股估值修复再次启动
多数券商认为,多重迹象指向港股再次进入超跌状态,港股估值迎来了流动性和风险偏好主导的修复。
中信建投在研报中指出,今年年初以来港股的涨跌主要由估值贡献,随着交易量的逐步萎缩以及卖空水平的不断上升,到了6月初多重指标暗示港股再次进入超跌状态,随着港股估值再度回到极具吸引力的水平,新一轮估值修复与扩张已经开启:
恒生指数PE再次跌至历史均值减1倍标准差下限附近,前向PE跌破1倍标准差下限,恒指ERP靠近历史均值加1 倍标准差上限附近,恒指PB 再次破净。
股快速上涨的原因主要在于随着6月FOMC 暂缓加息预期的扩散,以及中美关系的阶段性缓和,港股估值迎来了流动性和风险偏好主导的修复,未来指数和估值扩张的持续性取决于盈利预期能否接棒,即下半年国内经济复苏的韧性以及企业盈利增速的弹性。
招商基金指出,港股市场后续整体偏震荡的概率较大,目前重点关注以下板块:
(1)互联网电商板块。在消费刺激下,大促销给电商产业链相关公司二季度业绩带来的弹性值。其次, AIGC(人工智能内容生成)发展下,互联网平台具备数据和研发优势,将有望持续受益;
(2)电力运营商板块。由于非电企业下游需求不足叠加电厂库存较高,煤炭价格短期回落,火电企业 盈利端将迎来修复。近期输配电改革是较好的信号,逐步将电力市场化向用户侧推进,有助于辅助服务市 场以及容量市场的发展;
(3)“中特估”主题。行情可能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应关注阶段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