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大赚超200亿!拆解“券商一哥”中信证券半年报

资本市场回暖的“映射”

8月28日傍晚,中国“券业一哥”中信证券披露半年报。

公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330.39亿元,同比增长20.4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7.19亿元,同比增长29.80%;基本每股收益0.89元/股。

拆解这份半年报发现:中信证券的投资业务成为盈利的“重中之重”。

主营业务盈利能力齐升

2025年上半年,中信证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30.39亿元,同比增20.44%。

其中,经纪业务实现收入人民币93.19亿元,同比增长21.11%;资产管理业务实现收入人民币60.17亿元,同比增长22.32%;证券投资业务实现收入人民币144.97亿元,同比增长8.15%;证券承销业务实现收入人民币20.54亿元,同比增长19.16%;其他业务实现收入人民币11.52亿元。

从盈利能力来看,中信证券上半年各业务板块的表现有所不同。(如下图)

其中,证券投资业务的营业利润率最高,达到74.26%,远超其他板块,显示出该业务在公司整体利润结构中的强势地位。

资产管理业务和经纪业务利润率分别在39%左右,处于中游水平,体现出稳定的“现金牛”属性。证券承销业务因其经营模式和发行节奏所限,利润率为21.94%,但其作为各项业务中的皇冠业务,依然有其重要带动价值。

整体来看,公司利润来源主要依赖投资业务的高回报,同时依托经纪和资管业务的稳定贡献,共同支撑了整体53.52%的营业利润率水平。

投资收益翻倍

资事堂注意到:在2025年上半年,中信证券的投资收益表现亮眼,成为拉动整体业绩的核心动力。

中报披露:上半年投资收益达到208.99亿元,相比上年同期的92.10亿元,大幅增长126.9%。公司解释称,这主要得益于金融工具持有期间以及处置取得的投资收益增加。

这从另一个侧面显示了,业务能力全面对于一家龙头券商的重要性。通常,一个大型券商在券商在自营投资方面有多支团队和多个资产类别的关注。既有方向性的主动权益、主动固收,也有相当中性的衍生品投资及套利业务。

华夏基金数据曝光

作为中信证券控股的公募基金,华夏基金在今年上半年继续保持在公募行业的绝对优势,其中权益ETF规模保持行业龙头地位,货币基金规模实现较快增长,积极推进养老三大支柱业务。

截至今年6月末,华夏基金本部管理资产规模人民币2.85万亿元。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人民币2.1万亿元;机构及国际业务资产管理规模人民币7492.85亿元。

投行业绩出炉

中报披露:2025年上半年中信证券完成A股主承销项目36单,承销规模(现金类及资产类)人民币1485.28亿元,市场份额19.19%,承销规模排名市场第一。

中信证券承销境内债券2821只,承销规模人民币1.04万亿元,同比增长11.61%,占全市场承销总规模的6.65%、证券公司承销总规模的14.15%。公司完成A股重大资产重组交易6单,交易规模人民币370.05亿元,市场份额16.09%,交易单数排名市场第一。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