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下行周期,新乳业靠低温奶扛住压力

负债率大降

乳企下行周期,深耕低温奶的新乳业(002946.SZ)贡献了优于行业的市场表现。

2024年营业收入106.65亿元,整体营收下滑2.93%的同时,乳制品板块仍实现0.83%的增长。

行业整体收缩之下,这颇为不易。

过去一年,乳制品全渠道销售额同比下滑2.7%。

蒙牛(2319.HK)全年液奶板块营收降幅超10%,伊利(600887.SH)前三季度液奶收入降幅也高达12%。

受益于低温奶占比提升及原奶成本下行,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5.38亿元,同比增加24.8%。

至2024年,新乳业已连续五年实现净利润双位数增长。

伴随上游产能逐步去化,行业预计奶价将于2025年内迎来拐点。

成本红利减退,新乳业在竞争愈发激烈的低温奶市场,将面临更大挑战。

低温奶竞赛

新乳业董事长席刚曾提出,在乳品的存量市场中,能够找到的增长机会几乎只有替代性选择和结构性机会。

低温鲜奶是近年市面上为数不多的机会品种。

渗透率由2020年的23%升至2024年的41%,接近60%的一线城市家庭每周要购买2次以上鲜奶。

过半营收来自低温产品的新乳业,抓住了细分赛道扩容带来的发展机遇。

2024年,新乳业低温鲜奶、低温特色酸奶实现中高个位数增长,替代了利润相对微薄的常温奶。

常规而言,低温奶毛利率能达到40%左右。

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推动新乳业整体毛利率提升至28.36%,较比四年前增长3.8个百分点。

然而低温奶尚未出现绝对龙头,几乎所有的头部都在加速,品牌间竞争焦灼。

2023年到2024年上半年,低温奶市占率头两位品牌为君乐宝悦鲜活与伊利,但份额相差最大时不超过4%。

2024年下半年,光明(600594.SH)追上伊利成为市占率第二的品牌,到四季度市场份额提升至10%。

蒙牛旗下高端低温奶品牌“每日鲜语”在营销端发力,年初冠名了多个话题度较高的线上线下节目,拿下细分市场份额第一。

盒马、奥乐齐等新零售渠道推出自有鲜奶品牌,在中低价位段“抄底”。

价格战阴影笼罩,新乳业中高端产品或面临压力。

2024年,新乳业促销费多花了1个亿,中高端产品“24小时”系列收入增幅却由去年同期的40%放缓至15%。

成本红与黑

跌跌不休的奶价,同样是新乳业高毛利背后难以忽视的因素。

2021年8月至今,原奶价格下行周期已持续三年以上,累计跌幅接近30%。

需求紧缩、原奶严重过剩的背景下,不少自营大规模牧场的乳企因大包粉喷粉、生物资产减值而蒙受亏损。

相比存栏量超十万头的三元(600429.SH)、光明、认养一头牛们,仅有五万头奶牛的新乳业采购自由度更高,在奶价下行期或享受更多的成本优势。

乳业周期反转节点似乎正在临近。

伴随上游牧场去产能的推进,行业预判奶价或在2025年三季度企稳。

市场担忧奶价回升拖累新乳业的毛利。

但华创证券分析师欧阳予认为,奶价下行周期市场竞争明显加剧,同期不少上市中小乳企毛利率甚至下滑,不应过度放大成本下行的贡献。

在欧阳予看来,新乳业低温竞争力突出、订奶入户等核心渠道调整成效渐显,收入结构优化将持续推动毛利率提升。

今年一季度,新乳业仍处于业绩上升状态。

收入同比增长0.42%至26.25亿元,净利润增长48.46%至1.33亿元,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29.5%。

从并购到内生

受限于销售半径和供应链效率,低温奶销售半径一般在500公里。

长久以来,低温奶市场都由地方性区域乳企主导。

光明、三元都曾尝试推行全国化,但收效甚微,主力市场仍局限在上海、北京两大一线城市。

从西南地区走出的新乳业,通过外延并购的方式实现了全国化扩张。

成立至今,新乳业历经三轮并购期,除主品牌外运营15个子品牌,并掌控四川华西、昆明雪兰、杭州双峰、河北天香、宁夏夏进等多家地方性乳企。

上市前三年,新乳业用于收购的资金合计超过33亿元。

期间营收一路上升,2022年突破百亿。

对新乳业而言,并购模式能最大程度发挥各子品牌在基地市场的知名度、供应链优势,以较快速度实现版图扩张。

但这也使其背上重资产、高负债的包袱,以71%的资本负债率居A股乳业榜首。

新乳业的并购不乏亏损收场的案例。

2021年,新乳业斥资约2.3亿元收购“一只酸奶牛”运营方重庆新牛瀚虹实业有限公司(简称“重庆瀚虹”)60%股权,押注现制酸奶市场。

“一只酸奶牛”并未满足业绩预期,三年承诺期内累计亏损近千万。

2023年底,新乳业以1.49亿卖出重庆瀚虹45%股权,较比收购时折价15%,并计提商誉减值1.7亿元。

公司曾因未能及时进行减值计提导致信披违规,被证监会警告。

“一只酸奶牛”出表后,公司账面仍有10亿元商誉。

市场环境的变化致使经营不确定性增加,这促使新乳业放缓激进并购策略,转而关注“内生增长”。

2023年公司提出“新五年战略”,目标规模复合年均双位数增长、净利润翻倍,同时负债率降低10个百分点。

2023年、2024年,新乳业连续两年压降有息负债6亿元。

到2025年一季度,新乳业资产负债率降至62%左右,已接近公司的规划目标。

新乳业表示,将侧重存量公司经营质量的提升,同时也会关注并购的机会。

管理层称:“在没有并购的情况下,公司资本开支的主要用途为技术改进、设备更新、生物资产的资本性投入等,规模相对稳定。”

就低温奶现阶段的市场渗透率看,新乳业的全国性布局仍有短板。

在乳制品行业分析师宋亮看来,现阶段华东、华南的二三线城市低温奶市场增速显著,甚至优于一线城市。“这些城市群体对于高端低温牛奶产品的接受度相对更高,消费力更强。”

2024年,新乳业除华东区销售增长1.5%外,西南、华北、西北等地区营收均同比下滑。

“兵家必争”的华南市场,一直是新乳业未补齐的短板,始终未单独披露收入。

如何继续通过已有的品牌实现“内生增长”,将会是未来一阶段的主要课题。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