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续失约于投资人之后,卢敏放交出了手中的“接力棒”。
3月26日,蒙牛乳业(2319.HK)披露2023年财报,全年实现营收986.2亿元,同比增长6.5%;实现净利48.9亿元,同比减少5.7%。
自2020年以来蒙牛再度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局。
分产品来看,蒙牛的核心产品液体奶产品贡献营收820.7亿元,同比增长4.9%,营收占比83.2%。
冰淇淋产品贡献营收60.3亿元,同比增长6.6%,增长主要来自于东南亚地区,营收占比6.1%。
奶粉产品则为其贡献营收38亿元,同比下滑1.6%,营收占比达到3.9%。
包括乳制品原辅料生产和经销贸易的收入则达到34.9亿元,同比下滑32.1%,占比2.3%。
由于2023年蒙牛将妙可蓝多(600882.SH)业绩并表,报告期内其奶酪产品营收同比增长229.8%至43.6亿元,占总营收的4.4%,其中40.49亿元为妙可蓝多贡献。
不过由于市场消费需求的疲软,妙可蓝多的处境也不太妙。此前其披露的2023年财报显示,全年营收、净利分别同比下滑16.16%和53.95%。
在业绩说明会上,蒙牛管理层坦言,其观察到去年奶酪消费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对多数中国消费者而言,奶酪并非必需品,但蒙牛仍将对奶酪产品的B2B业务进行扩张。
上述蒙牛管理层人士表示,在目前的管理团队的稳定运营下,并未感受到减值的压力。因此,蒙牛对奶酪业务的未来持乐观态度。
2023年,由于乳制品主要原材料原奶的产量过剩导致价格下滑,带动蒙牛毛利率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至37.2%。
但为此,蒙牛也计提了3亿元的原奶减值。
业绩说明会上,蒙牛管理层坦言,原奶过剩的情况在2024年还会继续,并且与2023年相比,过剩的程度会更大,可能还要计提减值。
但其同时表示,未来会将原奶包装成散装奶粉来解决,原奶价格下降(带来的收益)能抵消减值的损失。
与财报同时发布的还有一则人事调整公告:
卢敏放升任公司副董事长、卸任总裁并继续担任执行董事。原高级副总裁、常温事业部负责人高飞接任总裁,并担任执行董事。
2016年,卢敏放加入蒙牛担任总裁。为了追上老对手伊利,卢敏放曾在2017年喊出“三年双千亿”口号,意在2020年营收突破千亿关口,但至今未能实现,伊利股份(600887.SH)却早在2021年营收就超了千亿。
卢敏放掌舵蒙牛的八年间,曾尝试通过收购扩张规模进而“弯道超车”。
比如在2019年,蒙牛曾以溢价率50%、71亿的价格收购澳洲有机婴幼儿配方奶粉厂商贝拉米。
但有趣的是,同年蒙牛却卖掉了君乐宝。如今君乐宝已是本土前三的奶粉品牌,2021年营收达到201亿元,约等于五分之一个蒙牛,并已开启上市辅导。
有接近蒙牛人士对信风(ID:TradeWind01)回顾卢敏放任内的得失功过时认为,其“功”在于为蒙牛建立起企业现代治理和长期发展的框架;而相对没那么好的则是对收购来的业务,蒙牛没能打造出协同效应。另外对新品牌,比如低温奶“每日鲜语”的投入应更加坚决。
3月27日,蒙牛开盘跌超7%,盘中跌幅一度超10%,最终收跌9.92%于17.08港元/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