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出口退税的宏观意义

天风证券宋雪涛
天风证券认为,降低出口退税一方面将税率转嫁给了外国消费者,把税收留在国内,有利于缓和当前的财税压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出清过剩产能,改善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和利润率。

2024年11月5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决定取消铝材、铜材以及部分油脂产品退税,同时将部分成品油、光伏、电池、部分非金属矿物制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9%。

出口退税,简单来说就是将商品在国内缴纳的间接税退还给出口企业。

这种做法既符合国际惯例(法国、德国、韩国都规定本国出口商品为零税率),也不构成贸易补贴(1994年《关税贸易总协定》和WTO《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均有规定)。

中国自1985年开始实行出口退税,几经调整后,目前免征出口货物消费税,增值税也完全退还(部分规定商品除外)。

2015年后,出口退税(包括出口货物退增值税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出口退税)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

出口退税稳定外贸和就业(2023年出口占中国GDP的19%,外贸带动就业人数1.8亿人)的同时,本质是用本国财政补贴了海外的消费者以获得更多出口份额。

2023年中国出口退税规模为1.7万亿,占全年增值税和财税收入的24.7%和9.5%,除部分“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排放、资源性)商品外,大部分出口商品为零税率。

目前国内工业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3%,而平均出口退税率为7.2%(按照退税规模占出口金额比重估算),这意味着一些外贸企业甚至可能亏损经营以获得出口退税和地方给予的额外补贴,也容易产生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和利润承压。

在中国制造的模仿追赶期,价格低廉是出口的主要优势,所以出口退税起到了提高价格竞争力的重要作用。

但随着中国出口商品的技术竞争力不断提高,是否需要继续用大规模的国内财政补贴外国消费者以维持出口竞争力,逐渐成为一个问题。

2023年中国有51%的商品占全球出口份额比重超过30%,有16.5%的商品占全球出口份额比重超过50%,有9.1%的商品占全球出口份额比重超过80%。

一些中国出口商品和海外竞品相比,既存在巨大的成本优势,也存在一定的技术优势。比如电池,占电动汽车制造成本的40-50%,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2023年9月的数据,中国的电池组均价为127美元/kWh,欧洲比中国高出33%。

适度降低这些具有较强竞争力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主要是将税率转嫁给了外国消费者,并不会削弱本国的出口竞争力。

以2021年中国取消钢材出口退税为例,虽然在取消后钢材出口数量一度明显下滑,但是2022年后中国钢材出口就展现出了强劲的复苏势头,出口量迅速回升,中国钢材占全球出口份额从2021年的12%上升到2023年的14.5%。

可见,取消出口退税并没有造成中国钢铁出口的长期竞争力下滑,由此可以推广到其他比钢材更有技术竞争力和成本优势的中国商品上。

同时,将税负转嫁给外国消费者,把税收留在国内,有利于缓和当前的财税压力。

今年1-10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4981亿元,同比下降1.3%,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5462亿元,同比下降19%。

另一方面,取消或降低出口退税,也有利于推动出清低效率企业的过剩产能,改变依赖出口退税的低效竞争格局,改善高效率企业、核心技术企业、龙头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和利润率。

我们在《谨慎辨析产能过剩》中指出,造成结构性的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是地方补贴。

2024年8月1日公布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明确禁止相关单位给予特定经营者选择性、差异化的财政奖励或者补贴。

此次降低光伏、电池的出口退税率,也和这些行业受地方补贴因素的影响,存在不少盈利能力较差的企业有关。

今年工信部也发布了《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和《锂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等文件,加快过剩产能出清。

总而言之,降低出口退税,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步。

于效率,是经济转型和出口竞争力提高的结果。

于公平,转移出口税负给外国消费者,增加国内财政收入,减轻收支压力。

于市场,加快推动过剩产能出清,修复优秀出口企业的利润率。

这与三中全会提出的提高效率、降低风险、注重公平、统一大市场、重塑地方激励机制的改革大方向,不谋而合。

本文作者:宋雪涛 S1110517090003,来源:雪涛宏观笔记,原文标题:《调整出口退税的宏观意义》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