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走过接近一半,蜜雪冰城的幸运咖存在感急速上升。
截至8月2日,幸运咖签约门店达到7300家,较比3月增2300家,其中超过一半都是7月签的。
幸运咖为2025年设立的门店目标数量1万家,下半年扩张重点将进一步转移至以长三角、珠三角为代表的一二线城市。
按照门店规模,幸运咖是中国第四大现磨咖啡品牌。
若能顺利完成万店目标,意味着今年门店扩张速度将达到1.5倍,对瑞幸、库迪等平价咖啡的冲击不言而喻。
但对幸运咖自身而言,高速增长下能否打磨出适配一线城市的门店模型,仍是核心挑战。
5块9的幸运咖,会改写咖啡市场的走向吗?
前世今生
幸运咖与瑞幸诞生在同样诞生在2017年。
幸运咖早期只是蜜雪冰城出资孵化的独立品牌,并没有完全贴合蜜雪冰城的低价定位,一杯咖啡早期买到15元,被前任总经理评价为”走了弯路“。
直到2020年,蜜雪冰城全资收购幸运咖后开放加盟。
时任总经理张红甫提出“五年内复制一个蜜雪冰城”的目标并亲自掌舵,将其定位为集团第二增长曲线。而此时蜜雪冰城门店数已达7000家。
此后两年间,幸运咖在下沉市场稳步扩张,门店由不足500家扩张至2300余家。
然而到了2023年,幸运咖迎面撞上了颠覆行业的9.9元咖啡大战。
这一年,瑞幸推出了“带店加盟”的模式,开放的城市名单,无一例外都是三线以下。库迪高峰期创造月开千店的速度,仅用一年时间就将门店跑到六千家。
与此同时,幸运咖开店数下滑、闭店数增加,全年净新增门店还不到500家。
据架梦数据创始人龙真观察,幸运咖早期闭店率较高,部分原因在于集团当时对幸运咖的定位相对模糊。
龙真表示:“当时瑞幸表现亮眼,蜜雪冰城遂在瑞幸价格带之下推出幸运咖,与主品牌形成业务互补。” 通过幸运咖的门店扩张,集团既提升了供应链收入,也吸纳了在蜜雪冰城门店饱和区域寻求机会的加盟商。
2024年上半年,幸运咖门店开始出现负增长。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蜜雪冰城开始展现猛攻咖啡领域的决心。
夏天推出“66幸运季”活动,以6.6元低价应对瑞幸与库迪的9.9大战。主品牌从无代言的蜜雪冰城,也在这年为其签约了代言人王俊凯。
同时,幸运咖与蜜雪冰城的供应链正逐步实现整合。
2024年8月,蜜雪冰城向幸运咖开放了兰州仓,帮助其将门店拓展至青海玉树等偏远市场。
下半年局势逆转,幸运咖新增近1000家门店,开始重拾增长节奏。
到今年夏季,在降低门槛吸引加盟商方面,幸运咖拿出了足够的诚意;方向上从普惠式补贴,转向鼓励多店经营与一线城市扩张。
6月,幸运咖针对新签约门店推出普惠优惠,减免1.7万元费用。
而后更鼓励老加盟商继续开店,不仅减免签约门店首年加盟费、管理费、培训费用,并赠送咖啡机以及1.5万元额度的耗材补贴,优惠金额共计4.99万元。
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天津等六座城市,还特别推出单店总减免3.4万元的加盟扶持政策。
进入8月,加盟政策保留了首年费用减免及咖啡机赠送,单店补贴金额仍有3.49万元。
但范围有所调整:涵盖的是新客户、7月签约过的老客户、以及预备在优惠期间准备开多店的加盟商,进一步向已有加盟商倾斜。
据龙真观察,幸运咖此前的门店主要集中在北方县级市,选址策略上并不聚焦于写字楼,而更多选择人流密集的街边店。
自7月大规模进驻北京以来,幸运咖门店落地近20家。不过多数门店还是落在校园店这类资源类特殊点位,而并非进驻写字楼。
市场分析认为,集团此时选择由幸运咖挑起大梁,主因是蜜雪冰城门店趋于饱和。
相比幸运咖的高歌猛进,蜜雪冰城在今夏放缓了开店节奏:门店的保护距离被从200米、300米提升至1000米,门店位置的审核周期也被拉长。
蜜雪冰城依托强大供应链维持低价,通过加盟商下沉扩张,并向庞大网络输送原材料而盈利。
当四万家的蜜雪冰城增速放缓,依托现有体系,开发高增长的咖啡市场势在必行。
蜜雪的托底
继承血脉的幸运咖,在诸多打法上都有蜜雪冰城的影子。
核心优势同样建立在供应链上的系统性低价,客单价在5-10元区间,卖的最好的产品是5.9元的美式。
有加盟商估算,幸运咖所有单品中,毛利最高的是5.9元的美式,除去杯子盖子打包袋等消耗物料,单杯成本仅为2.5元;果咖和拿铁平均单杯成本也控制在3元以内。
庞大的供应链优势构成了低价的基础。
今年5月,蜜雪集团跟巴西签署40亿元的采购意向大单,其中大多数是咖啡豆。
咖啡烘焙产能方面,幸运咖海南工厂烘焙线已在近期投产,设计产能20000吨。此前,幸运咖使用的咖啡豆主要由大咖温县工厂供应,年产能也有8000 吨。
幸运咖卖给加盟商的咖啡豆价格不超过70元/公斤,差不多是烘焙完的成本价,比行业平均采购价折价近四成。
产品品质并未一味走下沉路线。幸运咖目前使用的原料包括IIAC国际金奖咖啡豆以及朝日唯品纯牛乳。
尽管幸运咖门店仅有7000家,但实际背靠的是蜜雪体系下4.6万家门店,物流上可直接利用蜜雪的仓储物流体系。
但验证于蜜雪冰城的产品及营销打法,未必能在幸运咖上完美复现。
蜜雪的比较优势不在于上新频次,而是性价比+大单品的黄金组合,柠檬水与冰激凌难寻替代。通过“雪王”IP建立认知度,较少参与联名营销。
然而幸运咖既没有没有柠檬水之于蜜雪冰城那样的大单品,也不具备瑞幸和库迪的上新和联名速度。
今年上半年,幸运咖上新32款产品,较去年同期提升88%。
5月更是一口气推出了14款6-8元区间内的“真果咖”系列产品,为近年内罕见的产品大动作。果咖系列单月销售额已突破1 亿元。
但仍有加盟商认为,相比瑞幸与库迪源源不断的联名与营销,幸运咖的“低调”让经营出圈的目标存在不小难度。
一线的竞争
不同于奶茶,城市白领牛马才是咖啡的消费主力。
一线城市相比下沉市场,复购率更高,对咖啡需求更稳定。无论从密度带来的区域规模优势,还是从品牌势能维度考量,一线开店是必然选项。
幸运咖门店相对集中在蜜雪冰城的大本营河南,1500家门店占了门店总数的五分之一还多,另一个战略重心在山东,全省门店目前突破了600家。
幸运咖当前约七成门店处于三线及以下城市,而库迪、瑞幸均在四成以下。
对迟来一步的幸运咖而言,好的方面在于,市场教育已在瑞幸库迪的大战中被完成了,咖啡消费量已有显著上涨。
但这也意味着竞争对手变得更多,在市场成熟的地区,意向加盟商和匹配扩张的优质点位都是稀缺资源。
蜜雪冰城对加盟商的首要吸引力在于建店低成本,其次在于蜜雪光环赋予的供应链稳定性。
低价下生长的品牌来到一线城市,首要面对的考验是,在房租和人力成本激增的压力下,门店模型能否顺利落地。
幸运咖为支持一线扩张做了调整:店型以20-30平米左右的快取店为主。通过缩减门店面积降低固定开支的同时,将全线产品售价都调高了1元。
但由于单杯利润空间有限,能否摊薄固定成本还是要看其能否夺下更多的杯量。
整个行业竞争烈度还在提升。
上半年过去,瑞幸新开门店接近4千家,完成了年初设定的全年目标。
库迪受益于平台补贴迎来一波门店冲刺,4、5月开店均在千店以上。
背靠百胜中国的肯悦咖啡,年内也已经两度调高了开店目标。
在越来越密的咖啡店网络中,平衡规模与单店表现的难度变得更大了。
近期的外卖大战将咖啡这一品类的价格锚点进一步拉低。幸运咖与库迪、瑞幸的价格差距,却比当年蜜雪冰城面对中端品牌时更小了。
如果无法吸引足够的门店落地,在规模上通过“再造”蜜雪冰城,以进一步巩固规模优势,幸运咖自身的盈利也将面临挑战。
事实上,咖啡与奶茶正在踏入彼此的河流。
参考目前的瑞幸路径,即依靠轻乳茶、果茶的品类扩充下午茶消费时段、进而提升毛利表现。
但幸运咖若复制此举,必然会导致其与门店密度更高的蜜雪冰城形成竞争关系。
在此之前,咖啡已成为蜜雪冰城菜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鲜萃咖啡已经成为蜜雪冰城点单的一个单独的板块,包含了美式、拿铁这样常规的咖啡品类。其中椰椰拿铁、茉莉拿铁正是最早在幸运咖上架的主打产品。
幸运咖或许需要在跟随蜜雪冰城之外,更快找到自己的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