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IPO急踩刹车?

造车“富二代”也碰壁。

作者 | 柴旭晨

高调IPO只差临门一脚的极氪,突然按下了“暂停键”。

11月30日,有多名接近极氪的人士指出,由于市场人气疲软估值预期不匹配,极氪决定暂缓IPO计划。极氪方面对此回应称,公司已向美国证监会公开递交招股书,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不过,从其11月25日更新的招股书来看,关键的发行区间和发行规模等数据,仍迟迟未能揭晓,侧面也反应出极氪对IPO定价的犹豫和迟疑。

事实上,其估值不及预期的端倪早已浮现。

早在8月底,极氪就着手与新加坡、香港、欧洲等部分投资机构接触,开始路演并收集投资人反馈。彼时极氪计划IPO募资10亿美元,并希望获得180亿美元估值(约合人民币1300亿元)。不过据当时业内投资人反馈,这一估值高于预期,极氪的报价或有下调空间。

但极氪仍在11月递交了招股书。不料当下海外投资人对新能源汽车产品及前景预测更保守,这导致极氪暂缓IPO。

市场人士认为,极氪的估值很难达到130亿美元,最终筹集的金额可能为5亿美元。

极氪方面对此未予置评。

一名操盘IPO项目的国际投行人士指出,有些车企看到市场窗口已经打开,会尝试进行IPO。但目前投资者对于2024年的资本市场预期仍偏保守,除非在技术上,比如说智能驾驶方面有独特优势,否则不愿给出过高估值。

另一名国际投行人士则对华尔街见闻透露,目前IPO市场还是比较冷淡,该行接到的明年上市的交易并不多。“主要是现阶段上市,投资者给出的估值较低”。

事实上,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快速迈过35%关口,对投资者而言,电动车行业的想象力已经大打折扣。当前的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公司的热情,也逐渐降温。在眼下市场情绪波动的氛围中,讲好“新势力最快IPO”的故事并不容易。

此前极氪CEO安聪慧为资本市场描绘的蓝图框架是销量、盈利和科技化,但这三方面的挑战都不小。

3月,安聪慧在吉利汽车业绩会上表示,极氪今年的销售目标是同比翻倍,达到14万辆。但距年终仅剩最后一个月,极氪仍有3.5万台的“进度条”没有走完。

在9月底的访谈中,极氪副总裁林金文曾对华尔街见闻坦言,目前团队压力确实很大,不过今年14万依然是核心目标,2025年冲击65万台的目标也没有放弃。

而“规模KPI”承压的同时,极氪也没能摆脱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据更新的招股书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极氪净亏损52.28 亿元,较同期的49.04亿元继续扩大。2021年据此的总亏损录得174亿元。作为吉利的子品牌,极氪的资金压力也传导至吉利汽车的财报中,使其整体业绩受到拖累。

此前,安聪慧曾表态称“极氪一定是除了特斯拉之外,最早、最快能赚钱的新能源车企”。但为了冲量,年底极氪主销车型001和极氪X开启大幅降价,在11月初广州车展发布的极氪新轿车007,价格也是首次下探到了20万元出头的低位。

由此来看,在销量的压力面前,极氪的盈利任务或许依旧任重道远。

此外,极氪选择以科技标签踏入美资市场。不过极氪目前在智驾、智舱等关键环节仍采用与供应商合作模式。其中在其自家的NZP智驾上,极氪现车型就使用着Mobileye提供的方案。

而这也让其估值承压。尤其是当华为将汽车BU核心资产分拆独立,向行业抛去橄榄枝开始搅动智能化浑水的当下,投资者的眼光进一步被推高。

立身于当下风云变幻、加速淘汰分化的新能源市场,极氪若想真正成为李书福心中的先锋军,在市值上“再造一个吉利”,它必须拿出真正受市场欢迎的爆款产品,将规模做上去。

激烈的竞争中,固守高端一隅,很难形成规模效应,盈利更是遥遥无期。因此安聪慧再次选择他最熟悉的轿车主场,出手力挽狂澜。11月17日,随着22.99万元起的极氪007推出,副总裁朱凌直言,极氪开始要转向进入最主流的市场。

此外,极氪也加快在科技感上“找补”。自研的智驾路线,终于将在极氪007上首次落地。副总裁姜军向华尔街见闻透露,明年极氪还有搭载大模型、决策引擎、视觉引擎的智舱上马。

只是,要成为“最快上市”新势力的极氪,前路仍充满艰难险阻。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