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认为,人形机器人产业正迎来关键转折点,从技术展示阶段快速迈向商业化应用,预计到205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5万亿美元。
据追风交易台消息,摩根士丹利在最新研报中表示,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呈现中国领跑商业化进程、特斯拉Optimus V3引领技术风向、韩国政府加大投入追赶的三足鼎立格局。
具体来看,中国在商业化订单方面领跑全球,累计订单金额已达9.75亿人民币;特斯拉Optimus V3凭借突破性技术设计成为全球关注焦点;韩国政府宣布设立150万亿韩元(约1080亿美元)高科技产业基金,正在积极追赶中美两国。
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36年全球将有约2370万台人形机器人投入使用,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0.2亿台,年收入规模接近5万亿美元,约为2024年全球20大汽车制造商总收入的两倍。
值得一提的是,摩根士丹利人形机器人100指数自2025年2月6日设立以来上涨24.7%,中国人形机器人价值链年初至今涨幅高达92.3%,显示市场对该领域的强烈信心。
中国领跑商业化:近十亿元订单落地见证产业化进程
大摩表示,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正从技术研发快速转向商业应用。
关键数据显示商业化提速明显:国内主要集成商(包括宇树科技、优必选、遨博、逐际动力、智平方机器人等)已公布订单总额接近10亿元人民币(约1.4亿美元)。其中最大单笔订单来自智平方机器人,获得HKC半导体显示生产基地5亿元人民币订单,将在未来3年内部署1000台人形机器人。
政府支持力度空前:各级政府已设立总额约1870亿元人民币的各类产业基金,国家层面发布"AI+制造"倡议,旨在加速AI驱动的机器人技术在各行业的部署;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发展目标,预计到2027年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
特斯拉Optimus V3最受关注:技术突破引领行业方向
特斯拉CEO马斯克在All-In峰会上公布了Optimus V3的最新细节,该机器人被设计为具备人类级别的手部灵活性和先进AI理解物理现实的能力。这一技术突破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行业情绪的提升。
核心技术突破包括:
手部设计革命性进展:V3版本将具备人类级别的手部灵巧性,特斯拉正从零开始设计电机、齿轮箱和电子系统。公司将在10月机器人出租车日展示了采用类人肌腱设计的新型机械手。
AI算力大幅提升:特斯拉新一代AI5推理芯片较AI4版本性能提升40倍,为机器人高级推理能力提供强大算力支持。
此外,量产时间表也有所更新,马斯克表示V3是"适合批量生产的正确设计",相比V2几乎完全重新设计。预计2025年底前生产"数百台"而非此前计划的数千台,规模化生产将从2026年开始。年产能达到100万台时,生产成本预计降至2万-2.5万美元。
在马斯克薪酬方案中,特斯拉将"机器人"定义为"使用人工智能的任何具有移动性的机器人或其他物理产品",这为未来产品多样化留下空间。
韩国正在追赶中美:150万亿韩元资金投入
此外,韩国政府和企业正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试图在中美两国主导的竞争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韩国政府宣布设立150万亿韩元(约1080亿美元)的高科技产业基金,重点投资AI、机器人等领域。
在企业层面,现代汽车通过波士顿动力展现人形机器人潜力,计划在美国建立机器人工厂,年产能3万台。三星电子正在软硬件两个方面构建自己的人形机器人生态系统,有望成为该领域的有力竞争者。
从技术发展角度看,韩国Rainbow Robotics等公司已推出针对工业物流应用的RB-Y1人形机器人,显示出一定的技术实力。虽然在整体规模和商业化进度上仍落后于中美两国,但韩国在精密制造、电子技术等领域的传统优势为其在人形机器人产业中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
投资表现方面,MSCI韩国指数人形机器人100指数设立以来上涨29.1%,在各主要指数中表现最佳,反映出市场对韩国在人形机器人等新兴技术领域发展前景的乐观预期。
~~~~~~~~~~~~~~~~~~~~~~~~
以上精彩内容来自追风交易台。
更详细的解读,包括实时解读、一线研究等内容,请加入【追风交易台▪年度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