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紧急出手稳定债市,日债抛售风暴暂时缓解,但危机上没有真正解除。随着日本寿险巨头们巨亏,他们会走到抛售那一步吗?
继中国台湾寿险业遭受美债冲击之后,日本四大寿险公司公布巨额亏损,上一财年账面浮亏高达8.5万亿日元,折合约600亿美元,同比增长三倍。
不仅如此,整个亚洲的寿险公司都在面临数十亿美元的账面损失,而日本寿险公司则面临着央行进一步加息的额外风险。
而这背后的问题都是期限错配问题,日本寿险保险持有大量超长期国债比如30年、40年期日债,随着日本长期国债暴跌和利率上升,日本保险公司账面大亏;而台湾寿险业则将大量资产投入美债,随着新台币升值正仓促削减或对冲其美元敞口。
对于日本来说,更棘手的是,利率上升正在迫使寿险走向被动抛售的死亡螺旋。如果利率继续上行,将带来更多债券贬值和更大的账面亏损,而保险公司将被迫抛售更多持仓。
长债风暴直击亚洲寿险
5月26日,明治安田生命保险公司披露的数据如同一枚重磅炸弹:截至今年3月,该公司持有的日本国内债券账面亏损从1614亿日元暴增超过8倍,飙升至约1.386万亿日元。
这不是孤立事件——日本生命保险上一财年持有的日债出现3.6万亿日元账面浮亏,同比暴增两倍;住友生命保险债券账面亏损增长两倍多,达到1.518万亿日元。数据显示,日本四大寿险公司在上一财年账面浮亏高达8.5万亿日元,折合约600亿美元,同比增长三倍。
与此同时,据中国台湾金管会统计,3月底台湾寿险业净值急剧降至2兆4172亿元的近11个月低点,单月大减2228亿元,是近两年半以来最大的月度下降,几乎直逼2022年寿险净值危机的惨况。
有分析表示,在整个亚洲,寿险公司在最近的市场暴跌中面临着数十亿美元的账面损失 。
这一困境源于其商业模式的特征:作为30年、40年期超长期债券的主要买家,它们需要长期资产来匹配几十年后的保单赔付需求。然而,这一看似稳健的策略在利率上升环境中变成了致命弱点。
下一步是被迫抛售日债?
更为棘手的是,利率上升正在迫使保险公司走向被动抛售的死亡螺旋。一方面,随着利率攀升,投保人可能取消保单,转向收益更高的理财资产,迫使保险公司动用现金兑付,只能抛售手中债券。另一方面,市场新发行债券收益率走高,保险巨头可能主动抛售低收益债券,腾出资金购买高收益新债。
这种动态可能导致债券抛售进一步加剧——如果利率继续上行,将带来更多债券贬值和更大的账面亏损,形成自我强化的下跌循环。
面对潜在的连锁清算风险,标普全球评级董事Toshihiro Matsuo声称,明治安田的未实现债券损失对其信用质量"中性",理由是该公司"持有充足的上市股票未实现收益,必要时能够吸收债券损失"。
有分析也认为,未实现债券损失不一定导致实际抛售,因为保险公司倾向于持有债券至到期。然而,2023年3月硅谷银行倒闭的教训历历在目。
当保险公司从"账面损失"转向"已实现损失",被迫抛售更多持仓时,抛售将从涓涓细流发展为洪流,最终可能导致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走向崩溃。
目前,日本央行现在面临着一个无解的困境:如果加息,将导致寿险公司被迫清算;如果不加息,将引发日元崩溃和通胀飙升。
住友生命执行董事Nobuji Takao也表示,考虑到超长期债券收益率已经大幅上涨,进一步上升的可能性不大。然而,如果债券恢复下跌,即使跌幅尚未达到需要考虑减记的水平,保险公司也可能需要抛售部分持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