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乐园的走向,从「观光者」到「参与者」

受长隆集团盛情邀请,得以参加其年度重头戏——「长隆欢乐玩圣节」的开幕活动,并从中窥见了当下文旅产业...

受长隆集团盛情邀请,得以参加其年度重头戏——「长隆欢乐玩圣节」的开幕活动,并从中窥见了当下文旅产业发展的一些新趋势与可能性。

活动开幕礼由一个熟悉的身影点燃了现场气氛——香港视帝黎耀祥先生。从《西游记》里憨厚又带狡猾的天蓬元帅,到《巾帼枭雄》中那句「人生有多少个十年」、威风八面的柴九哥,黎耀祥的出现不仅是简单的明星站台,更像是一条情感的纽带,瞬间拉近了粤港两地民众的集体回忆。这份巧妙的安排,为整场活动奠定了温暖而亲切的基调。

步入园区,长隆的「诚意」几乎是扑面而来。今年的玩圣节,他们做了一个极具魄力的尝试:一次性打包了五个在年轻世代中极具号召力的动漫游戏IP,包括《天官赐福》、《时光代理人》、《牧神记》、《阴阳师》和《明日之后》。这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以惊吓为单一卖点的万圣节活动,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主题式沉浸体验」。从古色古香的「中式幻境」,到充满金属与霓虹的「朋克诡城」;从童话般的「南瓜王国」,到带有独特年代感的「民国冥界」,再到颓败而充满生存张力的「末日基地」,长隆几乎是为每一个IP量身打造了一个微缩世界。这种以主题划分区域的做法,不仅让不同喜好的游客都能找到归属感,更将一个大型乐园,解构成数个可以深度探索的「副本」,大大提升了游玩的丰富度与层次感。

然而,真正让我感到惊喜,并认为值得香港文旅界借镜的,是他们对「交互」的深刻理解。在园区内,随处可见的专业NPC(非玩家角色)成为了流动的风景线。他们不仅仅是穿着特色服装的演员,更是整个沉浸体验的一部份。他们会主动与游客对话、交托任务,甚至上演即兴的街头短剧。配合长隆首创的「玩票」交互玩法,游客不再是被动的观光者,而是成为了故事的参与者。这种高度的参与感,完美契合了当下热衷于打卡、热爱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二次创作的「Z世代」的心理需求。我看到无数年轻人兴奋地与NPC交互,拍摄短片,他们脸上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投入与快乐。这不仅仅是一次游玩,更是一场大型的线下社交与内容创作派对。

从一个游乐园的万圣节活动,我看到的是对市场脉搏的精准把握,是对年轻消费群体的深刻洞察,更是将文化IP与实体娱乐成功融合的绝佳范例。它证明了,一个成功的主题活动,绝非简单的场景堆砌,而是需要从情感共鸣、文化内核、交互体验等多维度进行的系统性构建。这对正在全力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打造「盛事经济」的香港而言,无疑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参考蓝本。作为香港文体旅发展研究中心的一员,我时常思考,如何将香港的「软实力」转化为可持续的经济与文化双重动力。长隆的案例恰好说明,「盛事」的成功,不仅在于「量」的堆砌,更在于「质」的深化。

香港拥有丰富的文化记忆,经由TVB翻拍而深入人心的金庸武侠世界剧集;我们有八、九十年代由谭咏麟先生、张国荣先生、四大天王等不能尽录的香港巨星带起来,属于粤语流行曲的辉煌岁月;我们更有由香港电影业界及明星为我们筑成的光影美学。这些都是让香港迈向世界级的文化瑰宝。我们是否可以借镜长隆的思路,不再仅仅是举办展览或音乐会,而是创造出能让全球旅客「走进来、玩起来、带得走」的沉浸式体验? 想像一下游客可以在一个精心重构的空间里,亲身走进《九龙城寨》那龙蛇混杂、充满江湖气息的传奇世界。这些植根于我们城市肌理的文化符号,本身就是最好的剧本。

长隆的模式,本质上是一种「IP策展」的胜利。它将无形的文化内容,转化为有形的、可消费的、可传播的体验产品。这需要跨界别的协作——文化创作者、旅游营运商、科技企业、市场推广专才必须紧密合作。这正是文体旅发展研究中心所倡导的理念:打破行业壁垒,让文化、体育与旅游三大领域产生真正的化学反应。 香港要巩固其「国际文化体育及旅游交流中心」的地位,除了继续引入国际级盛事之外,更需要向内挖掘,将我们独有的文化IP进行系统性、体验式的开发。这不仅能吸引追求深度体验的新世代旅客,更能让我们自身的文化故事,在新时代的语境下,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