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鹏:详解特殊的日本超长期国债如何影响套息交易?【付鹏说29】

日本加息升值大周期开启?

“ 交易桌前看天下,付鹏说来评财经 ”

欢迎订阅《付鹏说·第五季》

本期内容

>>本文仅限作者观点,点击上方视频收看!

交易桌前看天下,付鹏说来评财经。

近期日本债券市场波动引发广泛关注,尤其是30年期、40年期等超长期国债收益率呈现快速上行态势。数据显示,其收益率已从2.25%水平迅速攀升至3.12%区间,这一异动使得市场对日元套息交易(Carry Trade)可能受到的影响产生担忧。本文将系统剖析日本超长期国债的特殊性及其当前市场表现。

通过观察日本国债收益率曲线可见(如图示蓝色30年期收益率线),2015-2016年间超长期国债曾出现收益率急速下行,与红色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显著收窄,同期日元汇率呈现阶段性升值。值得注意的是,当前30年期与10年期利差(图示灰色线)已跌至-1.6%,创近三十年来极值水平。

这种极端分化表明,本轮收益率上行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特征——10年期国债收益率并未跟随超长期品种同步波动。日本超长期国债市场的特殊性可追溯至2013年货币政策转向。在美国财长耶伦(时任美联储副主席)2012年赴日调研后,日本央行开启大规模购债计划。

与普通国债市场不同,日本央行重点购入了超长期国债品种。数据显示,当前日本国债市场总规模约574万亿日元,其中超长期品种半数以上由日本央行持有,这种持有结构导致两个关键特征:

  1. 持有人结构单一化:超长期国债的主要买方为日本央行,与美债分散化的投资者结构形成鲜明对比;

  2. 流动性严重不足:二级市场交易活跃度低下,其定价机制更多反映央行操作而非市场供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