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科技股观察:A股、港股和美股三地对比

A股科技偏制造,港股中资科技偏互联网巨头与造车新势力;中资科技可关注度:AH美。

随着A股放量大涨,上证指数向上逼近3900点,继续创十多年新高。其中由AI领涨的科技板块更是持续爆发,自研芯片股如寒武纪、海光信息等再度大涨逾10%,CPO等AI硬件股延续强势,中际旭创、罗博特科、剑桥科技等多股涨停。

自4月初特朗普对等关税冲击造成年内低点以来,上证综指上涨了25.4%;同期万得科技大类指数涨幅为47.5%。在水牛行情驱动持续下,A股科技板块指数继续飙升。

而近期中资科技股在三地市场表现上,呈现出显著分化。港股恒生科技指数在经历前期盘整后终于迎来大涨,8月25日上涨3.14%,市场情绪再度活跃。自年内低点至今,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上涨30.3%和32.3%。

本频道在8月20日《港股牛市中的“换挡期”:结构胜于指数》一文中提醒,“当前港股指数层面的跑输(A股)是对前期过快上涨的阶段性盘整,以恒生科技为代表的权重板块将迎来结构性机会”,“流动性、盈利修正与市场结构将成为AH溢价继续收窄的核心驱动力”。

而美股中概股在鲍威尔鸽声引爆市场后,震荡中迎来一波反弹;自年内低点至今,纳斯达克金龙指数上涨27.8%,同期纳斯达克指数上涨40.8%。在近期全球著名对冲基金桥水公布的Q2持仓中,大举增持了英伟达、微软、谷歌和Meta等美股七巨头,同时清仓了中概股;而全球知名对冲基金经理Michael Burry则在今年Q2对中概股空翻多,大幅买入阿里巴巴和京东的看涨期权。

由于行业结构、流动性环境,以及投资者在风险偏好、定价逻辑和资金偏好上的显著差异,三地上市中资科技股在市场表现上节奏不一,特征各异。基于当前环境,三地中资科技股的可关注度排序为:A股>港股>美股。

A股偏科技制造,港、美股偏互联网消费和新能源汽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