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鹏:过去3年A股走熊原因是它,现在极致分化“涝的涝死,旱的旱死”

投资作业本Pro
悲观没有意义

8月22日,荒原投资凌鹏在一场直播中分享了对红利投资的看法。


凌鹏,荒原投资创始人兼投资总监,2005年入行,有近20年从卖方到买方的从业经验,见证市场五轮牛熊。

投资作业本课代表整理了其分享的要点如下:

1、红利投资机会是十年磨一剑......

这是一个长期的产业层面的机会。这个机会是由于十年的供给侧改革导致供需平衡,极度的估值压缩,以及主流机构的长期不认同,这三者创造出来的巨大的预期差。

2、现在的A股是极致分化的。

如果比较历史上几个重要低点......现在的分化程度超过当年,低的非常低,高的非常高,就是“涝的涝死,旱的旱死”的状态。

3、为什么大家现在始终是“挂羊头卖狗肉”呢?

很多人认为A股估值低,所以我们应该买A股。

但是从最终的投资行为来说,又是去拥抱那些高估值,或者只是从喜马拉雅山下来一截的股票和行业。

4、过去三年的熊市,不是因为中国经济,不是因为房地产,不是因为疫情,也不是因为俄乌冲突或美国特朗普的事件。

过去三年股票市场走熊的原因是高估值泡沫破灭了,而低估值,大家始终不愿意长情地去拥抱。

在这种情况下,高的在往下掉,低的慢慢崛起。所以整体市场的中枢在不断下降,这是过去三年熊市的根本原因。

5、全世界重大的资本市场,没有一个市场的公募基金配置像A股那么偏离(公募基金的配置比重和市场的权重偏离非常大)。

6、不是说要大家去拥抱这些传统行业。我只是希望你能够正视它们,不要那么大的歧视或偏见。

你会发现这些股票有价值,主流机构的资金只要稍微过去一点,这些股票一旦上涨,整个指数上涨保卫3000点甚至6000点,都不是什么特别过分的事

此前文章中,凌鹏已指出,为何红利投资是十年磨一剑的行情。本次直播中,他进一步对A股市场复盘,并分享了具体的红利投资策略。

以下是投资作业本课代表(微信ID:touzizuoyeben)整理的精华内容,分享给大家:

红利投资十年磨一剑,行情才刚刚开始

主持人:红利投资究竟能还能红多久呢?

凌鹏:“少年的投资机会”是A股投资者非常喜欢的一种模式,就是投资成长股,投资于少年。

这些股票在05年到07年是少年,但到了2011年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回调,有了长达十年的调整期。最近这两年,这些行业陆续以各种形式回归,比如煤炭、工程机械、航运、银行等。这些我称之为中年。经过十几年,它们已经到了中年。

从产业的投资角度理解这个行业,会发现几点:

第一点,现在它们的基本面比较稳固。因为它们从2011年到2020年,经历了长达十年的调整。

所以我说,红利投资机会是十年磨一剑。另一方面,从估值角度看,它们的估值水平非常低。

无论是从绝对估值,还是与国际同行的比较,或者相对估值角度看,都是处在近20年的低位。

第三点,从主流投资人群角度看,还存在很大的预期差。

现在的主流投资机构,熟悉的投资流程和方法,基本上还是针对成长股,针对少年的。

所以对于这些中年归来的传统行业,他们不太知道如何评估。

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思考问题,会发现它的可持续性要比大家理解的主题投资长久得多。所以我们主要是从这个角度思考问题的。

股息排列来选红利股?股息特征会越来越低,产业特征会越来越强

主持人:您提到这些传统行业算是中年归来,但大部分投资者还没有清晰的认知去投资这个中年归来的传统行业。有人认为选择红利股就是把低估值、高股息的股票拉一下,哪个排前面就买哪个。您认为这个逻辑对吗?如果不对,您用什么逻辑去投资这些中年归来的传统行业呢?

凌鹏:我觉得从这些角度理解行业,可能比直接用股息率排序投资要好得多。而且,我认为这个行情还没有到尾声,还是刚刚起步的阶段。随着时间推移,行业和产业的属性和特征会越来越强烈,而所谓的股息特征会变得越来越低。

很多时候你会发现,有些行业的股息率甚至比我们看到的其他行业更低,但股价依然会上涨。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可能是更好的投资和理解方式。

我认为这是一个长期的产业层面的机会。这个机会是由于十年的供给侧改革导致供需平衡,极度的估值压缩,以及主流机构的长期不认同,这三者创造出来的巨大的预期差。

A股港股红利股哪个更优?

主持人:我们想问一下,港股估值低,股息率相对较高。那么港股与A股的红利股哪个更具投资价值呢?

凌鹏:似乎从价值投资角度看,应该去买港股,而不应该买A股。这个观点我认为一半对一半错。

所谓对,就是说从价值投资者角度,我是公司的股东,拿了股权不打算卖。从这个角度看,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同样东西,港股卖得比A股便宜30%,这个观点肯定是正确的。

但是从资管角度,比如我是私募,需要每半年每年客户考核。这个观点不一定正确。

我研究过历史上的AH股价差,同样是A股,普遍比H股贵。但一旦板块行情来,你会发现AH价差不是缩小,而是扩大。

比如过去三五年,煤炭、电信、三桶油、五大行都有行情。你会发现当行情走过程中,H股价差在拉大,不在缩小。

所以从资管角度,从兑现股价角度看,A股上涨幅度要比H股大。即便H股比A股便宜,也是如此。

我们需要思考和关注的是,价值投资或者挖掘价值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很多人没有理解这个问题。实际上,要真正谈价值,本质上市场要有常驻资金。

也就是说,资金的时间要比较长,这种情况下才能谈价值。

香港市场与A股市场很大的区别是,A股市场始终有资金存在,不会系统性离开中国。但香港不是这样,香港本质上是离岸市场,很多资金来无影去无踪,今天在这里,明天可能撤离。它更多是接近游资的性质。

A股极致分化远超历史低点,“涝的涝死,旱的旱死”

主持人:那么我们回到A股市场,您认为A股市场中还有哪些板块被低估呢?

凌鹏:现在A股整体估值水平,我们说的是PE或者PB,比那些最低点都要低。所以A股整体来说是一个比较低的位置,这一点大家没有疑义。

但现在的问题是分化非常厉害,有很多股票,比如小票,小票就是微盘股指数,或者叫中证2000,或者国证2000,这些股票估值水平不低。

到现在为止还有四十几倍或50倍以上的市盈率。还有一些比如茅宁,茅指数和宁组合。还有一些AI股票,现在的估值水平也不能算低。

包括医药、半导体这些行业,估值水平从绝对角度讲不低。相对只是因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处在牛市中,所以大家觉得它们的估值水平是比较低的。也就是说,现在的A股是极致分化的。

如果比较历史上几个重要低点,比如2005年6月的998,2008年10月的1664,2012年底的1949,2016年初熔断的2638,2019年初的2440,现在的分化程度超过当年,低的非常低,高的非常高,就是“涝的涝死,旱的旱死”的状态。

银行、钢铁、建筑板块被低估

所以现在跟我说A股市场上还有哪些板块被低估,这个我觉得是一目了然的。

比如银行,到今天为止,虽然一直在上涨,但估值只有0.6倍。

0.6倍是什么概念?基本上我们认为这个行业在未来是不断的价值损伤,价值毁灭才有可能,今天是给出一个净资产打4折或者6折的情况。

还有比如钢铁、建筑这些行业,估值水平都非常低。正是由于这些行业权重板块估值非常低,导致整体A股的估值水平比较低。所以这个是一目了然的。

过去3年A股走熊的根本原因是它,打破困境要改变思维定势

为什么大家现在始终是“挂羊头卖狗肉”呢?什么叫“挂羊头卖狗肉”?很多人认为A股估值低,所以我们应该买A股。

从大类资产配置角度来讲,我们也应该买A股。但是从最终的投资行为来说,又是去拥抱那些高估值,或者只是从喜马拉雅山下来一截的股票和行业。所以这造成了A股的困境。如果要打破困境,需要从思维上改变定势。

主持人:是的,您提到主流资金还是喜欢高估值,但即将破灭的板块,但其实我们应该把重心放在低估值高分红上。您提到这种分化是A股不涨的核心原因吗?

凌鹏:我认为这是A股过去三年熊市的根本原因。这个观点不是我今天才这么看的。

过去两三年我们一直在讲这个观点,甚至在2022年年底,2023年年初的年度投资策略报告,题目就叫做破局之道。

我说A股现在已经陷入了一种困境,这个困境是什么呢?整体估值水平不高,大家希望在市场上有所作为,但很多板块估值水平不低。高估值的板块,比如以茅宁为代表,后来是一些小票,小票在今年年初开始崩盘。

这些股票处在泡沫崩盘状态。一旦泡沫破灭,跌的时候跌到一地鸡毛,很惨。什么力量都拉不回来。只有等到出清跌透,事情才能结束。

所以从2021年开始,市场进入了茅宁泡沫破灭过程。高估值股票一直在下跌,低估值股票一直在上涨。

低估值传统行业从2021年开始到今天一直在上涨,有绝对收益。而茅宁或高估值行业从2021年开始一直在下跌。到今天为止,大家心理上始终没有办法扭转过来。

最主要的证据是我们看主流投资机构,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基金,每个季度公布的前10、20、30、50大重仓股。从那个时候到今天,重仓股结构没有根本性变化,始终在茅宁,以及后面的AI股票上,估值水平没有系统性下降。这导致过去三年成为熊市的根本原因。

所以过去三年的熊市,不是因为中国经济,不是因为房地产,不是因为疫情,也不是因为俄乌冲突或美国特朗普的事件。这些事件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没有那么大

过去三年股票市场走熊的原因是高估值泡沫破灭了,而低估值,大家始终不愿意长情地去拥抱。在这种情况下,高的在往下掉,低的慢慢崛起。所以整体市场的中枢在不断下降,这是过去三年熊市的根本原因。

还有一点,大部分人,包括主流投资机构、私募、基民、散户投资者,还是喜欢在高估值股票里买股票。而我们过去三年在低估值里掘金的人非常少。所以在他们眼中,过去三年是惨烈的熊市。而在我们眼中,过去三年并没有那么惨。大家如果有兴趣看我的净值,就能看出来。这是过去三年格局的最重要原因。

A股3000点甚至6000点不是梦,只要主流资金稍微正眼看下它

主持人:如果主流资金开始拥抱低估值板块,您认为A股迎来6000点的时间会不会很快呢?

凌鹏:我觉得这其实并不是梦想,年初跟投资人讲这个话题时,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现在大家觉得3000点都是奢望。但关键是,现在估值水平很低。

历史上,我们曾经保卫过五十多次的3000点。每一次3000点保卫战我都是亲身经历的。第一次3000点保卫战发生在2008年6月。当时3000点沪深300,它的PB是3.65倍。今天3000点,它的PB只有1.2倍,便宜了三分之二。

所以不能说每一次3000点都是一样的。20年前一根油条卖五块钱,可能比较贵。但今天如果油条还是卖五块钱,已经变得非常便宜了。

还有一点,A股到今天为止有一大批估值非常低的股票,这些股票估值低得离谱。比如哪怕今天大盘已经涨成这个样子,没有一家银行的估值超过0.7倍。正常情况下,它还有10%的ROE,一倍估值并不是奢望。

很多股票都处在这种状态。如果这些股票真正受到重视,不要说去拥抱它,只是正常地看待它。

比如再讲一个数据,全世界的主流市场没有像A股这样偏离这么大的

因为全世界的主流市场,被动投资和ETF非常盛行。在被动投资和ETF非常盛行时,公募基金(国外叫共同基金)的配置和市场的基准比较吻合。

但在A股市场,这一点非常不吻合。A股现在主流机构——公募基金的配置比重和市场的权重偏离非常大。比如银行,市场权重占到13%-14%,但主流机构的配置不到3%。

煤炭、证券也是这样。大家主要把头寸偏离在消费品、消费电子、医药上。这些行业已经超配了二十多年,大家已经习惯了。

即便在过去十年甚至二十年,大家觉得习以为常的现象,放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异常值。全世界重大的资本市场,没有一个市场的共同基金配置像A股那么偏离。

所以我觉得不是说要大家去拥抱这些传统行业。我只是希望你能够正视它们,不要那么大的歧视或偏见。你会发现这些股票有价值,主流机构的资金只要稍微过去一点,这些股票一旦上涨,整个指数上涨保卫3000点甚至6000点,都不是什么特别过分的事。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测算,假设A股在明年甚至后年2026年达到6000点,突破2007年的6124。当时的市盈率只有20倍,现在只有12倍。到6000点只有20倍,因为中间还有盈利去消化。现在全世界的股票市场中,20倍的指数不算特别稀罕的东西,美股都比我们20倍要贵,更不用说印度或其他市场。

还有一点,如果2027年、2026年某个时间点我们真的突破6000点,那中国股票市场经历了20年时间才创了一个新高,因为上次新高是2007年。这是20年的时间,一代人的时间。

20年中国的名义GDP从20万亿到140万亿,翻了六倍。这个过程中估值大幅度消化,指数花了20年时间,我那时还是少年,现在是中年,这有什么不可思议的。

所以大家太过悲观、担忧,其实没有价值的。A股现在最大的好处是有一批股票处在严重低估状态。只要这些股票被挖掘,股指很容易上去,不是那么困难。

20年前,维持3000点很困难,因为那时利润不支持。但今天,要维持3000点,甚至到5000点、6000点,这有什么不可思议的呢?所以我觉得6000点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状态。

我们也期待看到6000点的到来,但是在投资过程中,难免有一些黑天鹅事件。您曾提到黑天鹅不可避免,但很多风险其实可以避免。死于黑天鹅是一种无奈,但因少谋而亡是能力的问题。

真正的牛市熊市不会因黑天鹅而打断

主持人:不管是疫情,还是今年以来的市场,黑天鹅事件似乎变成了一种常态。能否分享一下如何预防黑天鹅呢?

凌鹏:我觉得黑天鹅是不可预防的。黑天鹅是你事先无法察觉,但事后看上去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所以不要做这方面的努力,不可能避免。

真正的牛市熊市,它不会因为黑天鹅事件被打断。决定市场牛市熊市还是在于风险收益

比如07年10月,股市已经很贵,即便有再大的利好,它也会下跌。反过来讲,当跌到1664时,大家知道1664是出现在4万亿投资之前。我当时在申万研究所,1664发生在08年10月17号,4万亿投资从传闻到实施是在11月以后,但股票市场从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上涨。

所以不要太多关注黑天鹅。黑天鹅不可预防,如果要预防黑天鹅就是杞人忧天。相当于走路时担心天会掉下来,那你没法走路。但你要好好走路,就不能横穿马路。横穿马路做多了,那就不是黑天鹅的问题了,那是必然会被撞。

我们不能预防黑天鹅,但脑子里要有一个风险平衡的意识。

主持人:经历了黑天鹅,经历了牛市熊市,经历过这20年的投研探索,您觉得投资的难点到底在哪里呢?

凌鹏:这个问题非常好,我认为投资的难点体现在两个地方。第一,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论,本身就不容易。我入行后,真正系统性地把A股理解透,花了将近十几二十年的时间。

这个过程中有很多误导性的说辞,流行性的谬误不断引导你。但你需要不断思考,不断总结,才能形成认识论,这已经很困难了。但这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当你形成了正确认识后,做到知行合一是非常困难的。

最近半年多时间,我们也在外面路演,接触了很多投资人。这些投资人除了听我们路演,还有很多基金经理也给他们路演。

我们发现一个问题,比如说主观多头,大部分人讲的话是一样的。包括主持人做了很多采访,也有感觉。大部分基金经理讲的话差不多。几乎90%的主观多头基金经理都号称自己是价值投资者。

没有人说一上来就是投机的,几乎所有人都说自己买的是低估的股票。几乎所有人都说,我们应该在别人贪婪,这个话我相信大家应该都听的很清楚。

为什么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主观多头的表现如此惨淡?几乎在过去三年内能够存活的主观多头非常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最核心的原因是很难做到知行合一。

我不太管资金的行为,还不如分析行业

主持人:我们的工作人员从后台抽取了一些提问来向林总提问。首先一个问题是,您怎么看待资金面的偏好?险资作为增量资金大幅买入银行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凌鹏:我基本上不太管资金的行为。为什么不太管资金的行为呢?这里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资金的行为不管你跟踪得多紧密,本质上它是易变的。基本面或者说行业的基本面不太容易变。例如,我刚才提到的红利的投资机会,是通过十年的供给改革和调整,最终形成了一种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不太容易改变。

但是资金的行为,不管你跟踪得多么紧密,即便所有人都把自己的行为统计给你,它还是易变的。这是第一点,资金的易变性决定了很难根据它来做投资决策。投资决策要基于不变的东西,这点很重要。

第二点是,即使你把资金的行为跟踪完整了,也不知道市场会怎么走,这是很多人的误解。很多人认为资本市场的行情是由买卖的投资者决定的。所以只要弄清楚这些投资者的行为和资金流动,就能预测资产的未来变化。

很多人是这么理解的,我当年也是这么理解的。我当年在申万的时候就是这么理解的。

当时我有一个天真的想法,我们有很大的客户优势,没有人可以像我们这样接触到市场上这么多基金经理和投资人。而且那个时候还没有微信,所以不能通过微信或朋友圈搞资金调查,只能一家一户去问。因此,我们似乎占有了很大的优势。

 可是我后来发现频繁拜访客户并没有帮助我们更多地理解市场。即使搞清楚所有投资者的行为,也不知道股票市场会怎么走,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过去三年多的时间,我们接触到的最大样本是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和灵活配置型基金。股票型公募基金现在有4296支,可能数据还在增加。

我们看到的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的四千多家基金,每个季度的持仓数据是公开的,这是客观数据。

虽然这些数据不是市场上的全部,但也是市场上的主流。我们跟踪这些主流数据发现,过去三年多他们喜欢买某些股票,但这些行为并没有阻止股票的大跌。他们没有买入红利、煤炭、银行,但这并没有阻止这些板块的大涨。

所以我认为,与其分析资金,不如分析行业本质是否高估或低估。如果认为它高估,即便全世界都说它好,它也会跌。如果认为它低估,即使全世界都说它不好,它也能涨。

这是资本市场的魅力所在。所以我认为资本市场本质上是客观的。

很多人没有看出资本市场背后的运行逻辑,认为资本市场的运行是被一群人操纵的,只要知道这群人怎么走,就能预测资本市场。

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所有人都是芸芸众生,资本市场有其客观规律。只要搞清楚资本市场的客观规律,即价值规律,就能理解市场的运行。

主持人:除了银行,您看好哪个红利细分行业?

凌鹏:我觉得这是阶段性的。比如在2021年年初,我们并不是冲着红利投资去的,但因为大家都这么说,我们也只能顺着说。在2021年年初,我们开始觉得这种机会出现,当时梳理了很多投资机会。有些行业由于时过境迁被淘汰了。

比如说线下零售百货由于互联网的发展没有竞争优势,不能再归来。在03年到05年,很多商贸零售百货也曾涨得很凶,但当年的盛况已不再。

但是有很多行业,比如银行、工程机械、煤炭、航运等以某种形式归来。所以我们不断筛选和轮换这些行业。


亲历A股5轮牛熊,凌鹏对过去20年A股行业作了复盘,识别以下二维码学习


来源:投资作业本Pro 作者王丽

更多大佬观点请关注↓↓↓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