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巨头“卖空”被刷屏!网友:又一类量化策略要“收摊”了

郑孝杰
一分钟卖出近26亿元

量化圈遇到了龙年首宗“大事件”!

2月20日晚间,沪深交易所同时出手对量化巨头灵均投资的异常交易行为进行“处理”。

沪深交易所均称发现灵均在2月19日开盘1分钟内,名下多个账户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生产交易指令,短时间大量下单卖出股票,同期两个市场指数快速下跌。

深交所认为,灵均投资构成《深交所交易规则》规定的异常交易行为,决定对其账户采取阶段性限制交易措施,并启动对其的公开谴责纪律处分的程序。

上交所亦做类似表态。

这应当是业内首例沪深交所同步公开限制一家量化机构的交易权限,其对整个量化圈的后续发展和策略选择,或都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交易细节被披露

综合沪深交易所提供的交易细节,灵均被处分的主要交易行为如下,

深交所称,在交易监控中发现,2月19日9:30:00至9:30:42,宁波灵均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宁波灵均”)名下多个证券账户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生成交易指令、短时间内集中大量下单,卖出深市股票合计13.72亿元,

基于同期间深证成指快速下挫,影响了正常交易秩序,认定灵均构成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第6.2条第六项规定的异常交易行为。

深交所还提示,今年以来,宁波灵均名下证券账户已多次因异常交易行为被本所采取书面警示等监管措施,但其仍未改正,继续发生异常交易行为。

上交所则指出:2月19日在交易监控中发现,9:30:00至9:31:00,灵均投资管理的多个产品大量卖出沪市股票合计11.95亿元,期间上证指数短时快速下挫。期间深证成指快速下挫,影响了正常交易秩序。

或在交易中证1000相关策略?

这应该是,沪深交易所第一次公开确认发现,量化机构的抛售和指数下跌之间的因果关系,对相关机构后续的策略实施可能有重要影响。

另外,据上述公告数据,灵均投资在龙年A股第一个交易日的第一分钟连续竞价交易时段内,在沪深两市同时卖出股票,合计高达25.67亿元。

另外,一些熟悉两市指数的业内人士进一步指出,从灵均抛售沪深两市的金额比例来看,恰好和中证1000指数内的沪深成分股的市值比例接近。

同时考虑量化私募机构多发行有指数增强类的产品,不排除灵均是在交易中证1000相关的量化策略。

而2月19日,中证1000指数在第一分钟内成分股合计成交不足百亿,如果灵均投资实施的确实是1000相关策略,则其高达25.67亿的抛单,确实占比相当惊人。

灵均是百亿级量化私募

灵均投资成立于2014年,目前外部客户资产管理规模据超600亿元人民币。

灵均与九坤、幻方、明汯并称为量化圈当下的“新四大天王”,是业内一线机构。

灵均投资的创始人是蔡枚杰,亦是行业的风云人物。她早期曾在中金公司、浙商基金任职,熟稔市场业务。

蔡枚杰的搭档是马志宇,后者主导投资事务,早年曾在世坤投资(World Quant)任职。

年初已有“苗头”

值得注意的是,量化投资机构本身在开年以来收到的“考验”不小。这和前两年该种策略逆势上涨的趋势有所不同。

资事堂依据私募排排网的数据,梳理了管理规模超过200亿元的量化私募产品表现(下图)。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开年以来多数量化机构代表性产品的收益率多数在明显回撤。

其中兔年的倒数第二周(1月26日-2月2日),市场指数大幅下探,量化私募的产品无一例外下跌。

到了兔年最后一周(截至2月8日),量化大厂之间的收益差距突然拉开,随着指数被拉高,各家机构的收益率明显拉开,灵均投资、衍复投资、诚奇资产、宽德投资、世纪前沿的产品,纷纷录得正收益,最高在3个点左右。

相比而言,九坤投资、幻方量化、稳博投资、明汯投资等知名机构,均录得负收益。

渠道流传出一份灵均投资的复盘文档,亦提及同期市场表现:

“2024年2月5-2月8日,市场上大量资金避险式的扎堆进入到中证500/1000ETF成份股里,导致成份股内股票相对于成份股外股票出现了明显的上涨,伴随着市场波动的进一步加剧,更多管理人开始收紧风格敞口来贴近指数,这直接引起了中证2000及2000外股票的进一步流动性踩踏问题。”

量化策略需要“迭代”

量化策略在本世纪开始进入中国市场,逐步发扬光大成为行业重要族群。

其依托计算机系统和广泛分散交易,获取市场收益率的方式,能形成和主动多头机构不同的净值曲线,也已经在内地市场内找到庞大的客户群体。

同时,这类策略高速、大量的交易,也在改变内地市场生态。一方面,其为整个市场提供流动性,对市场发展有益。

另一方面,此类策略的交易规范边界、公平性和普通投资者如何共荣共生,亦是重大课题。

龙年之初的此次监管出手,或许是量化机构们反思自身投资策略,迭代进步的一个契机。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