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2025年中期业绩分析:营运利润稳增,三省服务战略深化
要点概览
财务表现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777.32亿元,同比增长3.7%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0.47亿元,同比下降8.8%
中期每股股息0.95元,同比增长2.2%
营运ROE(非年化)7.5%,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基本每股收益3.87元,同比下降8.1%
核心业务进展
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223.35亿元,同比大增39.8%
财产保险业务综合成本率95.2%,同比优化2.6个百分点
银行业务净利润248.70亿元,同比下降3.9%,不良贷款率1.05%
资产管理业务营运利润27.23亿元,同比增长110.1%
财务状况
总资产13.5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4.3%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9,439.52亿元,较年初增长1.7%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25.2%,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89.8%
保险合同负债5.3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0%
发展战略
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并行战略
客户数近2.47亿,持有4个及以上合同客户留存率97.8%
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客户覆盖近63%的个人客户
ESG与可持续发展
2025年上半年运营碳排放约19.5万吨,同比减少11%
启动"-5%减碳行动",员工碳账户累计覆盖超18.7万名员工
100%清廉文化及反贪腐教育覆盖率
未来关注
AI技术在金融服务中的深度应用效果
医疗养老生态圈的盈利能力提升
综合金融模式的客户留存和交叉销售能力
权益市场波动对投资收益的持续影响
在市场预期普遍谨慎的背景下,中国平安交出了一份复杂的中期答卷。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777.32亿元,同比增长3.7%,但净利润680.47亿元却同比下降8.8%,这种分化反映出当前金融环境的微妙变化。更值得注意的是,基本每股收益3.87元,同比下降8.1%,显示出盈利能力承压。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性变化
从财务状况表来看,平安的资产配置发生了明显变化。总资产达到13.5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4.3%,其中保险合同负债增至5.33万亿元,较年初大幅增长7.0%,反映出保险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张。
更值得关注的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权益工具增至5,205.19亿元,较年初激增46.0%,显示平安在股权投资方面的积极布局。与此同时,应付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增至1.0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6.5%,反映出资金成本压力的上升。
寿险业务强势复苏背后的隐忧
最抢眼的数据无疑是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同比大增39.8%。这个数字确实亮眼,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去年同期的低基数效应。更值得关注的是,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7.0%,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1.6%,显示出平安在代理人队伍质量提升方面的成效。
然而,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168.6%的超高增速,虽然数字喜人,但也反映出平安对银保渠道的依赖度在提升。这种渠道结构的变化,长期来看可能会对业务质量和持续性带来挑战。
从财务数据看,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分部净利润504.95亿元,同比下降3.3%,营运表现的稳健与净利润的下滑形成对比,这主要受到市场波动和会计准则调整的影响。
综合金融模式的护城河效应显现
平安最核心的竞争优势仍然体现在其综合金融模式上。个人客户数近2.47亿,持有集团内4个及以上合同的客户留存率达97.8%,这个数据相当惊人。更重要的是,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客户的客均合同数约3.37个、客均AUM约6.14万元,分别为不享有相关权益客户的1.5倍、4.1倍。
这组数据清晰地展现了平安"服务差异化"战略的威力。通过医疗养老生态圈的服务权益,平安不仅提升了客户粘性,更实现了客户价值的倍数级增长。这种模式的护城河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银行业务面临息差收窄压力
银行业务净利润248.70亿元,同比下降3.9%,反映出当前利率环境下银行业务的挑战。从分部数据看,银行业务利息收入879.31亿元,同比下降15.6%,而利息支出434.24亿元,同比下降21.1%,虽然负债成本下降幅度更大,但资产收益率的下滑仍对盈利能力构成压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银行业务信用减值损失194.50亿元,在严峻的信用环境下,风险管控成为关键。不良贷款率维持在1.05%的相对较低水平,显示出平安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能力。
资产管理业务表现突出
值得关注的是,资产管理业务营运利润27.23亿元,同比大增110.1%,成为业绩增长的重要贡献者。资产管理规模超8.4万亿元,显示出平安在资产管理能力方面的持续提升。
从分部数据看,资产管理业务净利润31.22亿元,同比增长85.3%,收入276.08亿元,同比增长2.5%,在收入增长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利润大幅增长,反映出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的显著提升。
医疗养老生态的商业化前景
平安在医疗养老领域的布局已经超过10年,近63%的个人客户同时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权益,这个覆盖率相当可观。超1,300万平安寿险客户使用健康管理服务,"平安家醫"會員覆蓋超3,500萬人,家醫年人均使用頻次達5次。
平安好醫生作為集團醫療養老生態圈的旗艦,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5.02億元,淨利潤1.34億元,調整後淨利潤1.65億元。居家養老服務覆蓋全國85個城市,累計近21萬名客戶獲得居家養老服務資格。
但需要注意的是,医疗业务的盈利能力和资本回报率通常较低,平安需要在规模扩张和盈利能力之间找到平衡点。
科技赋能的实际效果愈发明显
平安一直强调科技驱动,AI坐席服務量約8.82億次,覆蓋平安80%的客服總量。平安產險反欺詐智能化理賠攔截減損64.4億元,这些数据显示科技确实在降本增效方面发挥了作用。
大模型調用次數達8.18億,多元場景應用數超650個,AI智能體輔助銷售661.57億元。更重要的是,AI技术在具体业务场景中的应用正在深化:车险智能出单场景实现81.2%單件平均一分鍾智能出單,壽險理賠新名片「111極速賠」閃賠佔比達59%,94%的壽險保單實現秒級核保。
但技术投入的成本和实际业务价值的转化效率仍需要持续观察。
投资收益承压反映市场挑战
从投资表现看,总投资收益524.35亿元,同比下降20.4%,其中未实现损益-114.39亿元,而去年同期为461.91亿元,反映出市场波动对投资组合的冲击。净投资收益496.89亿元,同比增长15.9%,显示出平安在获取稳定收益方面的能力。
从公允价值层次分析来看,第一层次金融资产公允价值963.49亿元,主要包括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基金、债券等流动性较好的资产。第二层次金融资产达5,679.04亿元,占总公允价值资产的83.1%,主要为银行间市场债券等,反映出平安投资组合的稳健配置。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权益工具大幅增至5,205.19亿元,较年初增长46.0%,反映出平安对权益市场的看好,但也增加了组合的波动性。
现金流量保持健康
从现金流量表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381.85亿元,同比增长10.9%,显示出主营业务的现金创造能力依然强劲。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1,955.73亿元,主要用于金融投资,符合保险公司的业务特性。
内含价值增长稳健
截至2025年6月末,壽險及健康險業務內含價值為9,034.19億元,較年初增長8.2%,年化內含價值營運回報率為15.1%。每股內含價值達82.45元,体现了平安长期价值创造能力。
偿付能力充足,资本实力雄厚
平安集團的償付能力充足率顯著高於監管要求,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25.2%,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89.8%,远高于监管要求的100%和50%。这为公司业务发展和应对市场波动提供了充足的安全边际。
债务结构优化,融资成本下降
从应付债券明细来看,平安集团持续优化债务结构。平安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和二级资本债券占主要部分,票面利率区间从1.74%到3.69%不等,显示出较低的融资成本。特别是2025年新发行的30,000百万元金融债,票面利率仅为1.74%,反映出市场对平安信用资质的认可。
平安证券在2025年上半年发行了多只公司债,票面利率在1.75%到2.58%之间,进一步优化了融资成本结构。平安集团还发行了117.65亿港元H股可转换公司债券,为零息债券,显示出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ESG建设成效初显
值得关注的是,平安在ESG方面的进展。2025年上半年集团运营碳排放约19.5万吨,同比减少11%,显示其碳中和目标的推进成效。员工碳账户累计覆盖超18.7万名员工,累计减碳行为227万次,从内部推动低碳转型。
在绿色金融方面,平安通过多元化产品服务支持客户绿色转型。平安产险独家承保天津市西青区750兆瓦风力发电项目,提供保险保障约37亿元,体现其在绿色经济中的积极作用。
同时,100%清廉文化及反贪腐教育覆盖率和完善的ESG治理结构,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前瞻:差异化服务能否穿越周期
平安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通过"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的差异化服务构建核心竞争壁垒。从目前的数据来看,这个战略初见成效,特别是在客户留存和交叉销售方面。
但关键问题在于,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和盈利能力如何?医疗养老生态圈何时能从成本中心转为利润中心?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客户是否愿意为这些增值服务买单?
从风险管理角度看,平安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都在可控范围内,但资产与负债失配风险仍是长期挑战。在长期限利率债市场容量约束下,平安需要在久期匹配和收益成本匹配之间找到平衡。
2.2%的股息增长率显示出平安对股东回报的重视,但也反映出管理层对未来增长的谨慎预期。在不确定性依然较高的市场环境下,平安选择了稳健的发展路径,这或许是当下最明智的选择。
从营运利润的稳健增长到净利润的下滑,从ESG建设的积极推进到传统业务的压力显现,平安的这份中期报告呈现出了转型期金融巨头的复杂面貌。关键在于,其构建的差异化服务生态能否在下一轮经济周期中展现出真正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