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生物:Q1营收大增59.17%至5.26亿元,净亏损收窄至2.54亿元

公告小助手

营收爆发式增长但研发重压依旧,荣昌生物Q1净亏损收窄至2.54亿元

要点摘要:

  • 业绩亮点:Q1营收5.26亿元,同比大增59.17%,主要得益于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销量显著提升

  • 亏损收窄:净亏损2.54亿元,较去年同期3.49亿元亏损有所改善;每股亏损0.46元,优于去年同期的0.65元

  • 研发投入:Q1研发费用3.29亿元,虽占营收比例下降至62.53%,但绝对金额仍维持高位

  • 现金状况: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88亿元,较去年同期明显改善,主要因销售回款增加

  • 资产负债:截至Q1末,总资产53.07亿元,资产负债率上升至66.62%,短期借款11.31亿元

  • 关注重点:商业化进展、研发管线进度、费用控制以及资金状况将是未来关键观察点


营收实现跨越式增长,但高研发投入持续侵蚀盈利能力

荣昌生物(688331)公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延续了业务快速扩张的态势,但在亏损规模虽有收窄的同时,依然面临着沉重的研发支出压力和融资负担。

收入方面,荣昌生物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2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9.17%。据财报披露,此番增长主要归功于其两款核心产品——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的销量明显增加。这表明公司的商业化战略正在取得实质性进展,产品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

然而,成本结构依然不容乐观。虽然营收攀升,但荣昌生物一季度销售费用达到2.51亿元,同比增长33.7%,占营收比例仍高达47.7%。这反映出生物医药企业在商业化初期必须持续投入大量营销资源以扩大市场份额的行业现实。

研发支出维持高位,战略重心未变

研发投入方面,荣昌生物一季度研发费用为3.29亿元,与上年同期3.31亿元相比略有下降(-0.69%),但绝对金额仍处于行业高位。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从去年同期的100.23%下降至62.53%,下降幅度达37.70个百分点,这主要得益于营收的大幅增长而非研发投入的实质性减少。

这一数据表明,荣昌生物仍将研发创新置于公司战略的核心位置,继续在管线拓展和临床研究方面保持高强度投入。对于生物创新药企业而言,这种"重研发"策略虽然短期内会持续侵蚀财务表现,但可能会在中长期为公司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和产品储备。

亏损持续但幅度收窄,现金流状况改善

尽管营收增长迅猛,荣昌生物在2025年Q1仍亏损2.54亿元,但较去年同期的3.49亿元亏损有所收窄。每股亏损从去年同期的0.65元改善至0.46元。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8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4.26亿元有显著改善,主要归因于销售回款增加。这一指标的改善表明公司营收质量提升,资金回笼周期有所缩短。

资金压力依然存在,负债结构值得关注

截至2025年3月底,荣昌生物总资产53.07亿元,较2024年底的54.99亿元下降3.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17.71亿元,较年初下降10.81%。

负债方面,短期借款11.31亿元,较年初增加约4.76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5.00亿元,长期借款10.63亿元。公司整体资产负债率升至66.62%,财务杠杆处于较高水平。

这一资金结构对于仍处于亏损阶段的生物医药企业来说面临一定的挑战,偿债压力和利息负担可能会对公司未来的研发投入和业务扩张构成制约。尤其是在当前宏观融资环境下,公司如何平衡业务发展和财务稳健将是管理层面临的关键挑战。

未来展望:业绩爬坡期中的机遇与挑战

展望未来,荣昌生物正处于典型的生物医药企业商业化爬坡期,营收增长强劲但仍需大量研发和商业化投入。投资者需重点关注几个关键因素:

  1. 核心产品市场扩张进度: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的销售增长速度和市场渗透率

  2. 研发管线进展:在研产品的临床进展和潜在获批时间表

  3. 费用结构优化:管理层控制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增长的能力

  4. 资金状况:融资计划、债务结构调整以及现金消耗速率

随着产品商业化进程的深入推进,荣昌生物有望实现营收的持续增长,但其能否在资本市场寒冬中找到平衡研发投入与财务可持续性的路径,将决定公司能否顺利度过这一关键发展阶段。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