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淘金热远未结束,卖“铲子”的供应商正在迎来新一轮的泼天富贵。
根据高盛9月9日发布的一份研报,其援引行业研究机构650 Group的最新数据,对AI数据中心设备的市场前景进行了重大更新。报告的核心结论是:由于超大规模云厂商(Hyperscalers)和二线云服务商(Tier 2 Cloud & SP)的需求比预期更为强劲,AI硬件市场的增长曲线将变得异常陡峭。
市场预测大修:AI服务器2029年规模上看5810亿美元
高盛报告中最令人瞩目的数字,莫过于对AI服务器市场的重新校准。
根据650 Group的最新预测,到2029年,全球AI服务器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约5810亿美元,而此前的预测仅为3860亿美元。这意味着2025至2029年的年度预测平均上调了约40%。报告预测,从2024年到2029年,AI服务器市场将以高达38%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扩张。
与此同时,AI数据中心交换机市场的前景同样被看好,预计到2029年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60亿美元,五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6%。
与AI领域的火热形成“冰火两重天”的是传统服务器市场。报告预测,在2024至2029年间,传统服务器市场将以-2%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萎缩,显示出数据中心的资本开支正在发生决定性的结构性转移。
增长新引擎:二线云厂商需求“爆炸”
是什么支撑了如此激进的预测上调?报告明确指出,除了亚马逊、微软等超大规模云厂商的稳定投入外,二线云服务商和电信运营商正在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爆炸性”力量。
从细分市场来看,650 Group的数据预测:
-
超大规模云厂商(Hyperscalers) 的AI服务器市场将以28%的五年CAGR增长。
-
二线云服务商(Tier 2 Cloud & SP) 的AI服务器市场将以66%的惊人五年CAGR增长。
-
企业(Enterprise) 市场则以36%的五年CAGR增长。
显然,二线云厂商已成为AI硬件需求增长最快的部分,这为能够有效服务该客户群的供应商打开了巨大的增长空间。
市场份额洗牌:戴尔成最大赢家,超微失速
需求的剧增也伴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份额洗牌。根据报告披露的2025年第二季度数据,戴尔无疑是本轮竞争中的一匹黑马。
尤其在增长最快的二线云及服务提供商领域,戴尔的市场份额环比激增22个百分点,达到46%,占据了近半壁江山。与此同时,此前表现强势的超微电脑份额则环比下滑7个百分点至29%。英伟达和白牌厂商的份额也分别出现5个和15个百分点的下滑。
- 戴尔(Dell)份额环比增加22个百分点,至46%。
-
超微电脑(Super Micro) 份额环比下降7个百分点,至29%。
-
英伟达(Nvidia) 份额环比下降5个百分点,至6%。
-
白牌(White box) 厂商份额则大幅下滑15个百分点,仅剩2%。
在企业市场,戴尔同样表现出色,份额环比增加13个百分点至30%,与惠普企业(HPE)并驾齐驱。这一系列数据清晰地表明,戴尔凭借其强大的供应链和客户关系,正在AI服务器市场,尤其是在非超大规模客户中,迅速确立其领导地位。
高盛在报告中维持对戴尔的“买入”评级,认为其多元化的产品组合使其能充分受益于AI服务器的需求。相反,高盛对超微电脑给予“卖出”评级,理由是AI服务器市场正变得日益商品化和竞争激烈,最终可能挤压其盈利能力。
AI网络设备同步增长,资本开支前景乐观
AI服务器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整个数据中心生态系统的扩张。报告预测,AI数据中心交换机市场将以36%的五年CAGR增长,到2029年市场规模达到约260亿美元。
-
在后端以太网交换机市场,Arista(ANET)表现强势,份额环比大增11个百分点至26%。而英伟达则失去了4个百分点的份额。
-
在前端以太网交换机市场,Celestica成为黑马,份额环比飙升18个百分点至34%。而该领域的传统强者Arista则失去了6个百分点的份额,降至35%。
更宏观的数据显示,云提供商的资本支出正全面提速。据650 Group预测,到2029年,云数据中心设备资本支出将增长至8500亿美元,2024至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达24%。这与云提供商同期23%的总体资本支出CAGR基本保持一致。
整体来看,这份报告描绘了一幅清晰的产业图景:由AI驱动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正处于长期、高速的增长轨道上,这将为能够抓住机遇的硬件供应商提供巨大的增长空间,但同时也将加剧行业洗牌,考验着每一位参与者的竞争实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硬AI”,关注更多AI前沿资讯请移步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