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Q2营收翻倍创新高,净亏损收窄63%,Q3收入交付指引低于预期 | 财报见闻

Q2总收入182.7亿元创新高,同比增长125.3%,市场预估为183.8亿元;净亏损4.8亿元,较去年同期12.8亿元收窄63%;预计Q3交付113,000-118,000辆,同比增长142.8%-153.6%,不及市场预期的119,051辆,营收196亿元至210亿元,同比增长94%-107.9%,市场预估210.6亿元。

在价格战仍未退潮的背景下,小鹏汽车交出了一份“高增长+降亏损”的成绩单。公司二季度营收、交付量、毛利率及现金储备全部创下历史新高,净亏损亦大幅收窄,显示其正加速驶向规模与盈利的双重拐点。

周二下午,小鹏汽车公布二季度财报,核心要点如下:

营收情况:Q2总收入182.7亿元创新高,同比增长125.3%,市场预估为183.8亿元;

亏损改善:净亏损4.8亿元,较去年同期12.8亿元收窄63%;调整后每股亏损0.20元,上年同期每股亏损0.65元;

毛利提升:毛利率17.3%,上年同期14%,预估15.5%;其中,汽车毛利率14.3%,同比提升7.9个百分点,连续八个季度改善;

销量突破:当季汽车交付量103,181辆,同比激增241.6%,创历史新高;

现金充裕:账面现金及等价物475.7亿元,为历史最高水平;

业绩指引:预计Q3交付113,000-118,000辆,同比增长142.8%-153.6%不及市场预期的119,051辆,营收196亿元至210亿元,同比增长94%-107.9%,市场预估210.6亿元。

在财报声明中,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表示:

“我们在2025年完成了新一代智能化与电动化平台的全面升级,技术优势显著扩大,将为未来产品周期和规模增长提供强劲势能。”

副董事长顾宏地则指出,在价格战中小鹏坚持“行稳致远”,并强调公司将继续提升盈利能力,以支撑研发保持行业领先。

受业绩不及预期影响,财报公布后,小鹏汽车美股盘前跳水,跌幅近3%。

规模效应初现,但代价几何?

最值得关注的是汽车毛利率的显著改善。

从去年同期的6.4%跃升至14.3%,环比也提升了3.8个百分点,这标志着小鹏正在走出此前的“规模换价格”泥潭。连续八个季度的毛利率改善表明这并非昙花一现,而是结构性的经营质量提升。

然而,这种改善的背后是大幅增加的投入。

研发支出达到22.1亿元,同比增长50.4%,销售管理费用也上升至21.7亿元。虽然净亏损从去年同期的12.8亿元收窄至4.8亿元,但小鹏依然处于烧钱阶段,只是烧钱的“效率”在提升。

管理层强调“完成了智能化和电动化新一代技术平台的升级,与竞争对手全面拉开了技术代差”。这种表述听起来颇为自信,但技术领先能否转化为市场优势仍需观察。

与大众集团的战略合作是一个积极信号,表明小鹏的技术实力获得了国际巨头的认可。但合作的具体收益和时间表还需要进一步披露。同时,新发布的G7车型的市场表现将是检验技术升级成果的重要指标。

现金流:表面充裕,实则承压

475.7亿元的现金储备看似充裕,但考虑到小鹏当前的烧钱速度和扩张计划,这个数字并不能让投资者完全安心。

Q2经营性现金流的具体数据虽未详细披露,但从研发和销售费用的大幅增长可以看出,现金消耗的压力依然存在。

前瞻指引:乐观中的隐忧

小鹏对Q3的指引显示交付量将达到113,000-118,000辆,同比增长142.8%-153.6%。

这个指引相当激进,但也暴露了一个问题:高增长目标能否在不牺牲盈利能力的前提下实现?

从收入指引来看,Q3总收入预期196-210亿元,意味着单车平均售价可能面临压力。在当前激烈的价格竞争环境下,如何平衡规模增长和盈利改善将是小鹏面临的核心挑战。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