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暴跌过后,美债是否迎来抄底良机?“华尔街最准分析师”之一的Michael Hartnett给出了明确答案:机会确实来了。
美银首席投资官Hartnett在最新报告中表示,美债收益率突破5%,已构筑起一个颇具吸引力的买入窗口,尽管这在当前市场情绪下可能是最不受欢迎的交易之一。
根据美银的数据,美国10年期国债的滚动回报率已经跌至负值,遭市场冷落的程度堪比2009年的美股和2018年的大宗商品。
一个更具冲击力的对比是,在美国失去最后一个AAA评级之后,微软债券的收益率已低于同期美国国债。30年期美债与微软债的收益率利差已收窄至仅20个基点的历史低位,这意味着市场认为微软的信用风险低于这个全球储备货币背后的国家。
Hartnett认为,美国长期债券的技术性反弹可能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逆势布局的绝佳机会,尤其是在超过5%的收益率水平。
“ABB交易”主导华尔街
在其最新一期《Flow Show》报告中,Hartnett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描述了美国的财政赤字:若你每秒花费100美元,也需要整整2248年才能花光美国政府去年支出的7.1万亿美元。
随着特朗普时代“大漂亮”减税政策再度推进,Hartnett预计“收益率上升、美元下跌”的组合(即30年期美债收益率高于5%,美元指数跌破100)将对风险资产构成压力。
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长期国债的10年期滚动回报率已降至负1.3%。如此“耻辱性”表现,与2009年2月美股-3.4%(自1939年以来最差)以及2018年6月大宗商品-7.7%(自1933年以来最低)如出一辙。
Hartnett指出,随着 40 年期债券牛市发生剧烈逆转, “Anything But Bonds”(ABB,除了债券什么都买)是2020年代华尔街最广泛认同的投资策略。
其背后有四大推动力:
通胀压力:过去五年,通胀累计上涨25%。2020年价值100美元的商品篮子,如今在美欧售价已达125美元,在英国更是达到127美元。
货币政策失误:自去年9月美联储在通胀背景下意外降息50个基点以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100个基点,英国、德国、日本国债收益率也普遍上升50~100个基点。相比之下,中国收益率则下降了40个基点,凸显主要央行的反通胀公信力受损。
财政政策失控:过去五年,美国联邦预算赤字年均占GDP比重达9%,穆迪预计到2034年仍将维持这一水平。当前年度净利息支出已达1万亿美元,2025年债务上限可能需提高至40万亿美元。
贸易与产业政策激进:目前美国关税占进口总额的比例为12%,创1941年以来新高。这类强干预主义政策的第一轮效应主要是通胀性,而非压制通胀。
逆向布局的历史性时刻?
尽管存在种种不利因素,Hartnett再次呼吁投资者“买入被屈辱的资产,卖出自负的资产”。他认为,支撑2020年代债券熊市的关键催化剂,到2025年已基本被市场充分反映——也许尚未完全定价,但已经非常充分。
Hartnett提出的“BIG策略”(Bonds债券、International stocks国际股票、Gold黄金)今年表现出色:政府债券上涨4%,国际股票上涨13%,黄金上涨25%。然而,30年期美债年初以来仍录得-2.5%的负回报,显示市场对长期债券仍充满疑虑。
关键在于,超5%的收益率对高度金融化的美国经济而言,是一把双刃剑,特别是在全球背景下相对劣势显著。债券市场的“义警”角色,也促使投资者对美国当前的债务与赤字路径做出惩罚性定价。
Hartnett特别强调,一个关键的警戒点是:5年期美债收益率的“魔法数字”为3.25%。一旦超过,美国年度1.2万亿美元的利息支出将加速增长;低于这一水平,则有助于维持财政稳定。
对Hartnett而言,30年期美债收益率超过5%,正是一次“豪赌长端”的入场时机。因为一旦市场“失去对长端(以及美元)的信心”,后果可能对股市造成毁灭性冲击。而在这一华尔街最被忽视甚至被嘲讽的交易中,或许正酝酿着一次历史性的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