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诺奖生理学或医学奖:调节性T细胞可助力治疗免疫疾病

新京报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光伟表示三位科学家的获奖实至名归,调节性T细胞的发现为治疗自身免疫病、过敏、肿瘤等疾病提供新途径,具有特异性强、副作用小等优势,但临床应用仍面临机制不明、安全性等挑战。

北京时间10月6日下午,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美国分子生物学家Mary E. Brunkow,美国免疫学家Fred Ramsdell和日本免疫学家Shimon Sakaguchi,以表彰他们“为外周免疫耐受的发现”作出的突出贡献。

诺贝尔委员会指出,三位科学家的核心贡献在于发现了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这群数量稀少但至关重要的免疫细胞,如同人体免疫系统的刹车系统,能够精准抑制过度活跃的免疫反应,防止其误伤健康组织。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光伟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介绍了调节性T细胞相关研究进展和背后的故事。

在刘光伟看来,调节性T细胞获奖实至名归。在2018年癌症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获得诺奖前,大家就在预测,调节性T细胞(Treg)、Car-T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都可能获得诺奖。最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获得诺奖。“这次颁奖前,大家还在预测,可能是Car-T获奖,最终却是调节性T细胞摘得桂冠。虽然感到是意料之中,但确有小惊喜。”他说。

刘光伟说,日本免疫学家Shimon Sakaguchi于1995年在免疫学杂志(Journal of Immunolog)首次报道调节性T细胞的标志分子CD25,确定了CD4+CD25+细胞为调节性T细胞,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些细胞在防止自身免疫病中的关键作用。

美国分子生物学家Mary E.Brunkow,在2001年发表的研究中首次发现Foxp3基因突变与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疾病IPEX(一种患者Foxp3基因突变的疾病,其与CD4+CD25+ Treg细胞缺陷小鼠表现相似)综合征之间的关联,阐明了调节性T细胞的遗传学基础。她的工作帮助确认了Foxp3是调节性T细胞功能的“主控开关”,并推动了该领域的快速发展。

美国免疫学家Fred Ramsdell,以研究调节性T细胞的分子机制而闻名。他在发现Foxp3基因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Foxp3是调节性T细胞功能的核心转录因子。Ramsdell的研究揭示了Foxp3突变与IPEX综合征之间的关系,这一发现进一步确认了调节性T细胞在维持免疫耐受中的重要性。

刘光伟说,调节性T细胞在机体内所占比例很少,但是在维持机体健康中非常重要。机体调节性T细胞仅仅很少数量的变化,就可以改变机体的免疫平衡,导致机体出现各种疾病。

比如调节性T细胞数目减少,机体可以出现自身免疫病或过敏性疾病等;而调节性T细胞数目增多,机体会出现肿瘤和感染等。因此,靶向这群免疫细胞,可以为干预治疗各种免疫相关疾病提供一种途径。

“调节性T细胞在干预治疗机体疾病方面有许多优势。”他说,比如,向病人回输调节性T细胞之前对细胞的表型和功能进行鉴定,可以准确地控制治疗用细胞的数量,增强了治疗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另外,与大多药物治疗相比,调节性T细胞具有特异性,过继转移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治疗毒性带来的副作用。这可能也是三位科学家能获得诺奖的重要原因。

刘光伟说,虽然机体调节性T细胞数量少、作用重要,但是进一步应用到临床仍有许多限制。比如调节性T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虽然有许多进展,但仍不十分明确,尚有待最终阐明。另外,体内如果输入大量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Treg细胞,可能会增加感染或肿瘤的发生。这也可能是调节性T细胞发现20年后才获得诺奖的原因。

外周免疫耐受机理(Treg发现;2025年获诺奖)和癌症免疫疗法(免疫检查点疗法;2018年获诺奖)都为治疗疾病提供了很好的途径。这将促进疾病免疫机理研究及免疫治疗的进一步发展。

来源:新京报,原文标题:《专家解读诺奖生理学或医学奖:调节性T细胞可助力治疗免疫疾病》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