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量化地震”重演?散户逼空潮来袭,美国量化基金遭遇5年来最大回撤!

324
高盛数据显示,量化基金7月本月累计损失达3.6%,从6月初起下跌5%,创下近5年来最差月度表现。动量交易、拥挤多头仓位和高波动率股票成为拖累量化基金表现的主要因素,同时,散户重新涌入高空头利息股票,推动新一轮逼空行情,进一步加剧了量化策略的回撤幅度。

量化基金面临近五年来最严重的月度亏损。

高盛交易员数据显示,量化基金7月本月累计损失达3.6%,从6月初起下跌5%,创下近5年来最差月度表现。

高盛Delta-One业务负责人Rich Privorotsky警告称,当前市场状况让他想起2007年8月的量化危机,并对量化策略的快速平仓风险表示担忧。他指出,过去6周内量化基金表现已出现问题,量化策略跑输基本面多空策略。

市场数据显示,动量交易、拥挤多头仓位和高波动率股票成为拖累量化基金表现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散户重新涌入高空头利息股票,推动新一轮逼空行情,进一步加剧了量化策略的回撤幅度。

逼空行情发酵,“迷因股”热潮再现

大规模逼空行情持续发酵。

市场数据显示,高盛“最多空头vs最少空头”组合昨日上涨2%,创下自2021年1月以来最佳月度回报。

散户参与度在高空头利息股票中显著上升。Kohl's等个股一度飙升超过100%,重现迷因股时代的市场特征。美国动量策略相对标普500指数的1个月已实现波动率比率已达到区间高端。

高盛Robert Quinn指出,2021年迷因股热潮期间,罗素2000指数显著跑赢同类指数。从2020年12月29日至2021年3月16日,高盛迷因股篮子和罗素2000/标普500价格比分别飙升17%和11%。

量化策略面临系统性风险

Rich Privorotsky表示,他对2007年8月量化危机的快速平仓过程记忆犹新。

当前量化基金的总敞口维持在历史高位,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量化驱动策略的大量涌现。日本市场的波动无疑雪上加霜,动量策略的回撤因逼空行情而进一步恶化。

历史数据显示,当动量策略波动率达到高位时,通常预示着一段横盘整理期,直到波动率重新回落。

高盛交易团队观察到,随着迷因股重新成为市场焦点,类似2021年的资金流向转换正在重现。

高盛同时补充称,尽管回撤严峻,量化基金年内仍录得正回报,表明中长期仍有恢复潜力,但短期内高波动股票的反弹可能持续挤压动量交易,迫使基金经理降低杠杆或重新配置。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阅读

量化基金面临近五年来最严重的月度亏损。

高盛交易员数据显示,量化基金7月本月累计损失达3.6%,从6月初起下跌5%,创下近5年来最差月度表现。

高盛Delta-One业务负责人Rich Privorotsky警告称,当前市场状况让他想起2007年8月的量化危机,并对量化策略的快速平仓风险表示担忧。他指出,过去6周内量化基金表现已出现问题,量化策略跑输基本面多空策略。

市场数据显示,动量交易、拥挤多头仓位和高波动率股票成为拖累量化基金表现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散户重新涌入高空头利息股票,推动新一轮逼空行情,进一步加剧了量化策略的回撤幅度。

逼空行情发酵,“迷因股”热潮再现

大规模逼空行情持续发酵。

市场数据显示,高盛“最多空头vs最少空头”组合昨日上涨2%,创下自2021年1月以来最佳月度回报。

散户参与度在高空头利息股票中显著上升。Kohl's等个股一度飙升超过100%,重现迷因股时代的市场特征。美国动量策略相对标普500指数的1个月已实现波动率比率已达到区间高端。

高盛Robert Quinn指出,2021年迷因股热潮期间,罗素2000指数显著跑赢同类指数。从2020年12月29日至2021年3月16日,高盛迷因股篮子和罗素2000/标普500价格比分别飙升17%和11%。

量化策略面临系统性风险

Rich Privorotsky表示,他对2007年8月量化危机的快速平仓过程记忆犹新。

当前量化基金的总敞口维持在历史高位,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量化驱动策略的大量涌现。日本市场的波动无疑雪上加霜,动量策略的回撤因逼空行情而进一步恶化。

历史数据显示,当动量策略波动率达到高位时,通常预示着一段横盘整理期,直到波动率重新回落。

高盛交易团队观察到,随着迷因股重新成为市场焦点,类似2021年的资金流向转换正在重现。

高盛同时补充称,尽管回撤严峻,量化基金年内仍录得正回报,表明中长期仍有恢复潜力,但短期内高波动股票的反弹可能持续挤压动量交易,迫使基金经理降低杠杆或重新配置。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