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已经“涨过头”了吗?

高盛认为,美国又回到了FCI循环,即先紧缩,后放松,然后又回到紧缩的时期。而一旦金融状况再次收紧,美债的涨势将会戛然而止。

周四公布的美国上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超预期回升至23.1万,创将近三个月新高,上上周持续申请救济人数连升八周至187万,创将近两年来新高,劳动力市场又添降温迹象。

叠加10月CPI和PPI数据超预期放缓的利好,市场坐实对美联储已经结束加息周期的预期。首申数据公布后,美债收益率加速回落,基准10年期美债收益率盘中逼近周三所创的9月下旬以来低位。

与此同时,高盛的金融状况指数(Financial Conditions Index, FCI)——衡量金融环境紧张程度的指标——持续大跌,两周就跌掉8-10月份涨幅的一半。美国正在经历除危机以外的最大规模的金融状况宽松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金融状况与1月份相比持平,这意味着今年美联储加过的息、发表过的鹰派言论几乎全是无用之功,未来需要更多紧缩措施弥补。

高盛担心,这可能会刺激美联储重新收紧金融环境。一旦金融状况再次收紧,美债的涨势将会戛然而止。

而除了经济基本面上的因素之外,美国千疮百孔的财政状况也不支持美债进一步上涨,巴克莱认为,美国债台高筑,或推高美债收益率至少50个基点。

FCI循环来临:紧缩→放松→紧缩

高盛分析师Michael Cassell当地时间周五发表研报写道,这种程度的明显宽松表明,“美联储精心引导的2024年去通胀和经济增长低于潜在水平的前景面临一定风险”。

正如高盛担心的那样,美国通胀虽然正在持续放缓,但仍高于目标,美国消费者和经济增长显然能够承受更高的利率。

另一边,高盛GIR宏观策略师Vickie Chang在最新发布的研报中写道:

我认为我们又回到了FCI循环,即先紧缩,后放松,然后又回到紧缩的时期,这是因为以金融状况为目标来制定货币政策存在固有的困难。 

Chang指出,市场总会挑战FCI的边界,直到美联储插手或者其他因素将其推回紧张状态。高盛认为,市场对于未来降息太过乐观,本周FCI宽松的情况不太可能持续,尤其是在利率宽松方面。

美联储政策会议后,市场迅速行动消除了美联储的影响。即使在我们本周看到的涨势之前,进一步下降的收益率已经开始“走得太远”,因为市场明显地预计美联储会进行更多降息,这超过了我们根据各种情况计算的“加权路径”。

从美联储会议后到上周,FCI的宽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较高的股票和较紧的信用利差。

但本周则是较高的股票、较紧的利差,以及利率的宽松。所以现在感觉市场高度依赖于以下两点:

1)经济增长保持(如果有任何倾向,风险在于像周期股和违约互换中看到的那样向上倾斜);

2)比我们预测更多的大幅降息。

在某个时候,这种FCI宽松的两大支柱将自相矛盾,市场将不得不更多考虑美联储和更高收益率的问题。我认为这是需要防范的风险。

Chang得出的基本结论是,目前的宏观背景支持股市小幅上涨、利差收窄以及波动率降低,但并不能明确支持利率大幅下降、经济增长疲软(这意味着风险资产下降)。

高盛指出,债券和股票(价格)之间的相关性仍然接近高位,由于FCI循环仍然存在,一旦长期收益率、期限溢价出现下降,都可能会刺激美联储重新收紧金融状况。

美国债台高筑,或影响美债收益率至少50个基点

除了经济基本面上的因素之外,美国千疮百孔的财政状况也不支持美债进一步上涨。

巴克莱Anshul Pradhan和Marc Giannini利率策略师团队在周四发表的年度展望中表示:

当前的收益率水平没有充分反映不利的财政动态,这可能会对长期(美债)收益率产生50-75个基点的影响。

他们表示,长期利率纳入了美联储货币政策和期限溢价的预期路径,美国长期以来的高财政赤字,可能会通过影响这两者来提高长期利率的水平。

尽管如此,巴克莱仍预计,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10年期美债收益率将在2024年底降至4.25%,比当前水平低约20个基点,但比普遍预期高50个基点。

“财政担忧将成为债市(上涨)的阻力,”Pradhan在周四报告发布时与媒体的电话会议上表示。他说,如果不得不选择,他会出售而非购买10年期美债。

美国的财政赤字在今年9月份约为1.7万亿美元,虽然相比疫情期间的创纪录水平有所收窄,但持续高位的政府支出和多年来最高的基准利率,导致许多投资者质疑美债上涨的可持续性。

巴克莱估计,在2024财政年度,美国财政赤字将收窄至1.6万亿美元,之后在2025年又将扩大至1.8万亿美元。

巴克莱表示,投资者对赤字的担忧最终将通过两个渠道影响收益率:

一方面,较高的赤字与较低的储蓄率或较高的投资率相关,这两者都应该使长期中性利率提高多达50个基点;另一方面,债券供应的增长应该会推高期限溢价。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