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不买账!“英伟达亲儿子”IPO“发崩了”

市场对于CoreWeaveIPO不买账原因在于CoreWeave客户高度集中的风险,其与英伟达和微软深度绑定,让投资者信心不足,同时对公司可持续性商业模式感到忧虑。

从野心勃勃到向市场妥协,“英伟达亲儿子”CoreWeave IPO规模大幅缩水。

据媒体报道,周四美国收盘后CoreWeave确定其IPO发行价格为40美元/股,预计融资规模将缩减至约15亿美元。这与该公司最初的40亿美元目标相去甚远,甚至比上周路演时宣布的27亿美元还要低。

这一连串的缩减表明,市场对CoreWeave的兴趣并不如预期强烈,投资者认为CoreWeave存在客户高度集中的风险,其与英伟达和微软深度绑定,也让投资者信心不足,同时对公司可持续性商业模式感到忧虑

CoreWeave与英伟达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且相互依赖。英伟达不仅是CoreWeave的唯一GPU供应商,还是持有5.97%股份的股东以及第二大客户。这种深度交织的关系让人质疑:为何英伟达需要付费使用自己生产的GPU?一名匿名分析师指出:

英伟达占CoreWeave收入的15%,而后者又借了数十亿美元购买英伟达的GPU。为什么英伟达需要付钱给别人来使用自己的GPU?这看起来像是一种策略,旨在为英伟达在大型云服务商之外创造GPU的竞争张力,从而获得定价杠杆。

作为CoreWeave的孵化者,此次英伟达将作为锚定投资者加入此次IPO。据媒体报道,英伟达的支持还将包括2.5亿美元的新订单,这很可能是对2023年4月已同意购买的3.2亿美元服务器时间的额外投资。

投资者信心不足,可持续性商业模式遭质疑

据媒体调查,在被问及"CoreWeave财务中最不具吸引力的方面是什么"时,超过一半受访者指出"客户集中度"(主要是指微软和英伟达)是最大问题

华尔街见闻今日也曾报道,CoreWeave或许就是AI泡沫中的“金丝雀”。CoreWeave近年来频频被市场传言卷入一个由微软、英伟达与OpenAI构成的“收入回转结构”(revenue roundtripping)之中,引发了投资者不信任,同时对公司真实收入结构和可持续性的更多质疑。

一位投资者特别指出:

CoreWeave的最大客户微软正公开告诉投资者,它不再需要CoreWeave,将从现在开始建设自己的数据中心,如果这真的只是为微软提供'溢出'容量,那么这是一个难以投资的模型。

另一位投资者提出了更深层次的担忧:

我不喜欢间接投资OpenAI,因为那感觉就像是在押注Sam Altman的融资能力,先是微软,现在是软银,然后是...沙特阿拉伯?风险曲线越来越远。

此外,90%的受访者认为CoreWeave没有可持续的竞争护城河。

多位受访投资者直言不讳地表示:"他们的护城河就是优先获得GPU的渠道——仅此而已","资本关系是壁垒,但这不会长久","短期内他们拥有市场需要的容量,但长期来看则不然。任何人都可以购买GPU,将它们组成集群,然后将容量出售给更大的玩家"。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