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降本增效策略,“猪茅”牧原股份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堪称亮眼,营收同比增长34.5%,归母净利润暴增逾11倍。
周三下午,牧原股份公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核心要点如下: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764.63亿元,同比增长34.46%;
- 净利润107.90亿元,同比增长952.92%;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05.30亿元,同比增长1,169.77%;
- 经营现金流173.51亿元,同比增长12.13%;
- 研发投入9.21亿元,同比增长5.19%;
- 股东回报:拟10派9.32元。
核心业务进展
- 上半年生猪销售4,691.0万头,其中商品猪3,839.4万头,仔猪829.1万头;
- 屠宰生猪1,141.48万头,同比增长110.87%,产能利用率达78.72%;
- 屠宰肉食业务收入193.45亿元,同比增长93.83%;
- 生猪养殖成本持续下降,6月份完全成本低于12.1元/kg。
成本控制成效显著,盈利能力大幅改善
牧原股份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堪称亮眼,营业收入764.63亿元,同比增长34.46%,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05.30亿元,同比增长1,169.77%。
这一业绩大幅改善的核心驱动力在于公司持续推进的降本增效策略取得了显著成效。
最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成本控制能力的大幅提升。报告显示,2025年6月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已降至12.1元/kg以下,公司正努力实现全年平均12元/kg的成本目标。这一成本水平在行业中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为公司在猪周期波动中保持稳定盈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生产规模来看,公司上半年共销售生猪4,691万头,其中商品猪3,839.4万头,仔猪829.1万头,仔猪销售的大幅增长体现了公司"产业互联、联农助农"战略的成功实施。
屠宰肉食业务快速发展,产业链价值持续释放
屠宰肉食业务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另一重要引擎。
上半年该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93.45亿元,同比增长93.83%,屠宰生猪1,141.48万头,同比增长110.87%,产能利用率达到78.72%。
公司通过“自养自宰”的业务模式,实现了从饲料加工到终端销售的全产业链覆盖,不仅确保了食品安全的全程可控,更重要的是能够最大化单头生猪的价值创造。截至报告期末,屠宰肉食业务已在全国20个省级行政区设立70余个服务站,全国化布局初具规模。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屠宰肉食业务的毛利率仅为2.10%,相比养殖业务18.72%的毛利率仍有较大差距。如何提升屠宰肉食业务的盈利能力,将是公司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关注产业周期波动
尽管业绩表现亮眼,但牧原股份仍面临多重挑战。
生猪价格的周期性波动依然是最大的外部风险。报告期内生猪价格在14-15元/公斤区间窄幅波动,行业整体处于中等盈利水平,但未来价格走势仍存在不确定性。
原材料价格波动同样值得关注。饲料原料成本占营业成本的55%-65%,玉米、豆粕等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对公司盈利能力影响较大。虽然公司通过多元化采购和配方优化来降低风险,但原材料价格的系统性上涨仍可能对业绩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