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寒武纪股价强势反弹,一度突破1520元重夺A股“股王”宝座,这一表现凸显了市场对AI产业前景的乐观预期,压倒了对科创50指数权重调整的担忧。
9月12日,寒武纪再次发起对"股王"宝座的冲击,盘中一度突破1520元反超贵州茅台,尽管收盘时以1488元/股略逊于茅台的1516元/股,但7.28%的涨幅显示出投资者的持续热情。目前寒武纪的市盈率高达521倍,远超英伟达的50倍。
科创50指数季度调整给寒武纪带来了短期压力,9月12日收盘后的权重调整预计将导致相关ETF产品减持价值约80亿元的寒武纪股票。跟踪科创50指数的基金产品规模已达1845亿元,权重下调意味着相关ETF产品须减持寒武纪超90亿市值。
不过,普遍认为,权重调整是季度常规操作,不会改变主动管理基金对寒武纪的长期配置策略。有分析认为,中国AI产业已经过了拐点,进入投资上升和盈利能力提高的自我维持周期。
权重调整冲击波:技术性压力难撼长期趋势
科创50指数季度调整确实给寒武纪带来了短期压力。由于该公司在指数中的权重达到14.88%,远超10%的上限,9月12日收盘后的权重调整预计将导致相关ETF产品减持价值约80亿元的寒武纪股票。
跟踪科创50指数的基金产品规模已达1845亿元,权重下调意味着相关ETF产品须减持寒武纪超90亿市值。这一机制性调整在9月4日引发了14.45%的单日暴跌,市值蒸发超过80亿元。
然而,CLSA研究分析师Shihao Li表示:"也许一些投资者会以此为理由获利了结,但我认为这不会影响长期趋势。"基金经理和分析师普遍认为,权重调整是季度常规操作,不会改变主动管理基金的长期配置策略。
基本面改善支撑估值预期
寒武纪的业绩表现为其高估值提供了一定支撑。公司上月公布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营收从去年同期的6480万元激增至29亿元,实现净利润约10亿元,并预计全年营收将达到50亿至70亿元。
寒武纪2016年成立、2020年在科创板上市,被视为“中国版英伟达”。Gavekal Dragonomics分析师Tilly Zhang指出:"现在有更多乐观情绪认为,中国AI产业已经过了拐点,进入投资上升和盈利能力提高的自我维持周期。"
对冲基金经理Xu Qiongna认为,尽管寒武纪目前估值远高于英伟达,但潜在快速增长可能为其估值提供支撑。China Europe Capital董事长Abraham Zhang表示,投资者在希望寒武纪成功替代外国AI芯片和避免投机泡沫之间摇摆。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技股牛市已持续十二个月,中证AI指数今年以来累计上涨60%,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15%的涨幅。这轮行情的核心驱动力来自政策面的支持、DeepSeek等技术突破,以及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科技巨头的大规模AI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