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天数十亿用户在使用由 Figma 支持构建的 app、网站及数字界面,如 Google Maps 导航、Uber 打车、JetBlue 办理航班、Netflix 观看节目、Duolingo 学语言、Claude 问答、LinkedIn 建联、Mercado Libre 购物与 Airbnb 订住宿等。
这些数字产品背后,是一个个跨职能团队在 Figma 平台上的协作成果,包括设计师、开发者、产品经理、研究员、市场人员、文案与非设计用户等。
根据 Figma 本周向 SEC 披露的信息,2024 年营收为 7.49 亿美元,同比增长 48%,2025 财年第一季度收入为 2.28 亿美元,同比增长 46%。
在盈利能力方面, Figma 于 2023 年实现净利润 7.378 亿美元,2024 年录得净亏损 7.321 亿美元;但自 2024 年第一季度以来,已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盈利,分别为 1350 万美元与 4490 万美元。
Figma此次 IPO 融资额可能高达 15 亿美元。如果 Figma 的 IPO 融资额达到或超过这一数字,其规模将追平甚至超过 CoreWeave,将成为 2025 年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科技 IPO。
从工具到生态的演化
Figma 成立于 2012 年,由 Dylan Field 与 Evan Wallace 创立于布朗大学在读期间。彼时的设计流程严重依赖桌面工具,团队协作效率低下。设计稿往往以“Draft_Final_V2_FINAL_v13”形式通过邮件传递,工作流极为分散。两位创始人受到多人在线游戏与 Google Docs、GitHub 协作理念启发,尝试将设计流程搬到浏览器中,通过 WebGL 实现高性能渲染,并用三年时间打磨产品,最终推出 Figma——首个将网页可访问性与桌面性能结合的浏览器原生设计工具。
尽管早期曾有设计师担忧流程公开可能带来“截止压力”与“协作干扰”,但随着更多团队开始使用,Figma 所推动的“在同一文件中实时协作”逐渐显现出产出速度快、资源统一、流程标准化的优势,也解决了设计流程中“唯一可信版本”的长期难题。
今天,Figma 所推动的开放性与可访问性已成为行业默认。这场由设计驱动的工作方式革新,正在跨团队、跨工具、跨地域、跨行业中持续扩散,深刻改变软件产品的构建与交付方式。
伴随协作方式的变化,Figma 平台正从单一设计工具拓展为覆盖“构思到发布”全过程的产品开发系统。平台原生于浏览器,当前支持从头脑风暴(Ideate)、可视化(Visualize)、构建(Build)、到交付(Ship)的完整流程,并由 AI 组件 Figma Make 贯穿其间。
Figma 表示,过去四年共推出七款新产品,显著增强了平台的端到端能力。截至 2025 年 Q1,已有 76% 客户使用两款或以上产品,平台在多角色、多流程中的渗透能力持续增强。
Figma 正将 AI 深度嵌入产品流程,以提升效率。目前平台支持通过自然语言提示生成可编辑界面、自动重命名图层、总结便签等功能。
最具代表性的 AI 功能 Figma Make,支持用户通过提示快速生成可交互原型,并可结合现有设计组件。该功能目前基于通用大模型,未来 Figma 计划加大自研模型投入。
社区生态是平台扩展的另一核心引擎。截至目前,Figma 社区已发布逾 25 万资源模块与 1 万多个插件和 widget,用于扩展界面能力、加速设计流程。同时开放 API 接口,鼓励开发者构建自定义工具。
Figma 不只是一个界面设计工具,其真正目标是帮助团队把想法变为软件。尽管社区用户以各种方式推动了 Figma 的演化,其核心仍是围绕“想法如何落地为产品”这一主线展开。
平台完整支持以下四个关键阶段:
-
Ideate and Align:团队成员围绕某一问题或目标,开展头脑风暴与方向对齐,共同探索可行解法;
-
Visualize:设计师、产品经理与其他协作者将想法以不同保真度的方式可视化,逐步形成产品的整体体验结构;
-
Build:设计与可视化成果转化为代码,主要由开发者完成,并达到可交付状态;
-
Ship:产品正式发布进入用户手中,并结合市场反馈持续迭代优化,形成学习与更新的闭环。
这一流程图呈现了 Figma 如何构建平台支撑“从创意到产品”的完整路径。平台强调,这一流程并非线性推进,而是随着角色边界的模糊与 AI 的加入变得更为协同动态。
在大客户拓展上,Figma 建立起一支全球销售团队,结合解决方案顾问与开发者布道师,将产品深入映射到用户具体业务场景中。 Figma 强调,其直销路径“协作为先”,常由已有内部产品支持者推动,销售团队再配合技术专家介入,推动从产品试用向组织级部署的跃迁。2024 年与 2025 年 Q1,约 70% 的 Figma 总收入来自这类 Organization 与 Enterprise 客户。
Figma 还高度重视客户支持能力,建立全球响应体系,为付费客户提供多语种服务,支持通过 AI 工具快速响应问题。在高管层面,Figma 鼓励包括 CEO 在内的管理团队直接参与社区与客户反馈互动,强化对用户真实需求的理解与响应能力。
在生态构建上, Figma 与多家大型平台与工具深度集成,包括 Atlassian、Zoom、Notion、Linear、GitHub、VS Code 与 Storybook 等,形成“嵌入式协作网络”。Apple、Google Material Design 等也通过 Figma 接入其设计资源体系,助力用户原生使用。
教育市场方面,Figma 延续开放策略:Professional 计划对全球教育机构、学生长期免费,Organization 计划也向 K12 学校免费开放,旨在构建下一代产品设计者的成长路径。
Figma 的商业模式
截至 2025 年 5 月,Figma 内部研究发现,超过半数的非设计职能用户已在日常工作中花费大量时间参与到视觉探索与用户路径图绘制等设计相关环节。 这进一步印证了 Figma 正在成为跨职能团队共同参与数字产品创造的通用协作平台。
随着更多流程被纳入平台,其产品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并成功实现商业化,让更多的产品开发阶段在浏览器中完成一体化交付。
Figma 的商业模式采用基于“座席”(seat)的订阅制,按年或按月计费,服务对象覆盖从自由职业者到《财富》500 强产品团队的全谱系用户。产品按功能分层,座席按角色细分,形成灵活组合。其核心目标是:适配不同组织规模、行业、职能的协作场景,推动平台渗透广度与深度双向扩张。
为满足不同用户的获取路径,Figma 提供了两种销售方式:
-
自动化自助流程:通过 Figma.com 在线完成注册与购买,配合有机与付费渠道进行市场推广
-
直销路径:与企业客户合作开设账户、完成升级、推动多团队部署
产品订阅方案(Plans) 依据使用场景和团队规模分为四档:
-
Starter(免费版):适合个人项目,作为设计与协作工具的初始体验路径
-
Professional:面向个人或小型团队,提供无限项目数与设计库支持
-
Organization:支持跨团队协作,聚焦于大型企业的统一管理与安全性
-
Enterprise:适用于多产品/多品牌组织,支持定制工作区、自动化设计系统管理、合规控制等功能
此外,Figma 也计划推出更多基于功能使用、插件增购或限量使用的弹性计费模型, 以拓展除订阅外的收入来源;该部分收入的可预测性相对较低,但更契合用户使用路径,能进一步提升平台商业转化效率。
Figma 指出,许多最初使用 Starter 或 Professional 套餐的用户,随着团队壮大与需求升级,最终转化为 Organization 或 Enterprise 客户。
2024 全年与 2025 年第一季度,Organization 与 Enterprise 客户中约有 70% 的账户最早来源于 Professional 用户。
Figma 的未来机会
Figma 指出,自 2012 年创立以来,全球软件产出量出现爆炸性增长。据 Gartner 预测,2025 年全球软件支出将超过 1.2 万亿美元;IDC 亦预计,到 2028 年,全球将新增超过 10 亿款应用程序。
Figma 表示,自己作为设计与产品开发的记录系统(system of record),正站在这波增长的关键节点上。
根据 IDC 最新研究,当前 Figma 可服务的 TAM 为 330 亿美元,涵盖全球所有参与产品开发流程、涉及设计环节的劳动者群体。该估算基于其内部用户数据及 IDC 关于设计相关从业人口的建模研究,并预计到 2029 年,这一群体总数将达 1.44 亿人。
Figma 强调,软件的广泛爆发意味着企业愈发需要通过设计建立差异化优势。“在今天,设计与品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通过 AI 嵌入与新一代交互界面创新(例如真正的 AI-native 体验),未来技术进步将在“好设计”中找到最大释放路径。
据披露,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止季度,Figma 月活跃用户超过 1300 万,其中约三分之二为非设计师。用户在平台上共同构想创意、协作探索、构建愿景、实现概念可视化,并将设计转化为代码产品,整个流程均在一个连接式、AI 驱动的浏览器平台中完成,全球合作者可通过链接直接访问。
Figma 产品广泛被采用的原因,是支持从灵感到发布全过程的协作式开发方式。大家熟知的蓝湖团队也打造了一款设计 Agent,用户甚至可以一句话几秒钟生成产品原型,目前出海 4 个月 ARR 已经超过 500 万美元。
就像 Figma 所解释的,平台聚焦软件全生命周期的创作流程 —— 设计不仅仅是外观或感受,而是决定品牌与 Figma 差异化的核心能力,AI 时代审美显得更加重要了。
本文来源于:有新Newin,作者:有新,原文标题:《Figma 冲刺 2025 年最大科技 IPO!1300 万月活,2/3 不是设计师,去年营收 7.49 亿美元,连续两季度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