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PMI:两连升成色几何?

民生宏观团队
民生证券认为,“反内卷”及“稳外贸”双重压力下,9月制造业PMI的回升主要受“两股力量”推动:其一,短期扰动的消退;其二,长假前的“抢工补产”效应。数据显示,9月出口压力边际缓释,但经济运行的结构性压力仍有显现,有效需求尚未完全复苏,非制造业的运行压力也暂未完全缓解。

“反内卷”及“稳外贸”双重压力下,制造业PMI却成功迎来了“两连升”,背后有何不寻常? 作为环比指标,通常9月制造业 PMI会随着极端天气的消退、节前“抢工补产”等效应而季节性回升,今年亦不例外。然而值得关注的是,9月制造业PMI 0.4pct的环比增速略逊色于历史平均季节性水平(2005年以来制造业PMI 9月环比增速平均增幅为0.86pct),仍处于荣枯线之下的PMI折射出经济运行依旧存在结构性矛盾。具体来看:

有“两股力量”推动9月制造业PMI的季节性回升。自中采PMI发布(即2005年)以来,9月制造业PMI环比增速大多为正,仅有2018年(中美经贸摩擦1.0)和2021年(限电限产措施的密集推出)9月PMI是环比向下的。9月制造业PMI的回升主要受“两股力量”推动:

其一,短期扰动的消退。通常9月气温都会较8月明显降低,为工业生产恢复正常创造条件,推动PMI向常态回归。

其二,长假前的“抢工补产”效应。从历史数据来看,中秋及国庆双节长假开启的时间越晚,9月的有效工作日就越长,这也为节前赶工和需求前置创造了更充足的时间窗口,从而对生产端形成提振,利好PMI的环比上升。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在“反内卷”政策下,9月PMI生产指数却逆势上升1.1pct至51.9%。同时为了应对长假前的“抢工补产”以及长假后即将到来的“双十一”,制造业企业的用工需求明显上升,PMI从业人员指数也上升0.6pct至48.5%。

除此之外,9月出口形势不宜过分低估。刚出炉的PMI数据,有三条线索均指向9月出口压力边际缓释:其一,9月PMI新出口订单指数环比上升0.6pct至47.8%,这也是4月底“对等关税”以来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录得的最高值;其二,相较于大中型企业,9月与外贸景气度联系更紧密的小型企业PMI指数,其弹升幅度最为明显;其三,调查样本以沿海地区小微企业居多的RatingDog制造业PMI,从8月的50.5%上升至9月的51.2%。

不过,经济运行的结构性压力,在9月PMI成绩单中仍有显现。最主要的矛盾莫过于有效需求尚未完全复苏:一方面,不同于处于荣枯线之上的PMI生产指数,9月PMI新订单指数仅小幅上升0.2pct至49.7%,供过于求的经济形势依旧存在;另一方面,从PMI两大价格指标表现来看,PMI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表现明显强于PMI出厂价格指数,这表明“反内卷”对上游价格的改善更为显著,然而受限于有效需求不足,价格向下游的传导并非一帆风顺。

非制造业的运行压力也暂未完全缓解。9月建筑业PMI、服务业PMI分别录得49.3%、50.1%,环比增速分别为0.2pct、-0.4pct。建筑业PMI的改善也与极端天气扰动的褪去有一定关系,但整体上9月建筑业PMI依旧处于历史同期低位,结合9月小幅下滑的服务业PMI来看,四季度需求侧增量政策的适时推出仍具可能。

本文作者:钟渝梅,来源:川阅全球宏观,原标题:《9月PMI:两连升成色几何?》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