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订单增速放缓至28个月最低,成本上升,但服务业销售价格下行,服务业界乐观度下滑至历史次低点。
5月6日周二,标普全球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4月财新服务业PMI 50.7,前值 51.9。目前指数已连续28个月保持在 50.0 临界值上方,显示中国服务业活动持续扩张,但当月增速放缓,在去年9月后为最低。
此前4月财新制造业PMI降至50.4,为三个月来最低。月内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产出皆增速放缓,综合产出指数从 3 月份的51.8降至51.1,显示生产经营活动的增速放缓至 3 个月低点。新业务量整体也放缓了扩张步伐,增速为 7 个月来最弱,当中新接出口业务量重陷收缩。
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表示:
服务业供求扩张减速。服务市场条件有所改善,但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改善幅度有限。服务业经营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连续第28个月高于荣枯线,不过前者环比大幅下降,后者更是录得这28个月中的最低值。国外游客旅游观光仍是服务业出口亮点,服务业新出口订单指数略高于荣枯线。
服务业就业继续维持低迷。服务业就业指数连续第二个月也是过去五个月中第四次落于收缩区间,服务业企业出于始缩成本考虑减少用工。就业的持续下降也增加了积始工作量,积始工作指数2025年以来首次高于荣枯线。服务业价格倒挂。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也有上浮,企业投入品价格连续第二个月上升。
市场需求不振,服务业企业仍通过降价促销应对市场竞争,服务业收费价格指数连续第三个月录得荣枯线下。服务业市场乐观情绪降至低点。服务业企业对于关税的影响较为忧虑,整体情绪虽维持乐观,但经营预期指数降至历史第二低点,仅高于新冠疫情爆发的 2020年2月。
新接业务量增速放缓,企业乐观度下滑
2025年第二季初,中国服务业扩张步伐减弱,原因主要在于新接业务量增速放缓,后者受最近关税动态影响,仅有轻微增长。企业乐观度下滑至2020 年2月后的最低点,用工数量继续下降。另外,尽管4月份成本涨幅加剧,但出于对销售前景的忧虑,服务业企业继续下调销售价格。
服务业活动扩张放缓,折射新业务的趋势。据反映,4 月份关税屡变,货贸受扰,给部分服务业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导致新接业务总量的增速降至28个月来最低点。新增出口业务量仅有轻微增长,部分企业反映外需改善,主要是得益于旅游业增长。
由于担心贸易政策变化会带来负面冲击,4 月份服务业界信心度走低,企业乐观度降至该项调查数据的历史次低点(始于2005年11月)。不过,企业仍普遍预期,新的营销计划和效率的提升,将有助推动未来12个月的经营活动增长。
4 月份,出于成本考虑,中国服务业企业连续第二个月压缩用工规。销售进一步回升,加上围绕关税的不确定因素,服务业积压工作量在4个月来首次出现上升。价格方面,平均投入成本在4月份继续上升。
据反映,虽然用工下降,但薪酬成本上升是推高经营费用的主要因素,此外原料价格也有上涨。自1月份之后,当月投入成本的升幅虽最为显著,但仍低于历史均值。尽管成本上扬,中国服务业企业仍然连续第三个月降低平均销售价格。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企业普遍提供折扣和降价,以支持销售。
综合PMI产出整体增速 3 个月来最低
2025 年 4月,财新中国综合 PMI录得 51.1,较前月下降 0.7个百分点,连续第 18 个月高于荣枯线。
综合PMI数据中,新业务量整体也放缓了扩张步伐,增速为7个月来最弱,当中新接出口业务量重陷收缩。
企业对经营前景的乐观度整体下降至2012年4月该项调查开始以来的最低点,用工规模也受此影响而进一步收缩。
价格方面,平均投入成本在上月回落的基础上出现回升,但销售价格则连续第五个月录得下降,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销售价格皆降。
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博士评论称:
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之下,制造业和服务业供需改善幅度放缓,制造业出口压力较大。
就业收缩;平均成本略有上涨但销售价格持续低迷,盈利压力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生产经营预期指数分别降至史上第三和第二低位,综合预期指数录得史上新低,市场对于未来经济乐观预期不足。
今年第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良好,主要宏观指标高于市场预期,显示前期增量存量政策效果依旧明显。不过,当前经济发展不利因素仍然较多,尤其是外部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