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

华创宏观张瑜团队
华创宏观指出,预计21个特大超大城市“平急两用”项目总投资约为4108亿元,文化旅游业、住宿业、医疗行业、仓储物流业、水利环境与公共设施管理行业该部分行业或更多受益于“平急两用”建设。

报告摘要

4月、7月政治局会议两度提及“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7月国务院召开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提出“推动‘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尽快落地见效”,此后地方层面陆续推进。本文旨在梳理各地“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体量、领域、资金来源与代表性案例。

一问:各地推进进度如何?

我们将各地推进“平急两用”基础设施的进度分为四类:定调表态阶段、研究阶段、讨论/印发方案阶段、落地阶段,在24个地区样本中分别有8、2、8、6个地区样本。其中处于落地阶段的地区包括:大连(表态时间为11月,下同)、武汉(10月)、沈阳(10月)、杭州(9月)、成都(9月)、济南市莱芜区(8月)。

二问:投资体量有多大?

据我们统计,共有武汉、杭州、大连、成都公布了投资体量,考虑到:1)“平急两用”项目或大多集中在人口密集的超大特大城市;2)成都为单个项目,或难有代表性,因此我们以武汉、杭州、大连三城均值类比外推至21个特大超大城市;

预计:21个特大超大城市“平急两用”项目总投资约为4108亿元。(详见正文)

三问:涵盖哪些领域?

据我们统计,出现较多的领域包括文旅、酒店民宿、公共卫生、城郊大仓物流、应急避灾等,分别对应文化旅游业、住宿业、医疗行业、仓储物流业、水利环境与公共设施管理行业,该部分行业或更多受益于“平急两用”建设。

个例而言,杭州公布了“平急两用”第一批项目的类别与金额信息,其中酒店民宿项目的数量与投资额占比均在5成。

四问:钱从哪来?

据我们统计,共4条提及资金来源,多为政策行+商业银行。例如9月杭州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第一批项目清单》的项目中,金融支持主体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浙江省分行、中国进出口银行浙江省分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浙江省分行、中国工商银行杭州分行等9家银行”。

五问:有哪些典型案例?

一是成都市新都区,将防疫基础设施转变为“平”时用途,例如将隔离点集装箱改造为公共驿站,将核酸采样舱改造为司机之家等。

二是北京市平谷区,提出“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的“吃、住、行、医、集中承载”五大应用场景,分别为:农副产品保供基地、综合物流枢纽、旅游居住设施、高速服务区、医疗体系。

五问“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

2023年4月政治局会议提出“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7月会议再度强调要“积极推动”,同时中央层面密集发声,例如7月国务院召开“积极稳步推进超大特大城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提出“推动‘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尽快落地见效”,此后地方层面陆续推进,“平急两用”基础设施项目或成为稳增长的抓手之一。本文将梳理各地“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体量、领域、资金来源与代表性案例。

(一)一问:各地推进进度如何?

我们将各地推进“平急两用”基础设施的进度分为四类:

一是定调表态阶段,有8个地区样本:例如10月山东省发布《关于印发山东省城市更新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及要“积极稳步推进济南、青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研究阶段,有2个地区样本:例如8月南京市提出要“摸清存量及潜在增量资源,充分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深入研究、科学做好‘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工作。

三是讨论、印发方案阶段,有8个地区样本:例如11月,北京市平谷区印发《平谷区关于落实进一步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的行动方案(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部署推进“平急两用”建设相关工作。

四是落地阶段,有6个地区样本。例如11月,大连市宣布启动7个“平急两用”项目,总投资24.4亿元;10月武汉召开首批“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介会,共推介项目23个,其中6个项目现场授信签约;9月杭州市公布《“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第一批项目清单》,将于2024年开工建设。

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搜集的不完备、主观划分推进进度可能会带来偏差。

(二)二问:投资体量有多大?

据我们统计,共有4个地区公布了投资体量:1)大连,第一批重点项目开工中,共包含“平急两用”项目7个,总投资24.4亿元;2)武汉,首批“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介会上的23个项目总投资162.5亿元;3)杭州,《“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第一批项目清单》中87个项目,投资金额超400亿元;4)成都,天府国际空港综合保税区项目,总投资约52.5亿元。

假设:1)考虑到“平急两用”或大多集中在人口密集的超大特大城市,同时今年8月发改委等6部门也强调要“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因此,我们将投资估算的范围限定在超大特大城市;2)上述4个城市中,成都为单个项目,或难有代表性,因此我们以武汉、杭州、大连三个城市投资额类比外推。

估算步骤:1)对武汉、杭州、大连的“平急两用”投资简单取均值,为195.6亿元,假定该部分为“平急两用”项目投资总额;2)根据《求是》2021年第18期的文章,《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图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我国超大、特大城市有21个。将武汉、杭州、大连投资均值外推至21个特大超大城市,则预计21个特大超大城市“平急两用”项目总投资为4108195.6*21)亿元。

估算误差: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以武汉、杭州、大连均值外推至其他城市存在误差;二是将武汉、杭州、大连当前开工项目投资额假定为投资总额存在误差。

(三)三问:涵盖哪些领域?

据我们统计,共有13条提及项目建设领域,其中,出现频次较多的包括文旅、酒店民宿、公共卫生、城郊大仓物流、应急避灾等,分别对应文化旅游业、住宿业、医疗行业、仓储物流行业、水利环境与公共设施管理行业,该部分行业或更多受益于“平急两用”建设。

个例而言,据杭州网[1]报道,杭州《“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第一批项目清单》,中包含87个项目,投资金额超400亿元,其中:1)酒店民宿项目46个,总投资约193亿元;2)医疗卫生建设项目23个,打包改造项目8个,合计投资98.9亿元;3)城郊大仓项目7个,总投资82.2亿元;4)高速服务区3个,总投资37.5 亿元。

(四)四问:钱从哪来?

据我们统计,共4条提及资金来源,多为政策行+商业银行。具体而言:

1)10月沈阳市表态将“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加强与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对接,推动项目落地落实。”

2)10月武汉市首批“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介会中,涉及的金融主体为“6家银行”

3)9月杭州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第一批项目清单》的项目中,涉及的金融主体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浙江省分行、中国进出口银行浙江省分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浙江省分行、中国工商银行杭州分行等9家银行”。

4)9月成都产业集团天府综保区项目的支持单位为国家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

(五)五问:有哪些典型案例?

一是成都市新都区,将防疫基础设施转变为“平”时用途,例如将隔离点集装箱改造为公共驿站,将核酸采样舱改造为司机之家等,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肯定并在全国“平急两用”设施建设调研暨现场会分享经验。

二是北京市平谷区,提出“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的“吃、住、行、医、集中承载”五大应用场景,分别为:农副产品保供基地、综合物流枢纽、旅游居住设施、高速服务区、医疗体系,该类设施在平时可用于服务民生,特殊状态下可以快速转变为应急用途。

本文作者:华创宏观张瑜团队(执业证号:S0360518090001),本文来源:一瑜中的,原文标题:《【华创宏观·张瑜团队】 五问“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建设——每周经济观察第44期》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