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市场团队视角:印度跌很多但没到抄底,日本面临短期回调风险,思考“低配美国科技”策略

49
高盛Marquee市场团队认为,对于经历大幅回调的印度市场,抄底时机尚不成熟;而对于屡创新高的日本股市,则提示了季节性与技术性回调风险。同时,一个更具颠覆性的策略问题被摆上台面:是否应该低配过去五年表现不错的美国科技巨头?

随着全球宏观经济与市场动态日益复杂,投资者正面临一系列关键的策略抉择。

高盛Marquee市场团队在其最新分析中指出,尽管部分市场出现了显著波动,但投资者在追逐机会时需保持谨慎。该行认为,当前并非买入印度股票的良机,日本股市面临短期回调压力,而一个更核心的战略问题是,是否应该开始考虑构建一个低配美国科技股的全球投资组合。

在亚洲市场,高盛对两大热点给出了冷静判断。对于印度市场,尽管自去年10月高盛下调评级以来,MSCI印度指数已大幅跑输全球指数近20%,但该行认为其估值依然过高,抄底时机未到。同时,创下历史新高的日本东证指数(Topix)技术上已现超买,且面临历史上的季节性疲软,短期回调风险不容忽视。

在美国,一个更具挑战性的问题浮出水面:是否应该低配过去五年主导全球市场的科技巨头?高盛市场团队认为,在市场广度极度收窄的背景下,这是一个所有投资者都应思考的问题。与此同时,尽管美国经济数据显示出“失速”迹象,但高盛经济学家团队预计美联储将坚持每次降息25个基点的渐进路径,而非市场部分人士猜测的大幅降息。

印度市场:下跌但非买入时机

高盛Marquee市场团队指出,尽管印度市场看似已接近“恐慌顶点”,但现在出手买入仍需谨慎。根据其报告,自分析师Tim Moe和Sunil团队去年10月下调评级以来,MSCI印度指数相较于MSCI全球指数已跑输近20%。此外,印度市场今年以来已录得120亿美元的外国投资净流出。

然而,报告强调了两个关键的制约因素。首先,印度股市的估值仍比历史平均水平高出一个标准差以上。其次,企业盈利已出现环比下降7%的减速迹象。团队总结称,在如此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很难对印度市场产生真正的投资信念。

自去年10月下调评级后,MSCI印度指数相对MSCI全球指数落后近20%。目前印度关税高达50%,年内外资流出120亿美元,恐慌情绪或已见顶。但需注意:企业盈利环比减速7%,估值仍高于历史均值一个标准差以上。面对多重变量,目前难有十足把握。

日本股市:新高之后的回调警示

对于刚刚突破3000点大关的日本东证指数(Topix),该团队提示了潜在的回调风险。在经历了稳健的财报季和连续16周的外资净买入后,市场的乐观情绪高涨。

但警示信号已经出现。报告称,日本股市的估值已回到15倍市盈率的水平,技术指标显示市场处于超买区域。更重要的是,该团队援引了彭博过去30年的数据指出,从历史上看,8月份通常是东证指数一年中表现最弱的月份。

稳健财报季和连续16周外资流入已成过去,回调是否将至?当前估值回升至15倍,技术指标显示市场进入超买区间。

美国科技股:是时候考虑低配策略?

高盛Marquee市场团队称本周收到的最佳问题,来自于一位拥有36年市场经验的全球股票投资者:“一个低配美国科技、媒体和电信(TMT)板块的全球投资组合能否奏效?”

这一问题的背景是,彭博“科技七巨头”(Mag7)指数在过去五年中跑赢MSCI全球指数达220%。然而,高盛的报告认为,如果投资者认同当前“市场广度为有史以来最差”以及“美元有更多下行空间”的观点,那么这个问题就应该引起所有人的思考。

美联储展望:渐进降息仍是基准情形

尽管美国经济正处于高盛内部所称的“失速”(Stall-speed)状态,且就业和制造业数据令人失望,但高盛经济学家团队对美联储的降息路径仍维持原有判断。

由Jan Hatzius领导的团队预计,美联储将在9月、10月和12月分别降息25个基点,并在2026年再进行两次降息,而非市场部分人士猜测的9月一次性降息50个基点。高盛副主席、前达拉斯联储主席Rob Kaplan解释称,当前的政策起点与利率高达5.25%-5.50%时完全不同,当时政策的限制性要高得多。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