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引发了对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高盛在最新研究报告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中国股市AI投资框架。
2月17日,高盛分析师Kinger Lau等在报告中表示,DeepSeek-R1的出现,以及其它最近推出的具有全球竞争力和成本效益的中国人工智能模型,改变了中国科技的叙事,提升了投资者对人工智能增长和经济利益的乐观预期。
高盛估计,广泛采用AI将在未来十年内每年提升中国企业每股收益(EPS)2.5%。改善的增长前景和可能的信心提升或许可以将中国股市的公允价值提高15-20%,并可能吸引超过2000亿美元的投资组合流入。
高盛将MSCI中国/沪深300的目标价提高到85和4700,意味着12个月的潜在上涨空间分别为16%和19%。
尽管AI对中国增长轨迹具有巨大潜力,但高盛认为仍需要强有力的政策刺激来解决宏观经济挑战并推动可持续的股市收益。
高盛还构建了一个包含6个主题板块的中国AI股票投资框架,包括半导体、基础设施、数据与云计算、软件与应用、收入增长型和生产力提升型等板块。
对于DeepSeek在中国AI生态系统中的投资机会,高盛指出,按市场划分,离岸股票相对于A股在AI主题上有更高的敞口,这与前者在过去一个月的表现优于后者是一致的。
高盛认为,在主要基准指数中,恒生科技、中证1000、创业板和科创50相对更具科技/AI特色。主题上,高盛目前更看好数据与云和软件与应用。
中国AI投资框架
高盛引入了一个系统框架,以帮助投资者理解中国股市AI生态系统中的动态:
首先,高盛将总市值14万亿美元的中国股票划分为AI科技和非科技两大类;
其次,在AI科技领域,将6万亿美元的市值,根据它们在科技供应链中的行业分类和业务性质,进一步细分为半导体(包括软件设计)、基础设施(硬件、数据存储、冷却系统)、数据与云(例如互联网平台公司)和软件与应用(自动驾驶、生物技术、人形机器人、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等);
第三,在非科技领域,将7万亿美元的市值划分为:1)收入增强者,由于它们在未来的增长投资(即资本支出和研发)相对较高,可能会增加增量收入;2)生产力提升者,鉴于它们的劳动密集型成本结构,可能会通过技术提高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最后,高盛将各种子行业和主题群体按照它们对英伟达和META的相对价格敏感度进行排序,从而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行业和AI代理在科技世界两大主导趋势——资本支出和应用——中的交易程度,并协助投资者在生态系统中获得合理的敞口,因为动态正在发生变化。
基于上述框架,高盛发现:
受美国AI周期部分影响,中国科技基础设施和半导体在过去两年中表现突出,这得益于全球计算能力建设和升级方面的大量资本支出。两者目前的交易价格都高于中期周期估值,表明AI乐观情绪以及中国科技自力更生的主题似乎已经相当定价;
随着基础技术的新资本支出在中国和美国都以更温和的速度增长,DeepSeek可能会加速AI在中国的采用,并将投资者的关注点从半导体和基础设施转移到数据与云以及软件与应用上,后者目前的交易价格低于中期范围,且相对利润增长潜力更好;
在美国和中国的科技周期中,收入增强者和生产力提升者到目前为止都落后了,这可能反映了AI可能带来的成本与收益权衡以及社会经济考虑(例如劳动力减少和通缩)的不确定性。投资者将继续关注基本面和政策因素,以接近这些潜在的后期AI受益者,直到这些好处得到更好的量化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