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记者会|郑栅洁:设备更新将会是一个5万亿元以上的巨大市场

郑栅洁:一季度有望实现良好开局;今年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是奋力一跳能够实现的目标;发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是重大的政策举措。

3月6日下午3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商务部部长王文涛等就发展改革、财政预算、商务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是奋力一跳能够实现的目标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

今年我们国家把5%左右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兼顾当前和长远,需要和可能提出来的,是经过科学的论证,这一目标符合“十四五”规划的年度要求,与经济增长的潜力基本匹配,是一个积极向上,奋力一跳能够实现的目标。

各地发展更加积极。我们梳理了各地今年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有25个省份的经济发展预期增长目标高于去年的实际经济增速,相信这些预期目标都是各地基于自身现状和调研摸底,结合发展潜力和宏观微观形势作出的判断。

今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将进一步巩固和增强,不论从经济发展的长周期还是短周期来看,我们(经济发展)都有强有力的支撑。

我们的宏观经济政策会继续加强,在去年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系统性打出组合拳的基础上,我们今年又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这些增量政策。加上前期增发国债、减税降费等政策效益还在持续发挥作用,都将为经济平稳发展提供强大的宏观调控作用,就是要用我们工作的确定性和精确性应对可能的不确定性。

设备更新是一个年规模5万亿以上的巨大市场

郑栅洁表示: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的以旧换新,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一个重大部署,既能促进消费,拉动投资,也能增加先进的产能,提高生产的效率,还能促进节能降碳,减少安全隐患,可以说是既惠民又利企,一举多得,这是一个重大的利好。

第一,以设备为例,去年中国工业、农业等重点领域的设备投资规模已经达到了大概4.9万亿,随着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设备更新的需求会不断扩大,我们初步估算,是在5万亿以上的巨大市场。第二,从耐用消费品来看,去年底中国民用汽车的保有量已经达到3.36亿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主要品类的家电保有量超过了30亿台,所以汽车、家电更新换代也能创造万亿规模的市场空间。从设备也好,耐用消费品也好,巨大的市场空间都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大有可为。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最近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一个系统性的政策文件,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这个文件是《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行动方案》,党中央研究过,国务院也通过了行动方案。整个方案重点要实施四大行动:第一,实施设备更新。第二,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第三,回收循环利用。第四,标准的提升,也就是四大专项。其中,在设备更新行动方面,重点聚焦7大领域,包括工业、农业、建筑、教育、交通、文旅、医疗等领域的设备更新换代需求是巨大的。

一季度有望实现良好开局

郑栅洁表示:

今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宏观政策的调控力度,强化财税、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的统筹协调,综合施策形成合力,在强实体、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等方面持续地发力。我们今年有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这些增量政策,加上我们前期实施的增发国债、降息降准、减税降费效应,还在持续发挥作用,所以这些都将为经济平稳发展提供强大的宏观调控政策供给。

一季度有望实现良好开局,当然我们也知道,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还面临不少困难问题,例如,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还存在突出问题,部分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一些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部分领域风险隐患也还存在。客观说,不论哪个国家和地区在发展中都存在问题,对中国而言,这些问题都是前进中的问题,都可以在发展中解决。

发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是重大的政策举措,将重点支持五大方面

郑栅洁表示:

发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是重大的政策举措,扩大有效投资是我们重要的工作抓手。从今年开始,今后几年连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的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的建设,简称“两重”。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既利当前,又惠长远。有几个关键词,第一个是国债,第二个是超长期,第三个是特别,第四个是连续几年。也就是说既可以拉动当前的投资和消费,又能打下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超长期特别国债将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粮食能源、人口高质量发展,这些领域的潜在建设需求巨大,投入周期较长,现有资金渠道难以充分满足,亟需我们加大支持力度。

今年将扩大有收益的投资、有效益的投资,发挥政府投资带动的放大效应。去年增发的国债大部分在今年使用,政府投资规模比去年有明显增加。更好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发挥投贷联动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在专项债投向领域,扩大可用于项目资本金的范围,进一步放大专项债的带动效果。

我们将持续向民间资本推荐优质项目,用好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也就是说,我们正在全力帮助民间资本找项目

中国整体城镇化率也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郑栅洁表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0%提高至去年的66.16%。同时也要看到,这是全国的平均数,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还有很大潜力;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还有较大差距,中国整体城镇化率也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我们将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不断释放巨大内需潜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动力和支撑。

今年将有针对性地研究出台结构性的减税降费政策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

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是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党中央决定,2024年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的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这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审时度势、综合考量,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可以说积极的财政政策十分重要,这个政策实际上2008年以来一直都在实施。

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是今年财政政策的基调和特点。适度加力是统筹运用各项财政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促进高质量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财政支出强度总体扩大,今年赤字率按3%安排,赤字规模达到4.06万亿元,统筹各类财政资源,加大财政支出力度。二是政府债券规模明显增加,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新增发行超长期国债一共加起来达4.9万亿元,再加上去年发行的1万亿特别国债的大部分将在今年使用,这都是实打实的政府支出。三是今年将有针对性地研究推出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更好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分类推进融资平台改革转型,持续压减融资平台数量

蓝佛安表示:

财政部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强化源头治理,远近结合、堵疏并举、标本兼治,会同有关方面不断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加快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在高质量发展中逐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一是加强地方政府法定债务管理。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科学合理安排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统筹安排公益性项目债券,完善专项债券“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进一步推动一揽子化债方案落地见效。巩固前期化债工作成果,指导督促地方严格落实主体责任,通过安排财政资金、压减支出、盘活存量资产资源等方式逐步化解风险,在债务化解过程中找到新的发展路径。

三是严格违规违法举债问题监督问责。健全跨部门联合惩戒,严格落实地方政府举债终身问责制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对新增隐性债务和不实化债等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加大问责结果公开力度,发挥典型案例警示作用。

四是着力构建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完善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有序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分类推进融资平台改革转型,持续压减融资平台数量。

聚焦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蓝佛安表示:

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俗话说,精打细算,才能油盐不断。党政机关少花一分钱,民生事业就可以多安排一分钱。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不是不花钱,而是该花的花,该省的省,做到大钱大方,小钱小气,集中财力办大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过紧日子,财政部将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抓好过紧日子的执行,强化过紧日子的监督。

将持续从严从紧控制三公经费支出,严格执行会议餐饮、资产配置、政府采购等方面的规定。强化预算约束,推动精简各级不必要的节庆、论坛和展会等,及时收回使用财政结余闲置的资金,把更多真金白银用于发展的紧要处。

现在民生支出占据财政支出大头,提供公共服务和保障民生也是财政最基本的功能。可以说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近年来,财政部门持续提高资金安排,不断增强政策举措,受益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投入力度越来越大。下一步,财政部门将聚焦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动有针对性的政策,坚持兜底民生底线。

今年促消费两个重点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

今年促消费有两个重点:一个是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另一个是提升服务消费。

今年在扩内需方面,将推动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我国汽车家电家装市场综合体量大,潜在更新需求近年来进入集中释放期。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既是及时增强当前经济增长的动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有力举措,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策。但要强调的是,以旧换新是要建立在消费者自愿的基础上,总体思路还是坚持以市场为主,通过政策支持和引导,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

在扩大服务消费方面,我国的服务消费进入了一个快速的发展期,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实物商品消费相对应进入了一个平缓期。2013年-2023年期间,居民人均服务消费占比从39.7%提升到45.2%,提高了5.5%,未来一段时期,服务消费的空间和潜力巨大。

下一步,重点从三个方面推进服务消费工作。一是加强统筹,构建“1+N”工作体系。所谓“1”就是要统筹制定综合性文件,明确未来一段时期扩大服务消费的目标任务和重点举措。所谓“N”就是围绕若干不同领域,从行业促进、政策支持、要素保障、环境优化等方面出台“N”个政策文件和具体举措。二是扩大服务领域开放,丰富服务消费供给。推动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领域的市场准入,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持续扩大服务供给。三是搭建平台载体,创新服务消费场景。开展“服务消费季”“中华美食荟”等系列活动,促进商旅文体健等业态融合发展,更好满足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服务消费需求。

将从四方面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

王文涛表示:

今年的外贸还处于十分严峻的形势,一方面外需下滑的压力较大,另一方面可以看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今年前两个月,我们也看到一些外贸领域向好的迹象。总体来说,外贸发展所依托的我国的产业基础、要素禀赋,特别是创新能力在不断增强。对于巩固外贸基本盘,我们有信心、有底气。

针对这些困难和不确定性,我们在政策安排上提前准备,全力以赴,主要从金融服务、贸易促进、推进便利人员往来加大支持力度。从中长期来看,关键是要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我们将从四方面发力:一是扩展中间品贸易。二是促进跨境电商出口。三是提高贸易数字化水平。四是推进贸易绿色发展。其中促进跨境电商出口,将完善通关、税收、外汇等政策,加快构建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的供应链和生态圈。

以下为郑栅洁、蓝佛安、王文涛答记者问全文: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记者:

我的问题提给郑栅洁主任。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5%左右,而一些国际机构的预测则为4.5%左右。您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形势?支撑中国经济实现增长目标的主要动能有哪些?他们能否抵消拖累增长的负面因素?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郑栅洁:

谢谢您的提问。借这个机会,也感谢媒体的各位朋友对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关注和支持。中国经济受到各方高度关注,不同的国际机构从各自视角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今年将5%左右作为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综合平衡基础上兼顾当前和长远、需要和可能提出的,是经过科学论证的。这一目标符合“十四五”规划的年度要求,与经济增长的潜力基本匹配,是一个积极向上、奋力一跳能够实现的目标。

您关心今年的经济形势,形势形势,既要看“形”、又要看“势”,这里我从“形”和“势”两个角度谈一些看法。

一是看“形”,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完成,“稳”“进”“好”特征突出。可以从“三个新”来看。

第一个“新”是从总量指标看,经济恢复回升又有新成效。经济增长方面,去年前低中高后稳,全年增长5.2%,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就业方面,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国际收支方面,年末外汇储备规模为3.24万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103亿美元。

第二个“新”是从结构指标看,经济结构调整又有新进展。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9.9%,比制造业整体投资增幅高3.4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1.4%,比服务业整体投资增幅高1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8%,比经济增幅高0.6个百分点。

第三个“新”是从质量指标看,经济发展质量又有新提升。科技创新方面,研发经费投入3.3万亿元,强度达2.64%,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同时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新动能方面,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950万辆,增速超过35%;锂电池产量增长25%;光伏电池产量增长54%;“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20多万辆,增长77.6%,出口量稳居全球首位,带动新车出口数量跃居世界第一。生态环境方面,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改善。安全发展方面,经济安全保障有力,有效克服“烂场雨”、洪涝等灾害影响,通过扩大面积、提高单产,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39万亿斤,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稳步推进。

二是看“势”,2024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将进一步巩固和增强。不论是从经济发展的短周期还是长周期看,我们都有强有力的支撑,具体可以从4个方面来看。

第一,发展基础更为坚实。新发展格局正在加快形成。中国经济规模已超过126万亿元,我们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城乡区域等进一步协调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潜能。我们还将持续改善提升营商环境,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这既有利于进一步畅通国内大循环,也有利于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这既为国内投资者提供了很多的发展机会,也为有眼光的跨国企业、国际资本提供了巨量的商机。高质量发展正在全面推进。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高素质人力资源十分丰富,软硬件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创新能力快速提升,新动能迅速形成并加快壮大,经济抗冲击能力和韧性持续增强。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发展内生动力活力不断增强。这些都为短期巩固经济回升态势、长期发展向好进一步打牢打实了基础。

第二,宏观政策继续加力。在去年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系统打出“组合拳”的基础上,今年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大调控力度,强化财税、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统筹协调,综合施策形成合力,在强实体、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增量政策,加上前期实施的增发国债、降息降准、减税降费等政策效应持续发挥作用,这些都将为经济平稳发展提供强大的宏观调控政策供给。

第三,各地发展更加积极有为。春节前全国31个省区市都召开了“两会”,我们梳理了各地今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有25个省份的经济预期增长目标高于去年实际增速,有23个省份高于全国水平。全国上下聚焦高质量发展,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都在不断增强。

第四,向好因素不断累积。开年以来,中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实物量等先行指标较快增长,前2个月全国统调发电量同比增长11.7%,工业用电量增长9.7%。文化、旅游、餐饮等消费旺盛,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同比增长34.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9%。2月份,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预期活动指数为54.2%,非制造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7.7%,持续位于扩张区间。综合分析,一季度有望实现良好开局。

当然,我们也清醒看到,在实现预期目标过程中,还将会面临不少困难挑战,比如外部环境可能更趋复杂严峻、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部分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一些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部分领域还存在风险隐患。这些问题都是前进中的问题,都可以在发展中解决。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以及各类经营主体共同努力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有底气推动经济持续回升、长期向好,高质量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我的问题同样想提给发改委的郑栅洁主任。郑主任您好,我们知道,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我们要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所以我想请问郑主任,这个政策的出台主要是出于哪些因素考虑?另外,下一步政策将如何见效落地?今年在加大有效投资方面我们还有哪些重要举措,也想请您介绍一下。谢谢。

郑栅洁:

谢谢您的提问。你提出的问题这两天是个热点,大家都很关注。发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是重大政策举措,扩大有效投资是重要工作抓手。

我先介绍发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的相关情况。

从今年开始,今后几年连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战略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既利当前、又惠长远。也就是说,既可以拉动当前的投资和消费,又能打下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从出台背景看,这是应对国际环境深刻变化、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必然要求,也是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我们要集中力量、加大攻坚,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夯实根基。

第二,从主要投向看,按照问题导向、精准突破、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原则,聚焦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进程中的大事难事。初步考虑,将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粮食能源安全、人口高质量发展等领域建设。这些领域潜在建设需求巨大、投入周期长,现有资金渠道难以充分满足要求,亟需加大支持力度。

第三,从工作安排看,国家发改委正在会同有关方面,抓紧制定形成具体行动方案,按程序报批后启动实施。我们将运用改革办法和市场化举措,统筹好硬投资和软制度建设,一手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强化项目和资金监管,一手推动配套政策出台实施,强化政策的跟踪落实,高质量推动这项重大举措落地见效。

关于你提到的第二个问题,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举措,《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报告都有阐述,概括起来就是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关键点一个是“扩大”,一个是“有效益”。为此,我们将“提质”、“扩量”并举,突出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发挥好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除了刚才提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都比去年有所增加,去年增发国债大部分也在今年使用,政府投资规模较去年明显增加。我们将统筹用好各类资金,更好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与带动作用,比如,发挥投贷联动机制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又如,在专项债的投向领域上,扩大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范围,进一步放大专项债带动效果。

二是鼓励和支持扩大民间投资。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在50%以上,发挥好民间投资的作用很重要、也很关键。我们将指导地方实施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最大力度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和补短板项目建设。同时,持续向民间资本推介优质项目,用好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加强重点项目融资和要素保障。

三是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重点是做到“三个更加”。投资方向要更加精准,加大对补短板、强弱项和培育新动能的支持力度;要素配置要更加高效,让用地、用能等要素跟着好项目走;投资环境要更加便利,深入开展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重点领域突出问题整治,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以更大的市场空间、更低的投资成本支撑更有效益的投资。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

我的问题提给国家发展改革委郑主任。郑主任您好,我国对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作出部署,请问发改委将在哪些领域采取哪些举措来推动这项工作?谢谢。

郑栅洁:

谢谢您的提问。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高质量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部署,既能促进消费、拉动投资,也能增加先进产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促进节能降碳、减少安全隐患,既惠民、又利企,一举多得。这是一个重大利好。以设备为例,去年,中国工业、农业等重点领域设备投资规模约4.9万亿元,随着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设备更新需求会不断扩大,初步估算将是一个年规模5万亿以上的巨大市场。再看耐用消费品,去年底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3.36亿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主要品类家电保有量超过30亿台,汽车、家电更新换代也能创造万亿规模的市场空间。巨大市场空间带来巨大发展机遇,大有可为。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近期,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重点将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

第一,实施设备更新行动。重点将聚焦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7个领域,这些领域设备更新换代需求巨大。以工业为例,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很多设备保有量位居全球第一,去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已超过160万亿元,随着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对于先进设备的需求还在不断增长,我们将围绕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等方向,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同时,我们将结合推进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分类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支持交通运输设备和老旧农业机械更新,推动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更新升级,带动更多先进设备的生产和应用。

第二,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刚才讲到了,中国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保有量巨大,广大群众对于更高质量、更智能、更绿色、更具个性化的消费品需求也在日益增长,每年都有很大的更新需求。我们将开展汽车、家电、家居等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依法依规淘汰符合强制报废标准的老旧汽车,鼓励支持消费者以旧家电换购节能家电,大力支持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

第三,实施回收循环利用行动。废品是放错位置的资源。以钢铁为例,去年中国回收利用废钢铁约2.6亿吨,保障了20%以上的粗钢生产需要。我们要加强回收循环利用,这对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增强资源安全保障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建立健全回收利用体系,加强“换新+回收”等新模式发展,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

第四,实施标准提升行动。标准是一个行业发展、一个产品升级的重要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要用好标准这个“指挥棒”。我们将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统筹考虑企业承受能力和消费者接受程度,发挥节能降碳、环保、安全、循环利用等标准的牵引作用,该制订的制订,该修订的修订,推动更多中国产品设备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这项工作要打好政策组合拳。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大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支持力度,强化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和科技创新支撑,深入实施“四大行动”,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扎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谢谢。

凤凰卫视凤凰网凤凰秀记者:

我们关注的是城镇化,中国已经提前实现了“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的目标,可以说城镇化已经进入到了下半场。想问国家发改委的郑主任,您判断中国城镇化的潜力还有多大?下一步发改委将重点从哪些方面去继续推进城镇化?谢谢。

郑栅洁:

谢谢您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0%提高至去年的66.16%。同时也要看到,这是全国的平均数,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建设还有很大潜力;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还有较大差距,中国整体城镇化率也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我们将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不断释放巨大内需潜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动力和支撑。今年,我们有四方面重点工作要推进。

第一,突出以人为本,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目前仍有1.7亿进城农民工和随迁家属尚未在城镇落户,有序推进这部分人群市民化是城镇化的首要任务。我们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取消落户限制要求,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重点要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的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社会保险等问题,推动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些都是当前群众最关心、也是我们最关注的。

第二,突出两化共进,协同推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工业化程度较高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普遍比较高,但还有不少地区尚处在工业化进程中,通过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发展还有很大潜力。我们将聚焦城镇化率低且农村人口规模大的地区,依托各地产业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加快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同质低效产业园区整合升级,集中资源建设高水平专业化产业园区;加快补齐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有效提高县城综合承载能力。

第三,突出协调发展,培育打造现代化都市圈。都市圈是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将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市县共同发展为方向,加快培育一批现代化都市圈。加强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稳步推进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加快畅通未贯通公路和瓶颈路段;强化产业分工协作,推动超大特大城市部分产业向周边转移;推动都市圈内优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第四,突出补齐短板,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近年来城市洪涝、火灾等问题频发,城市安全韧性成为亟待补齐的短板。我们将聚焦人口规模密度大的中心城区和影响面广的关键领域,抓好城市“里子”工程等建设,重点是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城市洪涝治理,加快地下管网等工程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谢谢。

新华社记者:

我的问题提给蓝部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作出部署,请问2024年的财政政策有哪些新的特点?谢谢。

财政部部长 蓝佛安:

谢谢你的提问。借这个机会,感谢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国家账本”的关注。你提的这个问题,昨天上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有关部署安排。这两天,大家对积极的财政政策都比较关注。

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是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党中央决定,2024年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这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审时度势、综合考量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这样安排,既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又充分考虑了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既保持了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又适当加强了相机调控、精准调控,十分正确、非常必要。在此基础上,政府工作报告对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作出全面安排和部署,财政部门将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是今年财政政策的基调和特点,具体怎么理解呢?

适度加力,主要是统筹运用各类财政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落实税费优惠政策,促进高质量发展。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

第一,财政支出强度总体扩大。今年的赤字率按3%安排,继续保持较高水平,赤字规模达到4.06万亿元。同时,统筹各类财政资源,加大支出强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28.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超过1万亿元,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第二,政府债券规模明显增加。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新增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万亿元,这两项加起来达到4.9万亿元。此外,2023年四季度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大部分都在今年使用。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政府支出,能够带动和扩大社会有效投资,更好支持重点领域锻长板、补短板,激活经济发展动能,促进高质量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

第三,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在落实好去年延续和优化的税费优惠政策基础上,我们今年将有针对性地研究出台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更好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提质增效,主要是优化财政管理,加强政策协同,提升财政政策质效。

从财政管理来讲,就是要坚持内部挖潜,向管理要效能。落实落细过紧日子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严肃财经纪律,坚决防止财政资金“跑冒滴漏”。

从政策协同来看,就是要加强统筹协调,放大组合效应。统筹运用税费、专项资金、政府债券等政策工具,加强与货币、就业、产业等其他政策的协调配合,打好“组合拳”,避免“单打一”,推动政策同频共振。

总之,财政部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这个问题想提给蓝部长。我想问一下,这些年,每年都在讲“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到底成效如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进一步提出“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是不是意味着政府要捂紧钱包不花钱了?谢谢。

蓝佛安:

谢谢你的提问。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各级政府都要带头落实,勤俭办一切事业。俗话说,精打细算,才能油盐不断,党政机关少花一分钱,民生事业就可以多安排一分钱。当然,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不是捂紧钱包不花钱,而是该花的花,该省的省,做到“大钱大方、小钱小气”,集中财力办大事。

近年来,财政部门严格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总结起来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加大民生保障力度。202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预算,比疫情前的2019年下降了20%。同期,财政民生支出保持较快增长。2023年,各级财政用于教育等重点民生领域的支出,比2019年增长了25.5%。

二是合理安排中央部门支出,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在切实保障部门履职的基础上,中央部门带头过紧日子,2020年—2022年中央部门支出连续负增长,2023年也只略增了0.8%,把节约下来的钱用于支持地方保障民生、促进发展。2019—202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从7.44万亿元,增加到10.29万亿元,首次超过10万亿元,增长了38%。

三是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实施。比如,2018—2023年,全国财政科技支出从8327亿元,增长到10823亿元,增长了30%。2024年中央本级科技支出继续加力,增幅达到10%,更好支持科技自立自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进一步凸显了这不是一时之需,而是长久之计。财政部门将主要从三个方面抓好工作落实:

一是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崇尚简朴、厉行节约、力戒奢华,把勤俭办一切事业作为长期坚持的方针,切实贯彻到财政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

二是抓好过紧日子的执行。我们将持续从严从紧控制“三公”经费管理,严格执行会议差旅、资产配置、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制度规定,把过紧日子的要求落到实处。强化预算的约束,推动精简不必要的节庆、论坛和展会等,及时收回使用结余闲置的资金,把更多的“真金白银”用于发展的紧要处、民生的急需上。

三是强化过紧日子的监督。2023年,我们加大财会监督力度,严肃查处了使用财政资金搞“形象工程”等违规行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强化监督惩处,坚决杜绝讲排场、比阔气,坚决防止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谢谢。

湖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我的问题想提给蓝佛安部长。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民生关系千家万户。那么请问财政在保障民生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如何进一步加大对民生的支持?谢谢。

蓝佛安:

谢谢。你这个问题也是我一直关注和思考的问题。现在民生支出占据了财政支出的大头。提供公共服务和保障民生,是公共财政最基本的功能。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近年来,财政部门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持续提高资金安排的“民生含量”,不断增强政策举措的“民生温度”,努力让国家的财政账本变成百姓的“幸福清单”。

第一,受益范围不断扩大。经过持续多年的努力,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我们现在的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1亿人,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3亿人,有4400万人被纳入低保和特困救助范围,每年约1亿人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到国家资助,1.59亿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除学杂费并获得免费教科书。

第二,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生态环境等方面政策保障不断健全。比如,2019—2023年,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520元提高到640元,每年增加30元,各级财政累计拨付补助资金约3万亿元;今年财政补助标准还将再提高30元。

第三,投入力度越来越大。2019—2023年,全国教育支出增长18.5%,社保和就业支出增长35.8%,卫生健康支出增长34.4%。2024年,教育、社保和就业预算安排都将超过4万亿元。

下一步,财政部门将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扛在肩上,落实到财政各项工作当中,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聚焦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动有针对性地出台政策,坚决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把老百姓关心的事一件一件办好。谢谢。

新加坡海峡时报记者:

想请蓝部长来回复我的问题。去年年底我们注意到一些地方债务过高导致了基建停止的问题。想问一下今年将如何应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是否有具体的方案?谢谢。

蓝佛安:

谢谢你的提问。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事关发展与安全、事关民生福祉、事关财政可持续运行的重大问题,我们也非常关注。近年来,财政部会同有关方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防风险、推动财政可持续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健全完善地方政府法定债务管理,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2023年,按照党中央关于“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的决策部署,各有关部门、各级地方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更多更实举措,取得了积极成效。财政部在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空间内安排一定规模的再融资政府债券,支持地方特别是高风险地区化解隐性债务和清理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缓释到期债务集中偿还压力,降低利息支出负担。按照“省负总责,市县尽全力化债”的原则,各地立足自身努力,统筹各类资源,制定化债方案,逐项明确具体措施。经过各方面协同努力,地方债务风险得到整体缓解。地方政府法定债务本息兑付有效保障,隐性债务规模逐步下降;政府拖欠企业账款清偿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地方融资平台数量有所减少。总的看,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下一步,财政部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强化源头治理,远近结合、堵疏并举、标本兼治,会同有关方面不断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加快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在高质量发展中逐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一是加强地方政府法定债务管理。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科学合理安排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统筹安排公益性项目债券,完善专项债券“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进一步推动一揽子化债方案落地见效。巩固前期化债工作成果,指导督促地方严格落实主体责任,通过安排财政资金、压减支出、盘活存量资产资源等方式逐步化解风险,在债务化解过程中找到新的发展路径。

三是严格违规违法举债问题监督问责。健全跨部门联合惩戒,严格落实地方政府举债终身问责制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对新增隐性债务和不实化债等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加大问责结果公开力度,发挥典型案例警示作用。

四是着力构建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完善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有序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分类推进融资平台改革转型,持续压减融资平台数量。谢谢。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想要提问的是商务部的王文涛部长。您好,在2023年消费对于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82.5%,我想请问的是,在新的一年里,商务部对于扩大消费以及激发有潜能的消费,还将采取哪些措施?谢谢。

商务部部长 王文涛:

谢谢你的提问。正如你刚才问题当中提到的,消费去年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了82.5%,去年我国消费市场应该说总体稳步恢复,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47.1万亿元,同比增长7.2%。特别是今年春节,大家可能都关注到了,根据我们商务大数据监测,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8.5%,示范步行街的客流量、营业额同比增长32.9%和36.1%。春节正如很多老百姓说的,是红红火火过大年。大家还关注到了,春节期间,商务部会同5个部门开展了“全国网上年货节”活动,目的就是方便老百姓不仅在线下过年,在线上也能过年。一些国货潮品、服饰首饰受到了热捧,线上销售增长了两倍多。网上年货节已经连续举办了4年,已经成为年味特色浓厚、广受消费者喜爱的品牌活动。这也是我们今年要搞的一系列活动“消费促进年”的首场活动。接下来,我们将突出重点品类、节庆时令,指导各地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消费促进年”系列特色活动,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今年促消费,可能大家还会关注我们要做的两个重点工作,我在这里也介绍一下。一是推动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消费品以旧换新,再有一个就是提振服务消费。先谈谈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我国的汽车、家电、家装市场综合体量大,相当一部分产品使用年限较长,能耗排放较高,有的因为长期使用,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应该说,潜在更新需求进入了集中释放期。比如,在用国三以及以下排放标准的乘用车超过1600万辆,其中车龄15年以上的超过700万辆;平均每年约有2.7亿台家电按标准来说超过了安全使用年限。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既是增强当前经济增长动力、巩固回升向好的有力举措,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策。当然我这里要强调,以旧换新是要建立在消费者的自愿基础上。

对于这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四次会议上作出了重要部署,上周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工作方案,我们将认真抓好落实。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市场为主,通过政策支持和引导,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去旧更容易、换新更愿意”的有效机制。

第二个,再介绍一下扩大服务消费。近几年,我国的服务消费快速发展,2013年到2023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从39.7%提升到45.2%,提高了5.5个百分点。未来一段时期,服务消费的空间和潜力还很巨大。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重点从三个方面推进服务消费工作。一是加强统筹,构建“1+N”工作体系。所谓“1”就是要统筹制定综合性文件,明确未来一段时期扩大服务消费的目标任务和重点举措。所谓“N”就是围绕若干不同领域,从行业促进、政策支持、要素保障、环境优化等方面出台“N”个政策文件和具体举措。二是扩大服务领域开放,丰富服务消费供给。推动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领域的市场准入,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持续扩大服务供给。三是搭建平台载体,创新服务消费场景。开展“服务消费季”“中华美食荟”等系列活动,促进商旅文体健等业态融合发展,更好满足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服务消费需求。谢谢。

阿联酋阿拉比亚电视台记者:

我的问题提给王文涛部长。我想请问您对今年的外贸形势怎么看?稳外贸还有哪些政策?

王文涛:

谢谢你的提问,首先我回答怎么看。今年的外贸形势,我们看还是处于十分严峻的形势。一方面,多个国际组织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仍将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外需下滑压力还是很大。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实施了约3000项贸易限制措施,远高于2019年的1100项。WTO预测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速在3.3%,远低于往年历史平均值4.9%。地缘冲突、全球“超级大选年”等外溢因素,也会带来很多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困难的同时,也有看到一些好的迹象。今年前两个月,我们看到了很多积极向好的趋势,今年1—2月份进出口有望延续去年10月份以来的增长趋势。当然,我们也预判3月份,去年3月份的基数比较高,可能会有一些回落。总体我们看到这个趋势在向上走,往年春节前出现的进出口小高峰,今年一直延续到春节期间,一些中欧班列、远洋货轮、跨境电商和海外仓依然繁忙;不少企业出国参加展会、开拓市场,今天上午我看到有些企业到法兰克福参加世界灯具展的信息,展位还有很多客人,他们很有信心,说今年的订单还不错。家电、汽车等重点产品出口订单好于预期。但也有一些需求偏软,比如说手机、玩具、鞋靴等。去年“新三样”出口是增长30%,客观地说,按一般的经济规律讲,要在30%的基础上保持快速发展,恐怕难度较大,我们预判可能是稳步发展的态势。总体来看,外贸发展依托的产业基础、要素禀赋、创新能力在不断增强,我们的出口商品正在向价值链上游攀升,而且我们积极主动开放,进口市场机遇也在扩大,进出口都有很大潜力,外贸展现了较强的韧性。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我们是有信心、有底气的。

针对外贸面临的困难和不确定性,我们在政策上靠前发力,去年年底就作了预判,“人勤春来早”,我们是提前做足了准备,全力以赴稳外贸。主要从三个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一是金融服务方面,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保障,打出提前量。二是贸易促进方面,我们将继续办好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数贸会等这些展会,发布贸易促进信息和国别贸易指南,同时鼓励企业多参加境内外的各类展会。三是人员往来方面,近期大家可能也关注到了,中外航班往来在进一步恢复,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持续加以推进,推动便利商务人员签证申领,支持企业开展贸易促进和供采对接。

从中长期来看,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关键是要培育外贸新动能,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重点从四个方面发力:

一是拓展中间品贸易。我们将与有意愿的全球贸易伙伴,深化产供链合作,构建打造包容、有韧性、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供应链。

二是促进跨境电商出口。我们将完善通关、税收、外汇等政策,加快构建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的供应链和生态圈。

三是提高贸易数字化水平。我们将以粤港澳大湾区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上海自贸试验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为载体,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加快国际贸易单据数字化,在多双边领域凝聚合作共识,探索合作路径。

四是推进贸易绿色发展。这是未来的一个趋势,我们将支持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绿色低碳产品贸易。建设贸易绿色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帮助外贸企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提升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发展水平。谢谢。

总台CGTN记者:

我的问题想提给商务部的王部长。我们注意到,您不久前率团参加了世贸组织第13届部长级会议,请您介绍一下这次会议的主要成果以及它的影响。接下来,在推动世贸组织改革以及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方面,中方还会有哪些考虑?谢谢。

王文涛:

谢谢你对世贸组织工作的关注,我也愿意简单地介绍一下MC13的基本情况。2月26日至3月2日,世界贸易组织第13届部长级会议(MC13)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我率团参加。经过成员各方密集而艰苦地磋商,会议达成了“1+10”务实成果。"1"就是《阿布扎比部长宣言》,这次达成部长宣言来之不易。"10"包括投资便利化协定、争端解决机制部长决定、电子商务计划等。成员们普遍认为,这是多边主义的又一次重大胜利,提振了国际社会对多边贸易体制的信心。这里我想选取几个重要成果作个简单介绍。

比如说,刚刚提到的《促进发展的投资便利化协定》正式达成,它的意义可以用三个“第一”概括,它是全球第一个多边投资协定,第一个以发展为核心的协定,也是第一个由发展中成员引领的投资规则谈判,中国在其中发挥了关键引领作用。目前已有127个成员加入,超过世贸组织成员的3/4,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协定生效实施后,将有助于提高全球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改善国际投资环境,更好回应广大发展中成员吸引外资、发展经济的强烈诉求。

又比如,MC13成功实现了服务贸易国内规制谈判结果生效。这也是世贸组织成立以来达成的首个多边服务贸易协议。协议有72个参加方,覆盖超过全球90%的服务贸易。根据国际机构测算,协议生效将为全球企业参加国际服务贸易节省约1270亿美元成本。

再比如,争端解决机制被称为世贸组织“皇冠上的明珠”,众所周知,由于个别国家的阻挠,上诉机构已经瘫痪多年,争端解决机制步履维艰。本届会议通过了《争端解决机制改革部长决定》,各方均同意力争在今年年底之前恢复机制的正常运行。

世贸组织166个成员发展阶段不一样,利益诉求也不一样,差别较大,每个谈判的过程都是十分曲折艰难,每项成果的取得殊为不易。我们的团队经常是通宵达旦连轴转、车轮战,多边谈、同时谈。一个最直观的例子,MC13的日程安排原定是2月29日结束,因谈判碰到了困难,最终拖了两天,3月2日凌晨才宣布闭幕。中国一直高度重视世贸组织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去年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世贸组织是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是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舞台,要全面参与世贸组织改革和国际经贸规则调整,此次会议期间,中方代表团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积极促谈促合促成,光谈不行,还要联合几方促合,最后还要想办法促成,应该说中方发挥了关键的、建设性作用。这也是中方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落实三大全球倡议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关于世贸组织未来的工作,我们既要满怀行者必至的信心,也要保持循序渐进的耐心。160多个成员要形成一致确实很困难,所以我们要有信心,也要有耐心。作为世贸组织核心成员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方将同各方一道,把MC13的各项成果共识落到实处,维护发展中成员正当权益。同时,继续深入全面参与世贸组织改革,推动年内恢复争端解决机制正常运转,争取尽快达成全球首个高标准的数字贸易规则。推进贸易环境等议题磋商,推动世贸组织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发挥更大作用。我们还将继续旗帜鲜明地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团结各方共同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武器化、泛安全化,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谢谢。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