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最新建议:把握泡泡玛特回调的良机!
8月2日,据追风交易台消息,摩根士丹利最新研报称,在投资者担忧泡泡玛特在Labubu热潮后势头放缓之际,新IP产品线表现强劲,产品频频断货并非需求疲软,而是供给瓶颈凸显的价值体现。
与此同时,大摩强调,泡泡玛特近期创新举措频频,与品牌合作拓展边界,全球化步伐加快,且泡泡玛特的估值优势明显,再加上全球IP市场空间巨大,渗透率仍处低位,未来成长空间巨大。
基于这一观察,大摩认为当前股价回调为投资者提供了难得的入场机会,维持"增持"评级和365港元目标价,较当前246港元股价仍有超过48%的上涨空间。
泡泡玛特近日连续调整,刚刚过去的7月累计跌幅接近8%,不过今年迄今仍然大涨超170%。最新收盘报243.2港元/股,曾在6月12日创下纪录高位283.4港元/股。
新IP产品线表现强劲,供给瓶颈凸显价值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指出,尽管部分投资者认为泡泡玛特在Labubu v3之后势头有所放缓,但公司持续推出受欢迎的新产品。
大摩调研数据显示,过去三个月推出的众多产品在微信抽盒机和微信商店中迅速售罄,这表明非Labubu IP的销售同样受到供应限制而非需求不足的制约。
研报称,除了全球爆红的Labubu外,新兴IP如Crybaby和Twinkle Twinkle同样表现强劲,有望下一个闪耀的顶级IP,同时传统热门IP如Molly、Skullpanda、Molly、Dimoo和Hirono也表现良好。
具体来看,公司自有IP产品中,Twinkle Twinkle的"Bee Your Honey"手办(售价199元人民币)、Crybaby的多款产品(售价79-199元人民币)、Molly系列的多个产品线均出现断货。第三方授权IP产品如海绵宝宝、史迪奇等同样供不应求。
摩根士丹利强调,这种供需失衡并非需求疲软的信号,而是公司产品吸引力的体现。
品牌合作拓展边界,全球化步伐加快
研报详细列举了泡泡玛特近期的创新举措,包括与知名品牌的跨界合作:
与歌帝梵合作设计Labubu冰淇勺、与萧邦推出融入经典冰块设计的特别版Dimoo手办、与优衣库设计Labubu图案T恤,以及与知名歌手周深合作设计手办产品。
此外,公司还在上海和北京开设了两家官方POPOP门店,在Pop Land引入了Twinkle Twinkle角色表演,进一步发展其他业务板块。
全球化布局方面,泡泡玛特在德国柏林开设首家门店,当地媒体报道称"排队长达数百米";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开设Skullpanda主题店。
大摩认为,这些举措表明公司在关键城市的IP和产品受到全球消费者欢迎,已准备好在所有全球市场捕获消费者需求。
财务数据强劲,估值优势明显
根据摩根士丹利的财务预测,泡泡玛特2025年预期收入310.4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38%;2026年预期收入429.9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8%。
调整后净利润方面,2025年预期为98.21亿人民币,增长205%;2026年为139.65亿人民币,增长42%。
毛利率持续改善,从2024年的66.8%提升至2025年预期的71.5%,2026年进一步升至72.5%。营业利润率也从2024年的31.5%大幅提升至2025年预期的42.0%。
研报指出,2025年预期市盈率31倍,2026年降至22倍,对应约210%和45%的盈利增长。大摩称,很少有大型全球高增长股票以22倍2026年预期市盈率交易,凸显泡泡玛特的估值优势。
全球IP市场空间巨大,渗透率仍处低位
摩根士丹利估算全球IP产品市场规模约800十亿美元且持续增长。对比来看,迪士尼授权IP产品零售额约423十亿美元,乐高182十亿美元,而泡泡玛特2024年仅为18十亿美元,全球市场份额仅2.3%,未来成长空间巨大。
该行认为泡泡玛特正朝着成为"万代南梦宫+乐高+迪士尼"组合体的方向发展,其成长故事仍处早期阶段。
“公司强大的IP产品飞轮效应和高效的直销模式是成功进行全球扩张的核心基础,90-95%的销售为直接面向消费者,能够有效获取实时数据指导供应调整。”
回调提供入场良机,维持“增持”评级
综合所述,大摩认为,泡泡玛特当前的回调提供了入场良机,维持"增持"评级和365港元目标价,对应2025年预期市盈率46倍。大摩设定了三种情景:
基准情况下目标价365港元(46倍2025年市盈率),牛市情况下目标价482港元(50倍2025年市盈率),熊市情况下目标价161港元(22倍2025年市盈率)。
这意味着当前泡泡玛特246港元的股价股价对应基准目标价有超过48%的上涨空间。
~~~~~~~~~~~~~~~~~~~~~~~~
以上精彩内容来自追风交易台。
更详细的解读,包括实时解读、一线研究等内容,请加入【追风交易台▪年度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