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便利操作加速推进,累计操作规模已达5550亿元,备选机构扩容至40家。
1月2日周四,中国央行发布公告称,启动了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并于2025年1月2日完成招标。
公告显示,本次互换便利(SFISF)操作金额为550亿元,采用费率招标方式,20家机构参与投标,最高投标费率30bp,最低投标费率10bp,中标费率为10bp。
第二次互换便利启动,新增备选机构相继披露
随着第二次互换便利启动,公开信息显示,方正证券、国联证券、东吴证券和红塔证券已分别宣布获准参与互换便利。
12月31日,证监会公告称,同央行开展了证券、基金公司互换便利首次操作,操作金额500亿元,20家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参与投标。
公告还表示,证监会商中国人民银行在首批20家参与机构基础上,根据分类评价、合规风控等条件增选了20家参与机构,形成40家备选机构池。据《金融时报》此前报道,第二次操作的新增备选机构包括多家证券、基金公司及5家头部保险机构。
此次“官宣”的包括方正证券在内的4家券商机构,正属于这20家新增的参选机构。
据上证报今日报道,参与互换便利的40家机构均为行业头部机构或资本实力较强的公司,总资产规模占比接近行业的70%。不少行业机构表示,扩大证券基金公司参与范围,有利于支持更多合规风控有效、有参与意向和投资能力的非银机构参与互换便利工具,有助于行业机构通过差异化、市场化投放,促进发挥稳定市场的功能。
此前,为支持资本市场健康稳健发展,在9月24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央行行长潘功胜宣布拟创设“互换便利”,使其成为我国首个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10月10日,首期互换便利业务正式落地,央行表示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以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为抵押,从人民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等级流动性资产,操作规模为5000亿元,视情可进一步扩大操作规模。
10月18日,央行公告表示,获准参与互换便利操作的证券、基金公司有20家,首批申请额度已超2000亿元。据券商中国,监管披露合计有20家机构参与开展第一次互换便利操作,以券商为主,合计有17家券商和3家头部公募基金。
17家券商名单为: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申万宏源、广发证券、财通证券、光大证券、中泰证券、浙商证券、国信证券、东方证券、银河证券、招商证券、东方财富证券、中信建投、兴业证券。3家公募基金为: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和嘉实基金。
多项互换便利政策“红利”同步落地
据上证报,伴随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启动,有多项政策红利一并落地:
一是质押品范围进一步扩大。允许参与机构提交持有的限售股、港股通项下持有股票等,大幅提升可用质押品范围,有利于机构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二是互换便利费率下降。1月2日,央行公布中标费率,由首次的20bp降至10bp,进一步降低了机构成本。
三是所涉证券质押登记费减半收取。1月2日,中国结算发布通知称,决定对在中国结算办理的所有涉及互换便利的证券质押登记费实施减半收取的优惠措施。其中,港股通证券质押登记费以所质押股数(份额)为基础收取。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业内人士评论称:
“中国结算此次推出的优惠措施,直接减轻了参与机构的成本压力,有助于吸引更多机构参与,并提高现有参与者的业务规模,扩大了互换便利业务覆盖面和灵活性,为市场带来更多持续性‘活水’。”
民生证券表示,互换便利是在汇金买入大量ETF的背景下成立的,考虑到外汇、债券市场的管理工具已经逐步完善,唯独缺乏股票市场相关管理工具,可以推断,股票市场快速上涨并不是该工具的政策目标,避免市场流动性不足、维护股市平稳、健康发展才是其角色所在。央视新闻此前援引业内人士观点称,随着这项货币政策工具落地,将为资本市场提供数千亿级的增量资金。
华创证券认为,互换便利工具的创设本质上是为了提高股票流动性、为权益市场提供增量资金,预计操作规模扩容上限或挂钩央行持仓,而当前央行持仓国债规模或大于2.2万亿,从期限角度看,当前3年以下短券规模占比较高,规模或在1.6万亿左右,或为主要用于借出的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