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债基”网红化

光述Lightell
往往意味着某种投资风格已经到了极致。

作者| 曹甜

编辑| 颜汐

在社交平台上,投资债券基金的年轻人有自己的一套“黑话”:千分之一的收益就是一个蛋,盈利就是收蛋,大跌就是碎蛋/破蛋,涨得好的基金叫“蛋王”……

这种“养基收蛋”的投资方式是:选择净值波动小、收益稳健的产品,通常为纯债基金,不追求高收益,只期待每天都能“收蛋”,这类基民也被称为“债基收蛋人”。

经历了赛道基金的巨大回撤、见识了明星基金经理陨落,基民被高波动的权益基金伤透了心。同时,他们又不满足存款、货币基金日益下滑的收益,于是,能提供稳定收益、波动又相对较小的固收类产品成为他们资产配置的首选。

基金公司和互联网销售渠道也为债券基金的爆发添了把火。尤其当下权益市场回报不佳,固收产品的营销恰逢其时,加上短债基金高流动性,包装成“货币+”、现金管理工具,辅以一路向上的净值,规模扩张轻而易举。

2022年底,债券型基金资产净值合计7.66万亿,在公募基金中占比为29.74%。如今,这一品种规模增至9.18亿元,占比达到33.37%。

债券基金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也不负众望,春节后,尤以中长期债基涨幅最为突出。Wind数据显示,以3月6日的高点计算,30年期国债ETF开年以来实现了8.68%的惊人涨幅,这个收益超越了大部分的股票基金。

债基的上涨带动了基民的理财热情。在理财社区中,关于“养基收蛋”的笔记里记录着他们跌宕起伏的心情,有踏空的愤慨,有上涨的开心,也有要不要入手的犹豫。

社交平台带来了投资理念的快速普及,但同质化的社群极易引发跟风效应。尤其对于不明真相的小白来说,抄作业、盲目入场很容易被套牢在山顶,这在上一轮基金牛市中已经屡见不鲜。

3月8日以来,债券基金出现调整,下跌突如其来,这让很多人意识到债基并非无风险,并成为很多人关于理财生涯中慌张的第一课。

年轻人“养基收蛋”

除了2022年四季度债市短暂的调整,本轮债牛已经走了将近三年。2021年至2023年间,中证全债指数指数上涨15.05%,沪30年国债指数更是上涨27.32%。

如果说这三年债券市场是火热,那么今年春节前后,债券市场可以用疯狂来形容。国债到期收益率持续下降,10年期国债、30年期国债双双突破历史点位。

2月28日,30年国债活跃券230023收益率盘中跌破了2.5%,创下近些年新低。不仅绝对收益水平已经是历史新低,与其他利率品种相比,如30Y-10Y国债利差、30Y-10Y地方债利差、30Y-MLF利差等都创出了历史新低。

3月6日早盘,10年期国债新上市活跃券240004.IB成交于2.2925%,意味着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正式突破2.3%的整数位关口。

到期收益率走低意味着债券价格上涨,反应在基金上就是上扬的收益曲线。自去年10月下旬探底后,中证全债指数就一路走高。截至3月19日,已累计上涨1.9%。

火热的行情下,财富焦虑的年轻人每天都在发帖询问:该买哪只基金、要不要割肉、能不能追高。

大学生小马把生活费放在债基里,行情好的时候,很容易就攒到一杯奶茶钱,看着每天平稳上升的曲线,她觉得自己运气很好。

“天天收单!天天收钱,12.26日买入的,到现在10天,年化收益算的话一年就是62.4%,怎么样家人们,我的运气不错吧。”

“又是下蛋的一天,准备年前最后一波调仓了,本想着分散降低风险,结果还是长城稳健最强,今天加仓了长城短债和北信瑞丰稳定收益债券,准备把易方达的货币基金拿出来,all in长城和东吴鼎泰,希望网红基可以稳住。”

小七是理财博主,在他发布调仓信息后,吸引大批粉丝跟随。投资者喜欢抄大v作业,如果哪只基金涨得慢,没跟上市场节奏,基民立刻“去弱留强”,换成进攻性更强的品种。

在互联网大厂打工人小丁分享自己的养基心得:“自从把基金转到债券后,感觉靠利息生活的日子越来越近了,17w昨天就赚了180,超开心。激动的我赶紧加仓,哈哈哈哈,期待今天的收益。”她持有的三只债基,表现最好的一只今年以来的收益已经到了4%。

但网络社群中的投资风向可以称得上某种反向指标,当所有人都在讨论这个话题时,恰恰是某种市场风格走向极致之时。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3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已经处于历史低位,进一步下降的空间极为有限,稍有风吹草动,形势就会逆转。

果然,3月8日债市大幅回调。到了3月12日,30年国债ETF单日大跌1.32%。从3月8日至3月13日,这四个交易日该基金累计调整2.34%,几乎跌去了货币基金一年的收益。

突如其来的下跌让投资者措手不及,有投资者发问:“这周连绿三天而且都是断崖式,债基到底怎么啦,战神泰信都绿了。”

他所说的泰信添鑫中短债C,去年全年收益为4.98%,业绩超出比较基准2.94%。得益于去年优异表现,投资者加冕这只基金为“蛋王”。最近一年,这只基金零回撤,直到3月14日跌了一个“蛋”。

债基的收益和风险

新债王杰弗里·冈拉克有句名言:在债券上你赚钱很慢,亏钱很快。买债券基金前,首先要认识它的收益和风险。

纯债基金的收益一般来自两个部分:持有债券的票息收入和债券价格变动带来的收益,即资本利得。债券的票息是固定的,在发行时就已经确定;只有在收益率不断下行,低于票面利率时,才能获得资本利得。

对于长久期债券来说,持有人一般不会从头拿到尾,而是会在交易市场上高买低卖,获取资本利得。

今年以来的这轮债牛行情,是由降准+降息+资产荒+市场风险偏好降低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动的,因此债基这一轮上涨主要源于资本利得的贡献。

市场利率是影响债券价格的重要因素,两者呈反向关系。市场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下降,导致债基资产价值减少,进而导致债基净值下跌。

为什么这轮下跌中,长债基金波动更大?

这里要介绍“久期”的概念。久期是指投资者收回债券本金和利息的平均时间,久期越短,收回本金和利息的期限就越短,不确定因素越少,资金面临的风险越小。在实际操作中,久期被用来衡量债券价格对利率变化敏感度。

长久期的债券对利率变动对短久期债券更为敏感。面对利率变动,长久期债券的涨跌幅比短久期的要更大。当然,面对利率下行时,也会涨得更多。

久期在数值上也等于市场利率变动一个单位所引起的债券价格变动,比如某债券的久期是7,这就意味着,如果市场利率下跌了0.1%,那么这只债券的价格就会上涨0.7%。

从理论上讲,久期越短,债券价格对利率变化越不敏感,受到的收益冲击也就越小,故在债市牛市期间,中长期纯债基金收益性相对占优,而短期纯债基金则在安全性和流动性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在选择债基时,投资者可以借鉴“看涨买短,看跌买长”的原则,意思是,如果预期市场利率上涨,买短债基金比较好,能规避风险;如果预期市场利率下跌,买长债基金比较好,能获取更多收益。

虽然目前市场利率已经处于低位,即使未来下行的预期很强,但谨慎起见,投资短债基金的安全性更优,因为一旦利率反转,长债基金收益会严重压缩。

除了利率风险外,信用风险是债券面临的另一项风险。

按照债券发行主体区分,可分为利率债和信用债,前者安全等级高,但收益偏低,主要指国债、地方政府债券、政策性金融债和央行票据;后者是指政府之外的主体发行的、约定了确定本息偿付现金流的债券,信用债风险大于利率债,但收益率较高。

对于债基来说,要想获得更高的收益,离不开在久期、信用、杠杆上做文章。比如网红债基东兴兴瑞,靠的就是重仓城投债+信用下沉+放大杠杆“三板斧”。

网红债基的宿命

当一种理财产品被网红化,往往意味着某种投资风格已经到了极致,这时,聪明的投资者或许应该开始考虑撤退,而不是进攻。

开年以来,关于债基的讨论热火朝天,基金经理普遍拉长久期,希望获得更高收益。中长期纯债基金如同2020年的赛道基金,一样的人声鼎沸,一样的风格切换。

2020年是基金网红化的元年,多位赛道型基金经理在声势浩大的宣传营销之下,获得了巨大的流量,成为了年轻基民们竞相追逐的对象。

作为数字原住民的一代,90后基民更喜欢在网络社群学习投资理念,他们把日益强烈的理财焦虑在社交媒体上进行投射。

而互联网销售平台、基金公司也捕捉到了这种趋势,并参与到这场造星运动中。打造明星基金经理变成一种最行之有效的基金销售路径。

后面的结果大家都心照不宣,当年的网红基金经理们,普遍经历了规模缩水、业绩坠落的阵痛,甚至有的人已经离开公募圈。

经过上轮权益基金的市场教育后,投资者风险偏好降至冰点,所以把目光转向债券基金,但如今对网红债基的追逐又难免重蹈赛道基金的覆辙。。

资管新规颁布以前,市场上有大把的高收益的刚兑资产,相形之下,债券基金既没有高收益,还不保本,因此并不受投资者待见。然而,随着无风险收益率持续下行的净值化时代来临,公募债基走到投资者面前。

了解了债基的风险和收益来源后就应该明白,好的债基应该有清晰的收益来源,如果过度追求阿尔法,只会适得其反——在不透明的信息披露之下,大概率隐藏着未知的风险,就像历史上曾经火过的网红基金,业绩归于平淡是侥幸,暴雷狼狈收尾才是大多数。

2022年的靠重仓信用债火起来的富荣中短债基金,靠重仓高票息债券,净值一路向上。但最终的结局是重仓的地产ABS暴雷,创下债基单日下跌12.07%的历史。

投资最怕盯着历史净值,线性外推未来的收益。未来,投资者要接受的一个事实是:随着标的资产的收益率下行,债券类产品的收益会逐渐下降,2023年,中长期纯债基金的平均收益为3.65%。但按照目前的收益率,未来一年纯债基金的收益将很难超越这个数字。

每一类产品都有它的风险收益特征,在资产组合中也有它最合适的位置。作为资产配置“压舱石”的纯债基金来说,理应先考虑安全再追求收益。毕竟,如果债基一旦踩雷,回本之路可就漫长多了。

END

光述Lightell

记录「大财富管理时代」的好公司和好故事,洞察行业变迁与未来趋势。

联系我们:Lightell@126.com

本文来源:光述Lightell,作者:曹甜,编辑:颜汐,原标题:《当“债基”网红化》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